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时间2016年2月28日晚,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 整个华文互联网界都在为“小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而欢呼——事实上,2015年是好莱坞佳作的“小年”,急于骗钱的美国人以“大片”征服世界,谁还会管所谓的“人文情怀”呢?老态龙钟 的奥斯卡只剩下那么一个和华人有关的“梗”,这不知是谁的悲哀。
中国人早已漠视奥斯卡奖
其实,除了关注影帝之争,本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的两部作品也值得细细品赏,比如《聚焦》(Spotlight)和《大空头》(the Big Shot)。
《聚焦》是本届奥斯卡的大热门,虽然最终没能赢得大满贯,但是“最佳影片”的褒奖也并非浪得虚名。这部电影它改编自真实事件。2002年,《波士顿 环球报》用持续了一年的连续报道揭露出,仅波士顿地区就有超过90名牧师有性侵儿童的行为,以及教会内部对这一泛滥罪行的包庇、无视,最终导致负责这一教 区的红衣主教Cardinal Law辞职——这一报道曾获普利策奖。
该片所谓的深层含义是,并非变态成为了牧师,而是牧师成为了变态;即,这一罪行不是个别的个人现象,而是体制的错!
无独有偶,《大空头》要讲述的也是关于万恶资本主义在溃烂的故事。电影讲述了华尔街圈外的几位投资“鬼才”在次贷危机前预见到房价泡沫的破灭,通过做空次贷CDS(信用违约掉期),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获得暴利。
两部电影都在戳美国的痛处,但得益于结局“正能量”,竟然还在奥斯卡得奖了。因为它们都把崩塌反转成了胜利。两部电影仅描述了问题的发现,而非解 决;或者说,用发现来冒充解决——问题经发现被抹掉。《聚焦》把体制的问题归咎为个人权力的滥用,而《大空头》也为资本主义维护,导演认为,最毒不过人 心,是人的贪念让经济危机提早到来。
你会发现很多美国“主旋律”都有类似的处理:作为正面主角的精英们装模作样地反思了一下其自身在整件事中应担负的责任,而导演巧妙地把握住方向和分 寸,让人们对从个体到体系间伦理、责任逻辑构建的联想止步于资本主义本身。这些电影主角们试图证明,通过普遍的善和个人努力,人们正幸福、安全地生活在一 个可以改正任何错误、解决任何问题的社会里。他们强调人们必须自省,却选择无视社会制度的不公。
纵观中美两国社会,你会发现中美人民有着相似的新闻观:人们常常只留意问题有多严重,而少有人会关心“为什么”。在过去的一年,恐袭频频发生,贪官 层出不穷,社会问题周而复始,人们的注意力被屡次转移,在掀起一番评论聒噪之后,这些新闻随着点击率的式微,最终沦为彻底的虚无。
奥斯卡永远都在循环所谓的艺术套路:生存与毁灭、爱恋与背叛、勇气与绝望……它在把美国故事讲滥之后,对于那些跨越种族、身份等社会属性的全人类高 度的问题,他们同样野心勃勃,他们要跟整个世界探讨人类的宇宙身份,研究人类情感,挖掘生存意义。但遗憾的是,美国人却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也是千疮百 孔,只是相比于很多落后国家,他们有那么一点优越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