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上周有一个不起眼的社区小新闻:温哥华市政府计划在唐人街的上海巷(Shanghai Alley)的路牌下,加添一个副牌“Lillian To Way”。
乍一看,没看明白名字的含义,后来才知道Lilian To是一个人的名字,市府如此以表彰她对社区做出的杰出贡献。
而这个人,即1986年至2005年间出任中侨行政总裁的陶黄彦斌。我上网看她的资料,看到大家都会叫她“陶太”。
中侨互助会大家都熟悉,很多新移民都在那里寻求过帮助。陶太从1986年出任CEO,一口气干到2005年,这期间中侨从蜗居在唐人街的小社团发展到在大温甚至台北、首尔、北京等设有20多个服务中心的大规模多元社会服务机构,有人说她的功劳不可取代。
据说她是在当年国庆庆祝活动当天心脏病爆发,后来她自己开着车到医院求诊,却没熬过第二天。年仅59岁。
2014年,距离陶太逝世已逾十年,温市议会为纪念她,通过了在唐人街选择合适地点以她命名的提案,但一直未有实施。直到上周新闻出来,终于是选定了就在中侨旁边的上海巷,另外计划在中侨总部外墙安装一个中英文纪念碑,说是要今天夏天落实。
香港移民关注精神残障人士
听说中侨有出一本书纪念陶太,我在照片上看到,并不算厚的一本蓝色纪念册。想来她经历其实也算简单,一生基本就奉献给中侨。但每一段生命都有记录的价值,何况她曾在这历史长河中闪过微光。那些在网络上自发缅怀她的人,或许能说出更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但在维基百科词条,陶太的一生就精简成干净的一页。
她是香港移民,1945年出生,家中独女,祖籍湛江。曾在香港英华女校就读。基督徒。1967年获香港大学文学学士,1968年获社会工作文凭,开始在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工作。
1974年,她与全家移民温哥华。当时就加入了中侨,在唐人街的小办公室里做移民安顿服务。期间在UBC就读,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先后在温哥华一家医院、学校局以及卑省卫生厅工作。还在兰里参与建设与管理精神残障人士护理康复设施。
1998年,《温哥华太阳报》评选“卑诗省25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陶太是其中之一。她还拿过国会社区服务奖,受到过前总理哈珀的褒奖。
我企图从这里面找到更多故事,可是依然所获寥寥。
亲力亲为新移民的守护天使
陶太过世后,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消息。据悉她的追悼会有上千人参加,三级政要自不必说,但更多的,是受过她帮助的移民。出殡当天天降大雨,群众自发冒雨送行。
网上的故事说,有移民遇到困难给中侨打电话求助,结果接电话的是陶太本人,就亲自帮忙解决了问题。还有社团想中侨推荐人于周末给新移民做讲座,陶太也是放弃休息,带着丰富的资料和图表,用国粤英三语演讲;还有一个新移民家庭在到达温哥华的第一天就丢失了装着全部金钱和移民文件的行李箱,有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陶太,结果她又是亲自安排救急款项、住处,还为小孩子联络学校等……
有人惋惜地说,陶太那是累死的。总是亲力亲为有求必应,天大的压力自己一个人扛,日常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那还不得积劳成疾?我们常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陶太那个年代,温哥华的华人还没有今天的地位,人微言轻,一些麻烦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她这份义不容辞的奉献,满满的都是实在。
“被遗忘”的社会名人
无可否认,陶太也曾算是华社一位“名人”。早年的移民可以在电视里、各社区活动里常常看到这位略显精干的太太。从2005年到2016年,不到11年,如今的新移民还是会知道中侨,也会知道郑天华、林思齐,也会知道越来越多的华人国会、省议会及市议会的议员名字,但是,当市政府终于决定要落实下来将一条街道以陶太的名字命名时,我们却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市府要纪念她。
是的,她没有那么多的“传奇”,也没有像其他名人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其实她也不平凡,只是经历略显“平淡”。没有太多的故事,没有捐款盖大楼留名字,只有一个口碑,逐渐就要淹没在这热火朝天的时代里。
所以我想在这里写写她。希望有一天你从唐人街走过,看到上海巷路牌的下面加着一个Lilian To Way,你能知道她是谁,她曾为我们做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