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史逸婵
2015年11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群团改革试点。
2016年2月27日,共青团上海市委第十四届七次全会举行,将团市委自改革启动后的一些变化正式呈现出来:全会将生产技术一线、街道社区、农业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在校大学生等领域中政治过硬、有一定成绩的优秀青年更多地吸纳进入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并从各领域优秀青年中选配团市委挂职副书记1名、兼职副书记3名。其中,担任挂职书记的史逸婵来自基层社会组织,还不到30岁。
形成“固定部门+重要项目组”的机构
改革后,共青团上海市委机关设9个内设部室:办公室、组织部、宣传与网络工作部、基层工作部、学校工作部、社会工作部、团结联络部、少先队工作部、合作交流部,并按有关规定设置机关党委。挂靠团市委管理的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与原团市委权益部合署,更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
团市委负责人表示,机构改革设置的转变,体现的是职能的转变,今后团市委将重点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和城乡社区等基础领域延伸团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推动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强对青少年服务和维权,团结凝聚新兴群体和一线青年,推动本市青少年对外交流和合作。
按照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团市委将建立形成“固定部门+重要项目组”的机构设置格局。2016年依据党政关切、青年需要、共青团所能而设立的重点工作项目组为3个,即2015年上海共青团20项重点工作项目中年终综合评分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创新创业工作组、“网上共青团”工作组和“爱心暑托班”工作组,分别牵头三项重点工作。
挂职、兼职团委书记来自不同行业
按照改革实施方案,团市委机关编制精简30%,按“减上补下”、“补缺口、强一线”的原则,将精简27个编制,下沉到青年工作任务较重的大口团工委、团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的区县团组织和青年集聚的园区,充实工作力量。目前,团市委精简的27个编制已基本完成下沉,大部分同志已到新岗位报到。另外,从基层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青年社会组织中遴选团市委、团区县委机关专职干部的工作也将在五四前展开。
本次全会上,从各领域优秀青年干部、拔尖人才、领军人物中选配的团市委1名挂职副书记、3名兼职副书记将集体亮相。现任解放日报社主题活动部主任兼解放日报经济部主编的丁波,将担任团市委挂职副书记。他表示,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思想引领、网络建设、线下活动方面,更好地引领年轻人。
此外,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第二研发部主任王坤、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于杰和上海静安区两新组织促进中心(白领驿家)党总支书记史逸婵担任团市委兼职副书记。
其中,史逸婵出生于1987年,今年还不到30岁,参加工作仅仅4年多。史逸婵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她曾在大学从事学生会工作,后来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回国后,虽然她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很吃香,多家外企曾向其伸出橄榄枝,但最终她做通家人工作,加入社会组织,成为了一名基层工作者。
“这次担任团市委兼职副书记,我感到荣幸,又有点紧张。我之前没有直接参与过共青团工作,但是我所在的社会组织有7个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们的服务对象、6.13万名会员也主要是青年,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史逸婵表示,站在市级层面参与团的工作,让她很紧张,这两天都在认真学习。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经历对兼职工作将有帮助,下一步她将推动社会力量,尤其是发挥青年社会组织的作用,来服务更广阔领域的青年。
王坤表示,自己来自央企,上海又在加快建设科创中心,他将会把自己熟悉的科技资源带到共青团工作中。而于杰则认为,作为蚂蚁计划发起人,他本身的工作就是服务于创新创业,今后将起到新经济组织的青年进行双向联系的作用。
“兼职不能只兼不干,我将会做好新经济组织青年的代言人,反映他们的心声,让团组织更好的面对基层面对青年人。”于杰说。
团市委委员增加基层一线青年比例
本次全会还增选团市委委员和常务委员会委员。增选后,团市委委员人数拟增至65名,团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人数拟增至19名。委员会中来自基层一线的团员团干部和青年的比例拟从原来的51.7%提高至58.5%,常务委员会中来自基层一线的比例从15.4%提高至42.1%,进一步提高基层一线同志的比例,将生产技术一线、街道社区、农业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在校大学生等领域中政治过硬、有一定成绩的优秀青年吸纳进入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提高团的非专职工作者的比例,建立更为代表广泛、民主参与的管理机制。
今年33岁的熊熊是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人民广场站副站长,曾经获得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八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她表示,上海申通集团有2万员工,其中80%以上是年轻人,许多年轻人在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新角色,为青年人聚集更多的新的资源,也能够推动上海地铁发展得更好。
和熊熊同龄的张彦是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司机,在洋山深水港工作的他,每年要吊装八九万个集装箱,曾获得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六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10-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长期从事一线装卸作业,身边的年轻人也很多,他希望今年能通过自己,多反映一线员工的诉求,帮助他们做职业规划和个人成才。“不仅仅是我工作的行来,今后还要和其他行业一线员工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张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