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中国经济增速为近20多年最低。各界对中国经济形势关注持续升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如何破解难题?将给民众带来哪些大礼包?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向东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详解报告起草中的“十一大疑问”。
1、报告是怎么起草的?
“总理要求报告多一些干货和实招”
新京报: 大家都很关心今年的报告,起草组有这种感觉吗?
向东:是的,今年这个报告各方面关注度非常高,不是一般的高,从最近了解的情况看,外界对报告很关心,实际上焦点就是到底怎么看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现在很多人对中国经济还是有些担忧。
新京报:总理对报告起草提出了什么要求?
向东:报告是在总理亲自主持下起草的。在提交大会审议之前,经过党中央和国务院四次审议。其中党中央的两次会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对报告起草和修改作出重要指示。
总理从头至尾详细修改这个报告,特别是对报告整个框架结构、指导思想、文风方面都有明确要求。
我印象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总理要求要多一些干货,当前经济形势到底怎么样,要跟大家交实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多一些实招,措施要写的实实在在,能操作,能服人,让大家感觉到有信心,受到鼓舞。
中国经济虽然有遇到一些困难或挑战,但是没问题。我想这种坦诚的态度应该是一贯的。这个报告是很有底气的报告。
新京报:总理对哪些内容不写有要求吗?
向东:总理提了要求,干不成的就不要写,少来虚的,提出的措施要办到。
新京报:起草过程中,有什么内容是反复修改吗?
向东:如果说有什么反复的话,就是总理反复让各个部门都来充实能干的一些事情,克服当前的困难和挑战,有什么具体的实招,确保“十三五”有个好开局。
2、报告为何大幅压缩篇幅?
“少说成绩,接地气,用词尽量不生僻”
新京报:报告起草过程中,吸收了多少意见?
向东:这个报告发到全国,148个部门来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大概回来了900条,比较大的意见吸收了120多条。
新京报:今年的报告,在文风上有什么特点?
向东:在文风上,总理要求报告要接地气,汇民智,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词尽量不生僻。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仅是向人大报告,实际也是向每一个老百姓报告。
新京报:今年的报告写了多少字?
向东:今年是“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替之年,需要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所以字数要长一点,所以这个报告曾经写到2万多字。
但是总理在最后修改的时候,又大大压缩一下,还是回到19000多字,跟以往的字数差不多。删的主要是议论和成绩部分。这个报告非常精练,当然该说理的地方说得也很透。
3、20多年最低增速怎么看?
“只要就业充分,增速高点低点没关系”
新京报:总理对今年的形势是怎么判断的?
向东:总理去年在中央党校作了个报告,大家可以微信上都看到了,他对经济形势说过三句话: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
新京报:网友调侃说,每年都说是最难过的一年,过去一年有多困难?
向东:过去一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复杂严峻的一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仍然在继续加大,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走势波动不定,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或下滑。
国内来看,面临着3期叠加的矛盾,多年深层次积累的矛盾更加突显出来,地区、行业经济走势呈现出分化的状态。
新京报:去年的GDP增速6.9%,这是近20多年以来最低的经济增速。应该怎么看这个“最低”?
向东:我们提的预期目标是7%左右,6.9%差不多。增长6.9%是什么概念呢?人民币大概67万亿元,按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折算,是10.42万亿美元左右,大概相当于瑞典经济总量,瑞典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22位。
现在全世界每年增量在10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只有中国和美国,目前中国的增速是美国的1倍多。
总理经常说“我们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只要就业还比较充分,老百姓的收入能够有所上涨,环境有所改善,那我们的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4、数据有没有造假和水份?
“根本没有造假的必要,可能有‘漏统’”
新京报:有人怀疑,这个数据是不是造假?
向东:可以负责任地说,政府不可能让统计局拿个自己想要的数字出来,因为有统计法,而且根本没有造假的必要,想都别想。反过来说,统计局如果真是造假了,你可能造成决策失误,有法律来管。
新京报:有人怀疑这个数据可能有水份,也有人说其实还有“漏统”,各种说法不一,你怎么看?
向东:不排除有水份,但也确实有一些数据没有统计上来。
比如说房租、家政服务、研发经费,还有一些新经济活动,根本没统计上来。有人说现在是没统计的可能比水份大得多。
对这个数据应该理性看待,现在的数据还是可以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
5、今年经济形势会好转吗?
“下行压力仍很大,结构调整已有转折”
新京报: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的25项任务,24项完成了,只有一项没有完成,进出口原定增长6%,现在还下降了8%。这是什么原因?
向东:现在外部环境不好,去年定6%没完成,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不好,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虽然没有完成,中国的情况比其他国家还要稍好。在世界贸易总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居然提高了一个百分点。我们仍然是世界第一的货物贸易大国,也成为世界主要的对外投资国。
新京报: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风险策源地。你怎么看?
向东: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25%,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源。有人说中国是风险策源地,好像中国起了多么坏的作用,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春节期间,我们股市都休市了,全世界股市还是动荡很大,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过去,有些国外声音说我们速度太快,现在速度稍微下来一点,他又说你慢了,你怎么做都不对。我们不能被这种声音所束缚。
新京报:去年的中国经济有什么好消息吗?
向东:经济结构调整确实取得了进展。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服务业占到“半壁江山”,达到50.5%,比第二产业高近10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6.4%。
这是我们多年以来都想得到的一个局面,过去我们的经济主要是依靠第二产业来拉动,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已经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新京报:今年的经济形势怎样?会好转吗?
向东:今年可能是2008年以来最困难的一年。经济的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特别外部环境没有改善。世界经济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去年日本四季度负增长,俄罗斯负增长3.7%,巴西也是负增长。
6、6.5%-7%的增速怎么设定?
“6.5%是底线,主要是考虑就业”
新京报: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6.5%-7%,为什么把6.5%设为底线?
向东:中国经济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速度,我们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概6.5%以上的速度。
“十三五”期间,我们有一个很重大的任务,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6.5%的速度增长,“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是中国历史性的一个新台阶。
新京报:今年增速的浮动范围很大,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向东:速度上下波动的区间可以稍微放宽一点。本来这个速度就是预期目标,可以根据经济走势的变化进行调整。
设定这个速度预期,还是考虑就业。总理的思路很清楚,稳增长就是保就业。从这个角度上说,增长6.5%,还是6.6%、6.7%,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要有活干,有活干才有收入,有收入才会过好日子。
新京报: 6.5%的底线能守住吗?
向东:对今年完成6.5%以上的指标,尽管有难度,但是还是有把握的。不过,即使突破,又有什么关系?可以最后算总账。
7、会不会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
“在合理区间犯不着开闸放水,压力倒逼转型”
新京报:今年会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吗?
向东:把增速拉到7%以上,有很多种拉法,但是没有必要。现在还是在合理区间,犯不着大水漫灌,开闸放水。一旦出现断崖式下滑,也会果断出手,采取措施。
中国经济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现在所有的政策指向都是要围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提质增效,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过了这个“坎”,就像总理说的,那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经济会有崭新的面貌。
现在遇到很大的下行压力,但是这种压力对转型升级是一种倒逼。关键是能不能抗住这一阵,忍受调整的阵痛,这是需要定力的。
新京报:今年就业会有压力吗?
向东:还是有一点压力,比如今年大学毕业生有760万左右,还有300万左右的中专生,加起来过千万了。另外,去产能可能会涉及到大概180万人,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主要是用于兜住他们的“底”。
新京报:现在政府的“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工具?
向东:比如说发债空间。欧盟有个标准,就国家的负债率不能超过GDP的60%,即便这个规定,也没有遵守。中国的中央政府目前的负债率只有17%,空间很大。
另外,就是地方债。现在的地方债大部分是投资性的,是有收益的。货币政策也有空间。目前来讲,我们的M2不高,还可以采取一些别的方法。
8、报告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将给经济持续动力”
新京报:“供给侧改革”现在是一个热词。为什么要强调这个?
向东:现在发现,很多供给满足不了需求。为什么很多人去国外买马桶盖、感冒药?因为很多人对国产产品不信任。
去年联合国公布的281种产品,中国基本都能制造,就是在质量上差一口气。在扩大供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过去强调需求侧管理,注重消费、投资、出口,对需求的管理和调控比较在行。这也导致中低端的产品比较多,高端的产品比较少,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供给侧改革更注重长期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改革创新供给,提高供给的质量效率,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持续动能,以使经济增长的质量更高,。
新京报:今年的报告中,供给侧改革是怎么安排的?
向东:供给侧改革是今年报告最大的亮点,提出了“三去一补一降”。就是把条条框框打破,让群众可以自由创业、创新。从依赖自然资源,到依靠人力资源,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新京报:总理最近一直在讲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政府工作报告也有表述。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向东:要大力发展新经济,也不是老的就不要了,可以称作双引擎,现在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化。
新经济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它的成长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料,很好地支撑就业,也帮助服务业加快发展。新经济起来以后,它会为传统的动能改造升级创造条件。
如果说互联网革命性的变革作用,你还认识不到的话,最后你肯定要被淘汰掉。
世界上提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搞工业4.0,都是用互联网。对中国来说,可以弯道超车。
新京报:去产能会带来“失业潮”吗?
向东:去产能主要试点是煤炭、钢铁行业,总共涉及100多万人。有一些是民营企业,根据市场已经调整了。煤炭行业有很多都是农民工,没煤挖就自己调整岗位了。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潮。
9、“简除烦疴,禁察非法”为何写入报告?
“总理亲自加上,决心不给民众‘添麻烦’”
新京报:简政放权是去年总理力推的一件事。在简政放权方面,今年有什么新提法?
向东:在简政放权方面,有几个词是非常耀眼的,比如说“简除烦疴,禁察非法”。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意思是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就是让企业办事,老百姓干事不再有那么多的麻烦。
总理多次提到“证明你妈是你妈”之类的问题,简政放权目标就是把这些“烦人”的证全部砍掉。
去年总理讲“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政府有权不能任性”,引起大家的共鸣。今年总理又讲,“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新京报:“简除烦疴,禁察非法”,这句话是谁写进报告的?
向东:总理是很有文学修养的人,这句话是他自己加的。
新京报:为什么总理要强调简政放权?
向东:我们有13亿具有创造力的勤劳智慧的人民,不能用这些政策把老百姓的手都捆住了。简政放权,就是要放松管制,让老百姓自由自在地创业就业,这样才能够激发市场活力。
新京报:简政放权,把权放了,是不是就不管了?
向东:总理在报告中提到:简除烦疴,禁察非法。
简政放权,也要监管。过去管了太多不该管的事情,同时又有很多方面监管缺位的。该管的还要管到位,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这些东西该是政府管的。
新京报:加强监管会不会又给企业设限?
向东:监管要“两随机一公开”。不是任性地去企业,不是说我想去查你就去查你。
如果要检查,检查的人是电脑摇号出来的,被检查的企业是电脑摇号摇出来的,不你想去就去,去骚扰企业,查处结果及时公布。
10、中央政府对房价是啥态度?
“强调分城施策,政府的责任是保底”
新京报:最近人民币汇率波动,好多人排队去买美元。普通民众有没有必要去担心这个事情?
向东:我觉得没有任何必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了40%左右。去年就那么一点小幅的波动,是正常的。
去年我们的对外贸易双顺差,今年的顺差还在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哪有贬值的基础?
前几天在上海的G20财长会,大家达到共同的协议,不会打“汇率仗”。
新京报:近几年的报告,都没有提“调控房价”,今年报告提到了吗?
向东:本届政府操作的路径非常明确,一贯强调房地产市场要分城施策、因地制宜,强调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中国太大了,千差万别,甚至一个城市不同区域情况也不一样,怎么可能出一个“一刀切”的政策呢?
政府少伸手,市场行为就用市场办法去解决。政府的责任主要还是”保底”,主要是搞保障房,今年棚户区改造还要完成601万套。
11、什么事让总理最担心最着急?
“越战越勇,总理给大家吃”定心丸”
新京报:这次的报告,给民众带来哪些大礼包?
向东:整个报告贯穿了总理素来比较强调的民本情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每个政策都要考虑到最后老百姓最终是不是得到实惠。
改善民生方面,像教育、医疗涉及很多,今年最突出围绕“医改”,比如城市居民、城市职工医保补助标准从380元提高到420元,人均医疗卫生经费人均又提高10块钱。
比如说今年还要从大病保险中间还拿出10块钱,专门买商业保险,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会上升,都是实实在在的。
新京报:总体说来,整个报告起草过程中,总理最担心和最着急的是什么?
向东:最担心肯定是经济的走势,如果说形势很糟糕,我相信他会比别人更着急。但是政府工作报告,又给大家吃了一个”定心丸”。
中国经济就是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走过来的,越有挑战,反倒能激发人的斗志。总理说这叫”越战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