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养老难  回归中国渐成趋势(图)

海外华人养老难 回归中国渐成趋势(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随着海外华人新移民的增多,以及第一、二代华人逐渐步入中老年,华人怎样防老,如何养老成为迫切关注的话题。当前难以回避的问题是,海外华人养老难困难重重,回归中国逐渐成为趋势。

  

海外华人养老难  回归中国渐成趋势(图)

  海外华人逐渐回归中国养老

  中国侨网的一篇文章称,延迟退休、以房养老、养老金融……在中国人为养老及相关问题苦苦探索时,不少海外华人其实也在为晚年生活犯愁。当然,由于个人情况不同,每个人面临的养老处境也不尽相同。对于一般的华人家庭(投资移民等富裕群体并不在讨论之列)来说,主流的养老方式有以下几种。

  退休金养老

  退休金分为两种,中国退休金和定居国的退休金。如果是在中国办理离退休手续后出国定居并入籍他国,那么可以依法领取中国养老金。

  有人恐怕要问:加入外国国籍,还可以领取中国的养老金?对,你没看错。只要按照相关规定,在中国办理离退休手续,即使已经入籍他国,也仍旧可以领取中国养老金。

  如果在退休前就已移居国外、获得外国国籍,那么在退休时就无法领取中国退休金(在中国工作期间缴纳的金额会全数退还)。不过,如果在定居国工作,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达到一定的年限(例如美国需工作满十年),即可领取定居国所发放的退休金。

  然而,不少华人面临的问题却是,一些国家的生活水平较高、日常花销较大,虽然领着退休金却仍入不敷出(例如把中国退休金换算为定居国货币,或在国外一直从事初级体力劳动),退休前的准备也不够充分。万一再遇上重大手术或健康衰退需入住养老院等突发情况,最后很可能贫困潦倒。在一些国家,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那么,既然单纯依靠退休金养老并非万全之策,还有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养老方式?对此,新老两代华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储蓄+房产 老华人的稳妥之道

  中国人爱存钱,很多老一辈的华人也把这种习惯带到了海外。即使生活在社会福利普遍较高的西方国家,依然把持续性储蓄作为日常必需。

  例如在加拿大,很多华人会在40岁甚至更早就开始计划自己的退休生活。据调查,约有近6成的加拿大华人相信,他们的储蓄足够自己在退休后衣食无忧。

  不过,老一代华人的储蓄观念往往更加看重“死钱”,并没有把储蓄看作投资的手段;而西方的观念则更加强调把钱“用活”。专家建议,老一代华人们不妨咨询一些专业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下进行一些合理的理财投资,让退休生活更加安稳无忧。

  除了储蓄,“以房养老”这种欧美社会常用的养老手段也逐渐为华人群体所接受。

  杨女士十多年前和丈夫来到英国,通过开办中医诊所积累了一定资产。谈到养老问题,杨女士说,“我和丈夫都觉得,房子是最让人心里踏实的投资。除了领取退休金,每个月还能收房租,过得很自在。如果年纪大了,生活无法自理,还可以卖掉一两套,拿钱去住养老院。”

  曾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高级工程师的赵先生也表示,以房养老在英国非常普遍:“可能是受中国传统影响,房子对很多华人来说都是最稳妥的投资。明年我也要再添置一两套房产。

  “鸡蛋分开放” 新华人的养老规划

  对于通过留学等方式定居海外、正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年轻一代来说,“养老”一词看似遥不可及,但并不妨碍一些人早早将其列入他们的长期规划中。

  小刘是英国花旗银行的基层管理人员,他把自己的养老计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加入公司的退休金计划,即每月扣除部分工资存入退休金账户;二是购买可负担性较强的房子,长期来看,房租和升值都会是不错的收益;三是购买个人退休金,作为今后的投资组合。

  应该说,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未来毕竟遥远,如果能有计划地为退休早作打算,就不用担心政府各项津贴及退休金政策的变化影响到个人的晚年生活。

  落叶归根+经济宽裕 回归中国养老成新趋势

  心怀“落叶归根”的情思,加之经济和现实生活的考虑,近几年来,海外华人归国养老的现象逐渐增多。与海外不相上下的生活品质、原本就熟悉亲切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成为吸引华人到中国安度晚年的重要原因。

  刘女士和丈夫在西班牙生活了几十年,悉心经营着自己的餐馆,但当两人都年过花甲,却毅然卖掉了餐馆,回到中国养老。“回到故乡,每天都能吃上合口的家乡菜,每天都能听到熟悉亲切的乡音,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晚年生活。” 刘女士微笑着说道。

  “拿着同样的钱,在国外的日子并不宽裕,但在中国就舒服多了。”和刘女士不同,王先生选择归国养老,更多是出于经济的考虑:“美国的平均退休年龄是65岁,然而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少人到了退休年龄却仍要继续工作。而国内的花费相对较少,完全可以按时退休,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