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富翁富婆所必须拥有的九大特质

作者: 空手 发表于 2005-7-7 20:47 | 送交者: Blue Ivy         想成为富翁富婆所必须拥有的九大特质 这是个现实的社会,这也是个金钱的社会。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间无,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有钱真好,但不是每个人拼死拼活的赚,就一定可以成为富翁、富婆的,想成为有钱人,一定要具备某种人格特质,缺乏这种条件的人是发不了财的。众多富翁、富婆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呢? 1、愈罗曼蒂克的人,愈能发财 想成为富翁,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赚钱欲望。而现实的金钱,也是用来满足个人欲望用的。罗曼蒂克的人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也就充满了斗志,这斗志就是激励他赚钱的最大动机。因为,只有赚大钱,才能实现他的“美梦”。 2、富翁大多很小气,但懂得施舍 愈有钱的人愈小气,赚过钱的人才知道赚钱的困难,但他们一定懂得适度的“施舍”,因为施舍也是赚钱的重要手段。白手起家的人,一定待己俭朴,一条毛巾可以用到破,一块香皂可以磨到完,但他知道赚钱是靠大家一起完成的,因此他绝对乐于与人分享。 3、会发财的人,一定有女人缘 想赚钱的男人,身上会散发一种说不出来的吸引力,他们充满活力、热心、勇敢、谦虚,这些也就是激励个人赚钱欲望的要件,具备这种吸引力的男人,常可让女人投怀送抱,也就是,有发财相的人,一定有女人缘。而强烈赚钱欲望的人,一定天天充满干劲,抬头挺胸勇往直前且虚怀若谷,待人客气谦虚有礼,这种人一定受女性欢迎。 4、成为富翁靠胆识,成为富婆靠魅力 男性和女性致富的方式不太一样,男性赚钱靠的是勤奋工作,充满活力,勇于冒险。当今社会形态则是讲究公关、人际关系、女性温柔、体贴、亮丽的特质反而比男性更易开拓事业,更易发财致富,商场上不存在男女真情,很多舞厅、酒廊的女经理,就非常懂得这种道理,周旋于男客人中赚大钱。  5、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如果你已习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整天上班、下班,日复一日,任凭岁月消逝,你一定成不了富翁。一个会积极想要赚钱的人,绝不以温饱为满足,一定想要让生活多彩多姿,天天充满赚钱的活力,具备了这个要件,再冷、再热的天气,再苦、再累的工作,你才会心甘情愿的去做,而当你养成了这个赚钱“习惯”后,财富自然愈来愈多。 6、寒门出富翁,穷怕了就愈想发财 社会上的大富翁,出身背景常两极化,不是继承祖业的企业家第二代,就是从小贫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而后者的能力和累积财富的持久力大多优于前者。这也就说明了,一个生长在贫穷家庭的小孩子,因为穷怕了,也想发财,因为饿怕了,所以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赚钱欲望。 7、脑筋太好,往往赚不了大钱 照理说,愈聪明、愈会读书的人,应该最会赚钱,事实上,当今网路新贵也的确是高级知识分子,然而这些知识经济富豪只是全部富翁的一小部分。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往往囿于理论,不善计谋,他们的“智慧”,反而成为赚钱的障碍。赚钱不能光靠理论,一定要亲自实践,不要在知识的象牙塔里做白日梦,不要死爱面子嫌铜臭,如此,行行都能出状元。 8、想赚钱一定要动,要发财不要害羞…

Continue Reading 想成为富翁富婆所必须拥有的九大特质

欧美纳税人退休后 能领多少钱

作者: 水影儿 发表于 2005-8-3 12:44 | 纳税人上交的专项税金是欧美一些国家的基本养老金保障系统的主要资金来源,那么,到了65岁的法定退休年龄的时候,纳税人能得到多少退休金? 在欧美国家和地区,90%以上的退休者不单纯依靠领取政府发放的那块基本养老金来养老。这些国家还有一个非常发达的保障老有所养的辅助网络。比如,美国在税收政策上实行间接的财政转移,支持养老金制度;德国则是每年要拿出几百亿欧元支撑其庞大的养老保障系统运转。 而退休金的来源,各国有许多不同之处。在美国,雇主和雇员各拿出工资收入6.2%的税收,形成专用“社安金”。其中85%用于支付养老金,15%则用来支付残疾金、遗属遗孤抚恤金等其它社会保障基金。在法国,基本养老金由雇主交8.2%,雇员交6.55%;法国对遗属遗孤补助的资金来源于由雇主按雇员收入的5.4%交纳,作为困难家庭补助金。 退休工资有差别 很多国家的退休职工领取的退休金并没有一个固定额,要视退休年龄、工作年薪和年限、供职岗位等情况的不同。少者,领不到原工资的50%;多者,可以领到原工资的100%以上。 瑞典的养老金分成两块,一部分是基本养老金收入,令一部分是“养老附加金”,这是瑞典特有的。“养老附加金”据退休前的收入状况和纳税情况而定,工龄越长,工资越高,“养老附加金”积累的就越多,退休后就能领到越多的退休金。 而在法国,情况就不一样了。法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实施社会福利比较“慷慨”的国家。一般职工退休后可以领取原工资50%的退休金,公务员则按退休前工资的75%计算。法国法律规定,必须交满160个季度的养老保险金并满65周岁以后申请退休,才能全额按比例享受退休金。法国对一般退休者原工资收入的计算基数是由当事人收入中最佳25年的平均值构成。比如,某人一生中最好时期的月收入达4000(约4万元人民币)欧元,最差时期的月收入仅1000欧元,而最佳的25年的月收入平均为2500欧元,那么他能领取的退休金就是1250欧元。对于年龄到了65周岁但没有交足养老金的人来说,退休金要按比例扣减。比如,假设一个到了65周岁但只交了90个季度的养老金,25年的月收入平均值为2000欧元,他就只能领取562.5欧元的退休金(90÷160×2000欧元×50% )。看来,缴纳养老金的年限对退休金收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鼓励人们老有所为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美国和德国在今后几年内将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这些国家鼓励人们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时继续留在岗位上。英国人的口头禅是“50岁创业才开始”。而树立在德国科隆市大街上一家公司的广告词本身就已经彰显西方国家在老年人问题上观念的转变:“55岁太老了?我们连65岁的人都雇呢。” 西方各国目前对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仍继续工作的人在各方面实施鼓励政策。在芬兰,65岁退休领取的养老金比60岁退休最高可多出40%。美国人到了退休年龄但仍愿意坚持工作的,每多工作一年就奖励10余个百分点的退休金,直至正式退休。其实,近几年美国已经多次调整了退休年龄,现在的退休年龄规定是65岁6个月,以后每年延长两个月,直到延长到67岁为止。前不久,美国参议员哈格尔已经提出了一个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8岁的议案。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一方面,西方国家的政府对养老金的巨额缺口和老年社会的到来已经感到“惊恐”;另一方面,公司的决策者们目前正在重新审视退休人员的使用价值,并热衷于对老年人的“余热”进行开发。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在1994年至2004年间,65至69岁年龄段的老年男性就业率从27%上升到33%,女性就业率也从18%上升至23%。(中国经济周刊 /盛立中)

Continue Reading 欧美纳税人退休后 能领多少钱

重操作还是重预测

作者: 有希望 发表于 2005-7-29 23:33 | 重操作还是重预测! 为什么在金融投机中亏损者众,盈利者少?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会不自觉的陷入各种各样的思维误区而无从自拔,于是不得不用金钱支付错误的代价。 金融投机离不开预测和操作两个基本环节。这两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如何摆布预测和操作之间的关系才是正确的?我们的思维误区在哪里? 诚然我们都清楚预测是操作的基础,离开合理预测的投机操作是盲目和危险的,因此把预测摆在比操作更重要的位置上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投机所追求的根本目标――盈利,来自于操作,而不是预测,所有正确或错误的预测,必须通过操作环节才能转化成盈利或亏损,因此尽管预测是投机的起点,但经由此起点并不能直接到达投机者希望到达的终点。这正是我们大多数投资者的思维误区,重视了起点,忽视了路径,重视了起点,忽视了过程,重视了起点,忽视了起点和终点间的关系。用一句古话可以更简洁的描述这种状况: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在这种错误的投机思维主导之下,投资者往往沾沾自喜于一次准确预测,耿耿于怀于一次预测失误,但是亏大赢小的局面未见改观;往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孜孜不倦于预测的方法和技巧,而对操作的技巧和方法则分身乏术,于是认真分析于前,草率操作于后,执迷不悟于终;往往耽于罗列、搜求和解读市场涨跌的种种前因后果,而对真正有价值的投资理念、操作原则、纪律视若无睹,缘木求鱼而不自知。 正确的思维则是重操作轻预测。对市场的预测正确与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操作是否正确的遵守了既定的规则;极端的讲,预测正确而操作错误即便结果盈利也是危险而不可取的模式,预测错误而操作正确即便结果亏损也是有价值而必须坚持的模式。 预测是人类的一个嗜好,而且是一个危险的嗜好。预测者好比一个玩火的孩子,往往面对自己制造的熊熊大火惊慌失措。对于不能恰当的处理预测的后续事务的投资者,每一次预测都是危险的。重预测轻操作的投资者,往往成为自己预测的牺牲品。放弃对预测的执着,着力于操作的投资者,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o 交易的随机性还是机械性 [转帖] 面对市场蕴涵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必须不断的做出决策。买卖、进出、增减头寸、选择商品,等等等等。我们怎样决策,决定了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结果。 一种决策方式是随意性决策,它依赖于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对市场的了解,对市场态势的偏向,对新闻和经济数据的预期和判断,对市场上其它投资者的了解和定位,对图形和技术指标的理解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构成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在综合各种可知因素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市场上绝大多数投资者采用的决策方式。事实证明这种决策方式得到错误结果的机会远远大于得到正确结果的机会。 另一种决策方式是机械性决策,它依赖于一组事先设定的规则。投资者放弃了主观判断,放弃对市场的预测,放弃对涨跌的关切,放弃对新闻和经济数据的解读,决策由规则做出,规则发出买入信号就进场做多,规则发出卖出信号就进场做空,规则没有信号就耐心等待。这是市场上极少数成功的投资者所采用的决策方式。 尽管事实不断的教育着投资者放弃主观判断,采用机械性的买卖信号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利润,但是一个令人伤心的事实是绝大多数投资者依然顽固的坚持采用主观决策。这令他们体验到投资的乐趣,判断正确的时候可以体验成功的快感,判断出错的时候失败的沮丧也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吗啡。正确和错误的交替出现让他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不管投资的结果是赢是亏,至少他们已经享受到了交易的乐趣。而采用机械性的决策方式,不就等于放弃了这种乐趣了吗? 只有极少数的投资者能够明智的理解投资并非娱乐,而是需要追求赢利,为了赢利,其它的需求可以放弃。他们乐于采用机械性的决策方式,这是他们成功的基石,也是不容违背的纪律。大多数人不能放弃乐趣,于是只能放弃金钱,极少数人放弃了乐趣,于是得到了大多数人放弃的金钱。大多数人享受着眼前的短暂乐趣,极少数人得到了长久的乐趣和价值。 大多数人最迫切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是所有的人各得其所。 o 外汇分析和操作怎么可能是体力劳动呢? [转帖] 看到这个标题您可能会笑话,外汇分析和操作怎么可能是体力劳动呢?而昨天我在韬客论坛里面真的就看见这样一个贴子,题目就是:《炒汇不过是体力劳动》帖子内容很简单“设好交易系统,按照买卖信号炒汇,别乱动脑筋,别自认为聪明,炒汇不过是体力劳动,越是认为自己聪明的越是……”虽然很短的几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我们用了很多年的时间苦学技术分析,可以讲各种技术分析工具几乎都能掌握,但为什么应用在市场操作中却经常是做错方向亏钱,看对方向不敢做赚不到钱?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可能能分析对大的趋势方向和形态,但无法判断出局部的细微走势,而在操作中,这些局部的细微走势时刻都在左右着自己的判断,即使大方向看懂看对,这些细微的走势也会诱使改变正确的判断。而如果看错了和做错了趋势,这些细微的局部波动又提供坚持错误的理由。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操作的不是模拟盘,操作的是真金白银的资金,市场的每分每秒的波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心,患得患失的心理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的操作,而这样的心理经常使自己因计较价位而踏空行情,也常常让自己因舍不得亏损而亏损更多。 第三个原因分析行情的时候可以怎么看都可以,但落实在操作上所能选择的操作方向只有一个,而市场的走势还不简单的一个涨跌的问题,它存在着怎么涨怎么跌的问题,判断对方向还不够,如果入市时机没有选择好那操作也一定是很难成功,要不就是计较价位没做到结果错过几百点行情,要不就是着急进早了,结果打掉止损再按原来的分析走。 那按我这样的说话是不是这个市场就没法赚钱了,不是,这个市场可以赚钱,但不会象我们期待的那么多而已,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用理论计算,如果每波趋势都能抓住,重仓操作,那资金一年要翻几十倍,可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收益预期缩小,每次下单都是小仓位按周线操作或者就死跟着自己设定的操作系统操作,把止损摆放在周线的的重大历史关口上,或者摆放在系统反向信号发出来后,不要轻易的被盘中的短线振荡来回扫止损,那一年下来必定是盈利的,只是盈利比较小而已。但我们不要忘了,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一年的复合增长率才百分之三十几,可却是世界上知名的富翁,而我们很多朋友能做到一年翻几翻的业绩,但几年后就看不见踪影!…

Continue Reading 重操作还是重预测

[贝壳原创]通俗说说投资理财的时间性

作者: 空手 发表于 2004-12-12 07:49 | 人说,LIFE IS A PROCESS, 既人生不过是一个过程.投资理财的活动仅仅存在,和贯穿于我们拥有的,有限的,时间段内,进一步还不能包括孩童期间. 理财是关键是节流开源,其一是如何省钱,二是如何赚钱.另外理财是不受你有钱还是没钱限制的,有钱也理财,没钱也可理财. 对于省,省下的就是赚进的,因为每一份工作的收入,分成二个部分,一部分是生活的开支,它的作用是MAINTANANCE OF LIFE,多下的部分才是赚到手的. 一个人赚$1000/WEEK,全开销了,那他这星期就什么都没赚到手,另一个人赚$500/WEEK,开销了$300,节余了$200,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赚$500/WEEK的人比那赚$1000/WEEK的人赚的多.对于我们海外的华人来说,我们不论生活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多多少少还是会在赚的不多的情况下,积攒些小钱的,并不是说明我们富有.这一手段,对于许多海外的华人,就向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辈一样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也就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美德.不过话说回来,有许多老外也是很节约的. 对于赚,就是要想法赚的多,赚的快,赚的巧,赚的黑,赚得狠,就可为不择手段的去赚. 对于有工作的人而言,这些招只能用于工作之余了,但对于没工作的人而言,就可以FULL TIME的使用这些招数来赚钱,这些招数是很多的,很难一一道来,如有兴趣的人,可以跟贴讨论. 投资和省钱不一样,省钱是线性增长,成功的投资会使你的财产成几何增长,投资的关键是用钱赚钱,这钱可以是看的到的钱,也可以是看不到的钱.投资简单的说,有一种媒介,你用钱通过它而赚到了更多的钱.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还有一个时间性,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作为个体投资行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不但要用有限的钱在有限的时间里投好资,而且我们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有限的时间来享受投资所得.投资所得,也是我们劳动的所得. 这媒介是有许多种的,不单单是股票,另有人人都知道的房地产,也是投资的好题目,除此以外,还有出租车牌,古董,艺术品,收藏品,海洋渔业捕捞执照,各种各样的生意,农场,国家债券,...等等诸如此类的能把钱再变回钱的东西, 投资的赢多赢少,原理和赌博差不多.投得多赢得多,输的也多,投得少,输得少,赢得也少,但投资比赌博多了一个市场分析判断的过程,只要用心投入,应该是赢多输少,所以投资想要赢,一定是要在精心准备的前提下,赌的大点要比赌得小好,就结果而言. 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还有时间的积累,比如10几岁,20几岁的人,或是象我们这些,那时的留学生,读完学位已是老大不小的年龄才刚开始赚钱,是很难有大钱玩的,所以只能找些小的玩玩,但尽量别用赌的想法来玩,宁能赢得少,也不能输了老本,否则以后没得玩. 其实这和岁数也没有什么关系,主要看你手里有没有足够的钱来玩大的,这钱也就是人说的'第一桶金'.在你觉得还没有'第一桶金'的前提下,不管怎么样玩,就是不能把钱玩完,所以着阶段,要省钱,存钱,一个是存定期,另一个是拿一部分钱来买股票,挑些较安全的股票买,股票的优点是大小由之,很小的钱就能玩,前提就一个,不能玩完.虽然看到有人在股票上大赢的,但本人不觉是对于我们个人赢面大的地方. 好了,说说第一桶金,多少才算是第一桶金,我觉得第一桶金,就是你能买一栋极有升值潜力的物业所要的钱,也许,会有些人不觉得是这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大多数人,买房时,特别是有中国背景的人,都觉得是拿来住的,很少有人想到,除了住,还能替你生材,所以,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最低限度的第一桶金(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最容易的起点).要知道,全世界90%的百万富人,都只不过是在某一个时刻,'漫不经心'时买了一个物业而已.这个数目,对于一个50万的物业,不过是5万而已.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为什么一定要极具升值潜力,因为只有在短期内一升再升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你有一赌再赌的机会,否则就被'套牢',丧失了一赌再赌的时间和机会.如买股票和其他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我们个人的小资本,一赌再赌是非常重要的,就象打仗一样,一经突破,必须抓住机会时间扩大战果,在一次赢后,心不要漂移,一定要守住战果,巩固战果,扩大战果,因为赢后,一赢再赢是可能的,至少比你踏入一个新的领地要容易些. 有个第一桶金,第一笔赌资,就是要选一个东西来赌,不管选什么,一定是要选一个你敢赌,别人不敢赌的东西来赌,比如,你熟悉别人不熟悉,你敢玩大的别人不敢玩,你觉得是好时候别人觉得不是,你果断别人犹豫,你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地方虽然别人也在想,也就是一个原理,在一个可能赢的机会上,要减少你的对手,也就是增加的你的赢面. 除了有必胜的胆略(基于你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外,还要最大限度的用足你可用的可借到的一切资金,这会给增加你许多赢面.这二者不可偏费.另外就是要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我们不是专业吃这行饭的,我们是半路出家的,和专业的去比,有许多不同,专业的是靠它来吃今天的饭,我们是靠它来赚明天.不能说是谁比谁强,是各有各的长处,所以,专业赌的是今天,我们赌得是明天.在某些地方我们是强过专业人士的,因为我们不是搞它来吃饭的.专业人士要对公司负责,对客户负责,我们只需为自己负责.…

Continue Reading [贝壳原创]通俗说说投资理财的时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