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饱养孩子

     感恩长假,在外上大学的孩子们都回来了。高中好友们重又聚在一起, 聊不完的话。男孩子圈里,吃,也是重要话题之一。镇上有家餐厅,每天晚上十点后所有的餐前小点半价,一群孩子就在家吃好晚饭,十点准时呼啦啦地在餐厅聚齐,点些小食,聊到十二点各回各家。

Continue Reading 八分饱养孩子

中国人对顶尖大学入取和平权法案认识的严重误区

中国人对顶尖大学入取和平权法案认识的严重误区平权法案要适当照顾一下苦大仇深的非裔,原住民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或弱势群体,我觉得是合理的或有合理之处的。平权法案对这些群体的照顾,就是用表面上非公平的方法,确保这些群体得到一定的资源。比如说,大学在入取时,可以降低标准,以确保入取一定数量的少数或弱势群体的学生。

Continue Reading 中国人对顶尖大学入取和平权法案认识的严重误区

亚特兰大之行

深秋季节,去了趟亚特兰大。 虽是开会,见缝插针走访名景也是必须的。 住的Hotel离Margaret Mitchell的house非常近,所以,check in 后马上就抓紧时间先去拜访了。原以为会是个很大的house, 很是失望,就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公寓楼,Margaret和她的第二任丈夫住在这公寓楼的一楼Apt. No. 1. 这个Apt是不起眼,但是住在里面的Margaret却是影响着无数人的漂亮女作家。她的“Gone with the Wind" 的销售量在美国仅次于Bible。 “飘”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三间小房的公寓里写的。 Margaret Mitchell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南方政客家庭。1918年,按照妈妈的安排,Margaret 去了麻省的Smith College。 不久,妈妈病重。赶回亚特兰大看望重病母亲后,她就再没回Smith College。 那年她才是大一。 当时,从Smith College到亚特兰大需要4天的时间,而她的妈妈没能等到她的回来,在Margaret到家的前一天闭上了眼睛。这对她打击很大。之后在她的“飘”里也表现了出来。 决定不回Smith College后,Margaret就应聘成了亚特兰大日报 (The Atalanta Journal)记者。Margaret Mitchell个头很小,只有一米五。因为她的矮小,日报专门为她把桌子腿锯短。这是Margaret的转桌和打字机。墙上的照片就是瘦小的Margaret在为亚特兰大日报做采访。  

Continue Reading 亚特兰大之行

感恩节时话感恩,太座当年的惊喜!(图)

来源: coach1960 于 2014-11-25 09:45:39 感恩节时话感恩,太座当年的惊喜!(图) 1992年我有幸来到Washington State的一所大学读研。第一次来到校园,找到体育系的那幢大楼,探头探脑地走进去,心里还在琢磨着该找谁,怎么和人家套磁。迎面走来一位40来岁的女士,没等我开口讲话,她就爽朗地一连串说到,我猜你就是从中国来的研究生,欢迎你,到家了! 一问一答就来到了她的办公室。这位M女士是系里两年前到任的助理教授,曾经是美国曲棍球队队员。M教授三言两语就使我解除了紧张情绪,然后她领着我在系里游走,从系主任到我的老板教授都见了面并安顿妥当了。她是我在华州大见到的第一人,也因此延续了我们20多年亲人般的情谊。 我在华州大的几年里只注册过她教的一门课,但是我一旦遇到任何搞不定的事都去找她商议,她总是不遗余力的支持我。刚来美国闯荡的人,有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全感,常常焦虑疲惫。M教授真诚豪爽的性格,使你如浴春风,信心倍增。 不久我家太座来美团聚,M教授家和我家便有了更多的交往。1993年的感恩节,我们在M教授家享受了愉快的感恩节晚餐。M教授的丈夫在华州大运动部工作,为人温暖真诚,心细如发,使人宾至如归。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对我们的称呼也变成了Bro和Sis。 93年的圣诞节马上就到了,M教授两人计划到密执安州老家过节。她家还有另外两个女儿,10岁的Moli和两岁的Coco需要照顾。由于我和太座都是老资格的狗爸狗妈,在很短时间内,两个女孩儿就和我们玩儿的亲密无间了。我们答应在圣诞假期的两周时间里,照顾Moli和Coco。 M教授两口子离开的第二天,小城下起了鹅毛大雪。一夜之间,雪深过膝。照顾狗娃,我们需要往返于M教授家和我们住的公寓,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汽车。不到两英里的距离,平日里骑车或跑步,小菜一碟。现在却成了巨大的挑战。 M教授两口子焦急地打来电话询问,你们能不能Handle,我们是否需要中断旅行返回?我们告诉他们,嘿,你就放心好了,这点儿事还能难倒人啊!M家住在一个挺大的山坡上,踏着齐膝深的雪,单程就要跋涉一个小时以上,一天两个往返。我和太座轮换着值班作业,直到M教授两口子节日后返回家里。 人狗重团聚,Moli和Coco欢快地跳着,叫着,两人眼里也闪着泪花。M教授两口子真诚地感谢我们,不是Bro和Sis吗?就不用客气了。瑞雪兆丰年,一定是个好年景啊。 我和太座也琢磨着,等天气好起来了,我们也要找机会买辆旧车,春天就方便野营,钓鱼了。寻寻览览几个星期过去了,还没看到合适的车子,不是车况太差,就是超出预算。突然,M教授打来电话,要太座立即去她家一趟,有要紧的事商议。 不久,M教授和太座同车返回我家来。。。我这时才知道,M教授刚刚买了一辆新车,并且她们两口子成功地说服了我家太座,用一美金($1dollar)买下了她的那辆旧车!84年产的Pontiac Sunbird Station Wagon。 1993年冬季,太座的人生第一辆车,喜上眉梢 1993年Banff Canada,M教授戴着我的ID  

Continue Reading 感恩节时话感恩,太座当年的惊喜!(图)

儿子在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学习生活汇报

来源: 养猪之专业户 于 2014-11-24 23:09:39 儿子9月1号开始小学一年级的生活,跟风晒晒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每天都有中文,英文和数学课。每天这三科都有2-3项作业。中文用的上海实验教材,在两个月内学完拼音,现在已经开始认字,写字,默写。平均三天学完一篇课文。英文在high level班,要认字,写字 ,默写,造句,写文章 。数学教了20内的加减法,现在已经开始学习XUEEN帖子里的简单几何体。儿子幼儿园大班学了很多中文,英文,数学,所以还有老本可吃,不算太累。 此外还有科学,艺术(画画为主),音乐和体育课。体育课一周三次,活动量不够。每班有一名中文老师和英文老师 。除了中文和体育,好像别的课都是用英文教课。学生90%是中国学生,平时讲中文为主。 每天在学校里有50分钟专做作业的课。四点钟放学,回家一般还要做40分钟到 一小时的作业。老师还要求每天读书。每天周末还有小的project要做。 节奏是挺紧张的, 一开始两个月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儿子在学校有时候连吃点心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后来慢慢习惯了,效率也高了。现在每周在weekday课后有钢琴课,网球课和英文课(外教口语)。周末有网球,游泳,画画,功夫和数学等课外活动。 儿子其实还蛮开心,好多好朋友都在班里,学习也不太难。最辛苦的是家长们,每天要检查作业完成, 督促陪伴读书,在联系本上签字画押,为project出谋划策。跟很多家长聊都觉得负担重 所以听说有小朋友要从上中转去更国际的学校,比如新开的英国Wellington。据说学费一年二十几万人民币。 上中国际部应该是介于中国local public school 和international school之间的,不算太严太死板,也不太松。不过,本来就没有一所完美的学校。只能看你需要什么,什么最适合你,还有家长愿意付出多少时间精力。

Continue Reading 儿子在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学习生活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