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京时间3月8日上午10时,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在北京召开记者会,期间回答了记者们对中国海外利益、朝鲜半岛、南海、中美关系、新 型国际秩序、中非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王毅的答记者问,透露出北京在今天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整个外交理念正处在一次大调整的过程 中。
此次记者会上,王毅接受的提问基本涵盖今天中国外交的各个热点。而王毅的表态透露出一个信息,中国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外交事务时,已经开始学会运用不同的解决理念和处理手段。这是自此前摒弃韬光养晦之后,外交方面的再一次调整。尤其是针对朝核、南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时,北京今天展现出的是一种“必有作为”的态度。
记者会上,王毅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北京外交的新理念(图源:新华社)
中国在外交方面从保持多年的韬光养晦转为有所作为,在国际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利有了显著提升,也被期待在更多的问题上作出表态乃至行动。然而近年来在 各个问题上却采取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似乎少锚点了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不过需要明白的是,对中国而言,区别对待不同事务是符合国家利益的。而且中国的 外交策略也并非无迹可寻,在不同的事务上,中国分别会采取“有所不为”,“有所作为”,和“必有作为”这三种方式。
与中国保持多年的“韬光养晦”这外交国策相比,“有所不为”指的是中国在拥有足够的能力、精力和资源时,基于一些其他的考量而选择性地不行动。这与 之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刻意收敛自己的光芒,从而谋求和平稳定发展空间的原则不一样。以中东问题为例,中国长期以来在中东有着不少的投资合作关系,该地区对 于中国的发展也有着很高的战略重要性。当叙利亚内战爆发,ISIS肆虐中东之际,国际大国都各自发兵叙利亚,而中国却并未作出这等决断。叙利亚当时本已极 为混乱,假使中国再出兵,则只会让局势进一步激化。在有实力之后不滥用自己的实力,这才是“有所不为”的本质。
至于外界对于中国“不作为”、“不担起大国应尽的国际责任”等指责,却又有些脱离实际。同以中东为例,王毅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在中东从来不是“看 客”,而一直以促成政治协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为中东的地区和平稳定以及民生水平出力。在面对“如何尽到大国责任”的问题时,中国需要在不伤及自身利 益的情况下,促成叙利亚伊拉克境内的稳定。中国在叙利亚内战伊始便坚持此事当以政治协谈来解决,这是经过全面考虑之后最切合中国与叙利亚、伊拉克实际需要 的方法,也是北京“有所作为”的体现。同样的,中国海军在公海上为中外船只护航、派出大量的维和部队、贡献世界第二多的维和经费,都是中国有所作为的体 现。
“有所不为”、和“有所作为”都是中国随着实力日益增强之后,主动地改变外交模式以更妥善地处理国际事物。“必有作为”则不同,这是在中国核心利益 受到干涉之后所必须采取的行动。王毅在记者会上所论及的不少问题都涉及到“必有作为”。以南海问题为例,王毅表示中国支持也在维护航行自由,但却坚决反对 横行自由,以及一些国家使该地区军事化情况加重的行为;朝鲜半岛方面,中国势必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坐视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在朝鲜半 岛、南海纠纷、台海关系、海外资产等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态度坚定,不能不采取行动,而且需要见到实质性的成果。这也就是“必有作为”的意义。
“有所不为”、“有所作为”、和“必有作为”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它们所代表的是中国因事务的不同而分别采取的应对方式。而何时采取何种方式则取决于该事件对中国核心利益的重要程度,以及中国所一贯秉承的外交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