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一年一度的“两会”正在召开,两会代表委员仿佛一直有一种共识,就是避开令计划案、郭伯雄案等“雷区”,多谈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2016年, 是十八大后中共布局中国发展走向的最后一年,其中最为棘手的应当是人事安排。对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将有何影响,成为了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据悉,在中国“两会”召开前夕,地方人事密集调整,80余名副省级以上官员履新,由于此次地方两会退居二线的省部级较多,一时间将空出40多个省委 常委岗位。不仅如此,按惯例,一般在中国全国人大召开前的一年左右,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就开会讨论研究有关党代会的人事准备工作。这意味着,进入 2016年,官方应该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十九大的民主测评。
民主测评,是指中共考察官员时,在一定范围内了解干部群众对考察对象评价意见的一种方法。一般由考察组主持。经过民主推荐、调查、综合评价比较后, 考察组向中央提出中委人选遴选对象。可以预见,今明两年里,中国将出现一轮从下层到上层的人事大换血,逐步过渡到新一届中共领导层主政下的人事格局。
两会是座新闻“富矿”,很多重磅信息都是从会场传出(来源:新华社)
在中共政治局七常委中,除了中共一、二把手总书记习近平(1953年)和总理李克强(1955年)外,其余5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1946 年)、政协主席俞正声(1945年)、书记处书记刘云山(1947年)、中纪委书记王岐山(1948年)、常务副总理张高丽(1946年),均满“七上八 下”的退休红线,其中在5人王岐山最为年轻,但也已69岁之龄过线。
年龄线之外,政治资历、施政能力,是中共高层人事角逐摆在明面上的最为重要的三大因素。近年,舆论场内不乏有入常的热门人选。其中,有评论认为,习近平班底核心成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办主任兼国安委主任栗战书正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且角色和权力日益吃重。
一个重要的迹象是栗战书去年3月单独出访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中办主任单独出访的情况非常罕见。此前栗战书往往在习近平出访时陪同在侧。 舆论认为,中办主任栗战书在政府中没有任何涉及外交事务的职位。但作为习近平在2013年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栗战书在外交政策方面扮演突 出的角色。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仕途也颇令外界关注。汪洋被称为改革派的标杆性人物,在十八大前,汪洋入常的呼声很高。外界有评论人士认为,汪洋当时没能入常, 或是因年龄因素,因为他当时仅仅57岁,如果他在十八大入常的话,也就意味着他最少可以担任三届常委,而这在中国政坛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在他又 不是总书记和总理的候选人的情况下。在未来,汪洋的仕途是否会“稳中求进”,还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