加拿大VS中国 到底哪里看病更困难?

2015-05-16 14:28:23  来源网站: 加拿大移民家园 医患矛盾频发,看病贵、看病难成了对国内医疗众口一词的指责。可一位移民加拿大的杭州读者告诉我们,和加拿大相比,国内看病的难和贵,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前段时间一部电视剧《医者仁心》因为真实展现了看病难的现象,据说引起了很多共鸣。在不少内地朋友心中,欧洲与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简直像一个传说:英国、德国看病可以报销路费;加拿大住院不花钱、医院包三餐还可以免费请看护…… 不过,以某小编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欧美的医疗并非人们想像中的那么美,国内看病也不是人们以为的那样难。 看专家等半年 中国人常说“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其实真正难排队的,是三甲医院。如果你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不用排队。即使是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最好的医院,排上一个星期,也能看上国内顶尖的医生。这样的“等”,与在加拿大看病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到加拿大后第一次看医生,到相当于国内社区诊所的walk-in clinic,等了近一个小时见到了医生,医生给开了血检。在国内,即使是最基层的社区诊所也配备了基本的血检、B超、心电图设备,而加拿大的诊所里这些设备一概没有,必须得到独立的lab里去做。坐公交车赶到lab,发现里面坐满了排队的人,只得乖乖二次排队,又是一个小时。 国内医院三小时可以拿到血检结果,最快的只要半小时。在加拿大,血常规这样的简单血检,两三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复杂些的血检,则需要等上一周左右。检查结果自己一般是看不到的,由lab直接传回诊所,医生看了有问题才会给你打电话,再去诊所第三次排队。如果医生认为还需要做其它检查,又如此这般循环一番。 更无奈的是急诊不“急”。有一次老公打冰球,摔伤了眉骨,愣是在急诊里流着血等了八个小时。免费医疗系统的原则,就是把有限的公共资源留给最需要它的人,所以它的优先级并非按先来后到,而是按“没流血的让给流血的,不要命的让给要命的”。 按照这样的优先级原则,如果得了不要命的慢性病,需要看专家,那就慢慢等吧。两三个月是基本的,半年也属正常。对比之下,国内做B超等一个上午算是高效极了。不同的是,加拿大是通过预约的方式让你在家等。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等待,是因为要做膀胱镜。等了三个月见到专家,再预约膀胱镜,又等足了一个月。医生看着我无奈的脸,好整以暇地说:“Well , you are not dying(你又死不了)”。有了这样的经验,老公再碰上等三个月做一个腹部B超的事时就淡定了许多。 医疗保险价格不菲 加拿大是强制性全民医保的国家,不论持工作签证、学习签证还是永久居民枫叶卡都必须买医疗保险。“看医生、住院、手术不要钱,处方药报销80%”的美好福利,都是建立在不菲的医疗保险上的,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拿温哥华来说,最基础的医疗保险叫MSP,每个人都必须买,每个月直接从工资里扣120多加元。此外,公司还帮我们买补充医疗保险和牙医保险,每个月230多加元。我和老公两个人加起来,每月的医疗保险费用高达350加元,一年则是3800加元,相当于22000元人民币。而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在欧美国家中还算是便宜的。 医疗保险MSP有三个月的等候期,第一次登陆加拿大,必须等三个月才能享受医保;离开加拿大6个月以上回加,必须重新等三个月;换工作如果衔接不紧密也有可能出现医保的空窗期。 如果你很不巧在这期间需要看医生,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看病贵”。我便这么“很不巧”了一回,在诊所里和医生见一面便被收了80加元,再做了一次最基础的腹部B超,价格是200加元,着实让我体会到了没有医保的“贵不可攀”。 加拿大的药费也不便宜。比如说非处方的感冒药在15加元左右,而处方药即使报销了80%以后,依然比国内贵了3到10倍。有一回医生给我开了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报销后仍要40加元,报销前的价格高达200加元。 看牙就更贵了。加拿大并非人人都有牙医保险。没有保险的话,洗一次牙200加元,一个日本朋友拔了几颗牙,花了1000多加元。无怪乎在欧美,穷人是看不起牙的,牙医保险被视为中产阶级的象征。 医生都很“淡定” 国内医生有个很受诟病的做法,就是有用没用的检查开一大堆、一个小感冒也挂点滴,而加拿大的医生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为免费医疗是公共资源,不能浪费,所以医生们都是“淡定姐”、“淡定哥”,在开药开检查的时候可说是非常“吝啬”。 记得有一次我咳到晚上睡不着觉,自己觉得实在难受才跑去看医生,等了一个多小时,结果一见到医生傻了眼,对方戴着一个大口罩,咳嗽得比我还厉害。她奇怪地问我:“Why are…

Continue Reading 加拿大VS中国 到底哪里看病更困难?

移民加拿大第一年你选择读书还是工作?

那一刻开始,每一个移民都面临无数的选择 ,尤其是登陆加国第一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很难决定是继续读书还是直接找工作。有的朋友认为应该读书,有的觉得考个专业证书就行,更有的说不用去学校读,自学就好。也有不少的人认为生活是个大熔炉,能教给你更多的东西。各执己见,各有千秋。我们下面几个朋友的经历也许可以给你一点启发。。。。。。

Continue Reading 移民加拿大第一年你选择读书还是工作?

解读加拿移民法对“移民监”的限制

从2002年起,加拿大对获准来加的移民发放枫叶卡,取代以前的永久居留证。而且,枫叶卡每5年必须更新一次。加拿大对永久居民有“移民监”的限制,加拿大新《移民及难民保护法》第28条规定:一个永久居民,在任何一个5年时间以内,必须有2年的时间居住在加拿大。根据法律规定,只有以下3项途径可以满足这一要求:1。本人实际在加拿大居住; 2。陪伴有加拿大国籍的配偶在海外居住(此时,在境外居住的时间被视同为在加拿大居住,注意,在海外陪伴有加拿大国籍的子女则不能算); 3。为一家加拿大公司或加拿大政府机构在海外工作(此时,在境外居住的时间也被视同为在加拿大居住)。如果以上这三种办法都无法采用,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请移民官以人道和同情的理由来原谅你。 

Continue Reading 解读加拿移民法对“移民监”的限制

第14届加拿大杰出华裔创业家开始全国范围提名

由创业协进会(ACCE)举办的第14届加拿大杰出华裔创业家选举已经开始提名。为表扬华裔创业家的贡献, 加拿大杰出华裔创业家的选举最初只接受安省华裔提名,现在接受全国华裔提名“最佳国际商业奖”及“终身成就奖”。此外,大会今年还将加设接受全国华裔提名的“最佳亚太贸易奖”,以表扬成功建立中港加贸易的企业。

Continue Reading 第14届加拿大杰出华裔创业家开始全国范围提名

华裔男枫叶卡20年未入籍 犯法被遣返

2015-05-16 14:31:57  来源网站:星岛日报 李森(Peter Sum Li)于1990年在加国取得难民身份,但他一直没申请入加籍,反而17度持中国护照返回中国及香港结婚、经商,之后因刑事罪在加拿大坐牢,最终被取消难民身身份。 李森不服上诉,但被法院驳回,这意味着李森已经没有了合法的身份,遣返是他的唯一出路。 据2009年加拿大联邦法院文件显示,李森,出生在中国,1990年获难民身份,两年后成为永久居民。 李森和第一任妻子有两个孩子,离婚后再婚,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生活了8年。2013年,联邦公共安全部向移民及难民局(IRB)申请终止李森的难民保护及难民身份。 据星岛日报报道,李森不服上诉,法官在判决书裁定,李森既然获加国永久居民身份逾20年,但迟迟未申请入籍。 除赴中国香港外,还曾持中国护照赴美国、委内瑞拉、及泰国等地旅行,显然是比较需要中国领事保护而非加国提供的难民保护,最终裁定驳回李森上诉,并同意IRB取消他难民身份的决定。 以"生抽王"掩护运毒被捕 2004年温哥华一个利用中国大陆生产的"生抽王"酱油和米粉作掩护走私毒品的亚裔运毒集团,被皇家骑警和加拿大海关联合侦破。 这是加国查获有史以来第一宗制造摇头丸的主要原料甲级MDP2P 走私案。 54岁的本拿比居民李森是此案4名嫌疑人之一,被控与走私MDP2P 走私案有关的密谋制造摇头丸罪。 骑警在温市一间私人储物仓库内起出制造摇头丸的1778公斤液态 MDP2P,估计可制作2120万颗摇头丸。 同时查获的有73万280美元和7万2090加元现钞,1598磅大麻,71公斤摇头丸粉末,12 公斤古柯碱,以及650条香烟。 警方说,李森是警方熟知人物,是积极参与有组织犯罪团体的成员。 曾是加拿大付赎金最高的被绑架者 2006年发生华裔毒贩"黑吃黑"绑架勒索案,6个毒贩于2006年2月22日在本拿比绑架华裔毒贩李森、李森当时的潘姓妻子(Jennifer Pan)以及他们的朋友程晓(Xiao Cheng),并把三人禁锢在烈治文一幢大屋。 而此时的李森正戴电子脚镣在家中软禁,他于2007年11月被判入狱13年。 李森夫妇被勒索300万加元,后来他的亲友在温哥华、多伦多和中国等地,交付至少130万加元。 在李森答应筹钱交付其余赎款的情况下,三人终在2006年3月19日获释。 绑架者当时警告李森不得报警,否则对家人不利,但李森妻子获释后报警。

Continue Reading 华裔男枫叶卡20年未入籍 犯法被遣返

加拿大一名香港移民准予入籍后 遭撤销重审

一名香港移民申请入籍一波三折,送件后因居留时间不符入籍规定遭拒,上诉后公民法庭认为其家人均已入籍,他虽经常不在国内,但与加国仍维持紧密关系,且送件前的居住时间亦可计入,因此准予入籍。但移民部提起上诉,联邦法庭日前撤销其入籍裁定,发回公民法庭重审。

Continue Reading 加拿大一名香港移民准予入籍后 遭撤销重审

加拿大VS中国 到底哪里看病更困难?

2015-05-16 14:28:23  来源网站: 加拿大移民家园 医患矛盾频发,看病贵、看病难成了对国内医疗众口一词的指责。可一位移民加拿大的杭州读者告诉我们,和加拿大相比,国内看病的难和贵,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前段时间一部电视剧《医者仁心》因为真实展现了看病难的现象,据说引起了很多共鸣。在不少内地朋友心中,欧洲与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简直像一个传说:英国、德国看病可以报销路费;加拿大住院不花钱、医院包三餐还可以免费请看护…… 不过,以某小编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欧美的医疗并非人们想像中的那么美,国内看病也不是人们以为的那样难。 看专家等半年 中国人常说“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其实真正难排队的,是三甲医院。如果你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不用排队。即使是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最好的医院,排上一个星期,也能看上国内顶尖的医生。这样的“等”,与在加拿大看病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到加拿大后第一次看医生,到相当于国内社区诊所的walk-in clinic,等了近一个小时见到了医生,医生给开了血检。在国内,即使是最基层的社区诊所也配备了基本的血检、B超、心电图设备,而加拿大的诊所里这些设备一概没有,必须得到独立的lab里去做。坐公交车赶到lab,发现里面坐满了排队的人,只得乖乖二次排队,又是一个小时。 国内医院三小时可以拿到血检结果,最快的只要半小时。在加拿大,血常规这样的简单血检,两三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复杂些的血检,则需要等上一周左右。检查结果自己一般是看不到的,由lab直接传回诊所,医生看了有问题才会给你打电话,再去诊所第三次排队。如果医生认为还需要做其它检查,又如此这般循环一番。 更无奈的是急诊不“急”。有一次老公打冰球,摔伤了眉骨,愣是在急诊里流着血等了八个小时。免费医疗系统的原则,就是把有限的公共资源留给最需要它的人,所以它的优先级并非按先来后到,而是按“没流血的让给流血的,不要命的让给要命的”。 按照这样的优先级原则,如果得了不要命的慢性病,需要看专家,那就慢慢等吧。两三个月是基本的,半年也属正常。对比之下,国内做B超等一个上午算是高效极了。不同的是,加拿大是通过预约的方式让你在家等。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等待,是因为要做膀胱镜。等了三个月见到专家,再预约膀胱镜,又等足了一个月。医生看着我无奈的脸,好整以暇地说:“Well , you are not dying(你又死不了)”。有了这样的经验,老公再碰上等三个月做一个腹部B超的事时就淡定了许多。 医疗保险价格不菲 加拿大是强制性全民医保的国家,不论持工作签证、学习签证还是永久居民枫叶卡都必须买医疗保险。“看医生、住院、手术不要钱,处方药报销80%”的美好福利,都是建立在不菲的医疗保险上的,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拿温哥华来说,最基础的医疗保险叫MSP,每个人都必须买,每个月直接从工资里扣120多加元。此外,公司还帮我们买补充医疗保险和牙医保险,每个月230多加元。我和老公两个人加起来,每月的医疗保险费用高达350加元,一年则是3800加元,相当于22000元人民币。而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在欧美国家中还算是便宜的。 医疗保险MSP有三个月的等候期,第一次登陆加拿大,必须等三个月才能享受医保;离开加拿大6个月以上回加,必须重新等三个月;换工作如果衔接不紧密也有可能出现医保的空窗期。 如果你很不巧在这期间需要看医生,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看病贵”。我便这么“很不巧”了一回,在诊所里和医生见一面便被收了80加元,再做了一次最基础的腹部B超,价格是200加元,着实让我体会到了没有医保的“贵不可攀”。 加拿大的药费也不便宜。比如说非处方的感冒药在15加元左右,而处方药即使报销了80%以后,依然比国内贵了3到10倍。有一回医生给我开了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报销后仍要40加元,报销前的价格高达200加元。 看牙就更贵了。加拿大并非人人都有牙医保险。没有保险的话,洗一次牙200加元,一个日本朋友拔了几颗牙,花了1000多加元。无怪乎在欧美,穷人是看不起牙的,牙医保险被视为中产阶级的象征。 医生都很“淡定” 国内医生有个很受诟病的做法,就是有用没用的检查开一大堆、一个小感冒也挂点滴,而加拿大的医生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为免费医疗是公共资源,不能浪费,所以医生们都是“淡定姐”、“淡定哥”,在开药开检查的时候可说是非常“吝啬”。 记得有一次我咳到晚上睡不着觉,自己觉得实在难受才跑去看医生,等了一个多小时,结果一见到医生傻了眼,对方戴着一个大口罩,咳嗽得比我还厉害。她奇怪地问我:“Why are…

Continue Reading 加拿大VS中国 到底哪里看病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