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中国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大潮中,从不缺少创新的真正火种。如今,一位年仅28岁的中国小伙,一举登榜福布斯,成为亚洲30岁以下青年领袖中的代表人物。而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位年轻小伙上榜得以上榜的理由却是——“刷脸”。
在今天(2月26日)刚刚公布的福布斯“30岁以下青年领袖榜单”,印奇被排在了科技企业家榜中的首位。
福布斯最新一期“30岁以下青年领袖榜单”
2006年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的印奇,高中还没毕业便被清华大学相中,成为清华自主招生名额中的一员。进入清华后,印奇入选姚期智实验班。在这里,他便得以结识在他创业历程中的最重要的两位小伙伴——唐文斌和杨沐。恰恰就是当年的这三位少年极客,造就了如今人脸识别技术的翘楚——旷视科技(Megvii)。
印奇成功坐上科技创业者中的头把交椅
从游戏开发到专攻技术——少年天才的传奇创业路
说到印奇的本科经历,那更可以堪称是一个传奇。从本科开始,他便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历程。然而真正惊人的是,从那时开始他便已经开始接手重大项目,为微软研发了当时核心的人脸识别系统,后来被广泛应用在X-box和Bing等微软产品中。可以说,本科期间与人脸识别的结缘,便是后来印奇创业神话的真正原点。
那时,这几个小伙伴一度还做过游戏开发。据新华网此前报道,早在2012年的时候,为了参加学校的挑战杯比赛,几位小伙伴研制出了一款体感互动游戏《乌鸦来了》,玩家通过摇晃头部控制游戏里的稻草人,拦截从天而降偷食的乌鸦。其背后的技术原理是,玩家手持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拍摄玩家的身体运动,通过人脸识别和人脸追踪等视觉识别算法判断人物的运动姿势,从而操控游戏中的角色。
公司成立不久,《乌鸦来了》游戏就冲到了中国区苹果App Store游戏排行榜的前五名。然而,几个创业路上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并未从光鲜的成绩中获得满足。尽管下载量表现不俗,但这款游戏仅仅给他们带来了几千元的盈利收入。他们很快意识到,其实以技术起家、对游戏市场无甚了解而又并非游戏热衷者的他们,并不适合做一家游戏公司。
旷视三人组:印奇、唐文斌和杨沭
2012年6月,Facebook收购了以色列人脸识别技术公司face.com后,他们发现,自己所做的技术绝不只是游戏这么简单,而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空白的前沿技术。三人开始“回归”技术,悉心钻研人脸识别技术。
本科毕业后,印奇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3D相机方向博士学位。然而随着国内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印奇在完成两年的博士学习后,便回国正式创业。可以说,印奇的这一段经历又让人们多多少少地想起了比尔·盖茨。当年的盖茨,也依靠着锐利的眼光,没有过多纠结于自己的学业,而依然选择了从哈佛退学后的创业。
按照福布斯网站对旷视科技的介绍,这家获得了5千万美元融资的创业企业,估值竟高达2亿美元。而这一切完全归功于旷视的拳头产品——人脸识别。
尽管印奇本人的大名尚且没有广为人知,但旷视手中的人脸识别系统却早已在祖国大江南北,乃至全球得以生根发芽。
看重“刷脸”在未来的广阔前景,马云“爸爸”早就选择了印奇。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伙伴,旷视为支付宝开发人脸识别模块。在去年3月16日的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马云更是亲自演示了“刷脸”支付的神奇一面。
马云在去年的汉诺威IT博览会上
在当天发表完主旨演讲后,马云特意为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副总理马凯这两位贵宾,演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并当场刷自己的脸给嘉宾买礼物!
马云选择的礼物是淘宝网上一枚1948年的汉诺威纪念邮票。他用手机登陆淘宝,首先选择产品;第二步进入支付系统,确认支付后出现扫脸的页面;然后扫脸 (拍照后)后台认证;接着显示支付成功。整个过程都在大屏幕上显示。“外星人”马云刷脸支付,瞬间成为开幕式亮点。不少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激动地讨论这一刻,有网友说“刷脸的时代真的到了”!
这份在开幕式上刷脸下单买下的礼物将送给汉诺威展会。
这套由蚂蚁金服与旷视科技合作研发的“刷脸”系统,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通过扫脸取代传统密码。更为惊人的是,其识别率竟能达到超过99%的精确程度。
印奇与旷视的真正杀手锏
极高的识别率,便是旷视真正能够引领潮流的法宝。根据新华社2014年对印奇三人组的采访来看,旷视在那时便已经达到了超过97%的高识别率。
“Facebook的人脸识别率是97.25%,我们的识别率是……97.27%!比Facebook还要略高一点!”当时,在看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这一结果后,唐文斌、印奇和杨沐几个小伙子忍不住击掌相庆。
按照印奇的说法,真正的杀手锏便是一种“类人脑神经元算法”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这种技术框架,他们可以用大规模的数据对算法进行“训练”,分析的数据对象越多,系统的计算、识别结果就会越来越精确。
按照印奇好伙伴唐文斌的介绍,“刷脸”技术看似仅仅是特工“火眼金睛”的一瞬间,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复杂技术的支撑,通俗说来,需要上下协同的“三部曲”共同完成:首先,第一步是人脸检测,就是在镜头中确定位置,找到人脸“在哪里”;第二步为关键点检测,在已经确定的人脸位置处,找准眉眼、耳鼻等脸部轮廓的关键点,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第三步,则是基于大规模数据的人脸识别,弄清“这是谁”。
去年4月16日,印奇更是作为中关村创业企业代表,接受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接见,并在见面会上发言。
去年4月,印奇作为创业企业代表,接受刘延东的接见
鉴于旷视刷脸系统Face++的强大表现,在去年12月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旷视为大会安保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此期间,观察者网乌镇大会报道小组不厌其烦地接受严密安检的同时,也得以充分感受到了“刷脸”系统的强大。
乌镇互联网峰会的安保全面采用了旷视提供的“刷脸”系统
尽管已经获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但印奇与旷视科技却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
从刷“脸”到刷“万物”
对识别技术的未来,印奇和小伙伴们还有着更为远大的规划。从识别人脸出发,进而识别万物,再进而实现真实物理场景的数据化,正是26 岁的印奇和他的小伙伴在2011 年创立旷视科技(Megvii)的初衷。对此,福布斯曾经在去年3月专门采访过印奇。
尽管旷视是一家极客性质的创业公司,印奇与他的团队很早便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搭建Face++的人脸识别云服务平台,目标是识人;第二步则是Image++,识别万物;最后则是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机器之眼。
如果说Face++ 平台已到了可以开花结果的阶段,那么意在识别万物的Image++ 平台,尚处在技术的打磨期。
不过,由于在做人脸识别时已经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印奇介绍,Image++ 与Face++共同一套底层平台,后者规划将在近3 年后进入技术成熟期,在其中将通过在智能→商用→数据→智能这个循环中不断在“滚雪球”大大缩短。
极客印奇对未来还有更为远大的规划
据悉,Image++ 的第一个公开版本将在2015年内发布。与Face++ 的发展路径相似,印奇称Image++ 是好几个Face++的结合,将首先识别文字、行人、人的行为、场景等高价值的东西,其逻辑顺序正如小孩识别万物的过程,先从父母亲的脸,到其他图片、物体,再到文字。
从Face++到Image++,挑战在于,各个细分领域的识别虽然都用深度学习算法,但各自难点不同,需要定向攻坚,即使一上来就能做到80% 的准确率,但剩下的20% 则属于每个领域中比较特别的东西。
印奇称,Image++ 出来后,对那些扫题库、扫名片的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意味着灾难。他想将这些入口级的技术开放给那些创业公司,围绕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建立一个以核心技术为轴的共生生态。
“就像马云说的,你必须让别人变得更强,自己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Video++,真正的机器之眼,听起来似乎还很遥远,但在场景化数据的大循环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热浪中,技术的迭代更新无疑已呈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