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升级版“太行”发动机到底有多牛(图)

中国升级版“太行”发动机到底有多牛(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16年2月23日,《中国航空报》以《铸国防空疆之重器–记中航工业发动机研究院、动力所总设计师刘永泉》为题报道了“某型发动机”的研制成功。而从2015年5月开始,该报就曾刊出四期有关“某型发动机”科研成果的连载。根据相关数据和情报分析可以推测出,此处的“某型发动机”或为中国“太行”发动机。

  文章称“西北边疆某外场……晚上想要在这个军民共用的机场里入睡,必须等最后一个航班落地后才能实现。远在海岛的“万亩机场”,从住处步行至大门口就得四五十分钟;碰上“限水”的季节,往往干了一天活后,就会错过供水的时间。屋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灯泡”,上厕所还要排队……”

  这里提到的正是“太行”版歼-11B早期装备的两个单位:兰州军区(现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和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部。从第二段文字中对艰苦条件,特别是对“限水”的描述来看,当时外场保障团队很可能是在西沙永兴岛机场,而非条件相对良好的海南岛上的机场组织高温高湿环境可靠性测试。

  

中国升级版“太行”发动机到底有多牛(图)

  “太行”已成为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代名词

  文章称,“某型发动机开始了全新的研制历程。其控制系统复杂、安全性要求很高,多项技术难题亟需突破,设计参数也都需要重新调试,研制难度大,风险高,资源冲突严重。”这进一步说明了新型发动机就是“太行”基本型的改进型。要求在可靠性不变的同时提升性能,为此,发动机不仅要经过苛刻的考核长试、敢为人先,甚至要重新确定研制方案,设计参数需要重新调试,其改进程度非常之大。而且其研制也存在着和“太行”基本型的排故改进、以及“太行”舰载型抢占资源的问题。

  文章提到,“2014年9月,某型发动机试飞保障团队在4,000米的高原留下了奋战的身影。近日,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在青海省成功完成了国内首次歼击机高原起降性能试飞任务,此次试飞是两型发动机装机状态的首次高原试验。随着飞机的顺利返场,为期一个月的国内歼击机类飞机首次高原起降性能试飞任务圆满结束。”

  “两型发动机装机状态的高原实验”,除了用于歼-10B的FWS-10B单发版本之外,另一种则是用于歼-11D和歼-16的双发版FWS-10B。可见两种发动机的测试进度相去不远。

  文章称,“某发动机为提高发动机高空推力性能,采用了优化的混合加力燃烧室……2013年中,国内首次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旋转状态下鸟撞试验成功完成,为某型发动机整体试验任务的完成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某型发动机数控系统赶超了国外第三代战斗机控制系统水平,打造出了航空发动机的“最强大脑”……外场保障、长试考核、排故攻关、小批交付常常是披星戴月,连续奋战;发动机内外场累计试车试飞数千小时。”

  这里既点明了“太行”改进型的几大技术创新,同时也说明该型发动机已经随着配套型号原型机的试飞开始了小批量生产交付。

  此前有媒体认为,促使中方决定采购苏-35战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研制歼-20战斗机动力系统的过程中遭遇了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困难。中国购买苏-35战机可以获取117S发动机的制造技术,既可以用于推进歼-20战机的研发项目,也可以用于歼-11战机的升级。

  对此,有军事专家评论称,苏-35战机的矢量发动机技术确实是中国急于获得的,因为矢量发动机技术有助于中国自身发动机的研制,以及了解采用这种发动机的战斗机在技术上有何具体特点,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的歼-20或者其他战斗机会直接采用苏-35的发动机。

  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曾表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航空发动机取得突破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5年中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制造列入其中,“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首次列入中国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与其对接的重大专项资金呼之欲出。相关专项资金预期可达1,000亿元,加之社会配套资金,预期总额将达到3,000亿级别。

  2015年5月8日,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十大重点工程,“航空航天装备”位列第三。计划要求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需求将超过2万亿元。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