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后:停滞的官场 奄奄一息的前进动力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习大大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人人叫好,家家称赞。而当大家都等官场风气大转变、等那些官老爷真正为民办实事的时候,每个人隐隐都感觉到:和政府打交道,更难了!

  以前办事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当下的却是:门很好进,脸很好看,但事很不好办。职责不明确有交接的,不管!材料不齐或有半点瑕疵,不通融!关系托不进、香烟递不进、请客不会去。于是,项目停在那边,材料卡在那里,想快没法快,想混混不过去。嘴里念念不忘那几句:我们严格按照规程办事、这个责任我担不起、你叫领导、其他部门签字敲章来。

  而同样问题也在体制内部上演,局与局之间、处室与处室之间、公务员与公务员之间,全在玩这种游戏:这是不是我职责?有没有明确?有文件吗?有章吗?部门协作、科室联动、人员配合?你上级领导不明确分工,我不会早干、多干、快干。

  整个体制都在画地为牢:找职责的底线,不多干一分,不担当额外责任。心念一根紧箍咒,怎么做我不会追责不被免职。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多敲一下也不行。也就是,多数人在做“60分先生”。

  在我看来,反腐败后的中国官场,作风效能表面上在提升,实际上却将至历史最低点。推诿现象更加严重,主观能动性将至最低,原本带动中国高速发展的体制动力,从滚烫的开水降到温水,不瘟不火。

  究竟发生了什么?反腐败后的官场为何呈现这番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我,去年大概加班了100个夜晚,给单位差不多写了五十万文字,考核第一拿了优秀,但是这个优秀没给我带来任何物质奖励,我考核奖仍是单位最低。另一个是我领导,去年提副科,工资涨了60块每月。第三个是我们单位,工作强度是同系统其他部门数倍,去年曾连续加班两个月,考核也是优秀,但这也不会带来任何补贴和物质奖励。

  各位,试想一下,这干多干少一个样,拼死拼活干个领导,名声好听一点“当官了”,工资却涨不了几分,你拼个什么劲?那是不是“做好本职,对得起这份工资,就完成任务了”?不出事永远不会被辞退。只要我完成分内的,不出错,我就能安安心心拿工资,稳稳当当退休,岂不乐哉?这就是反腐败后行政效率急剧下降的思想内因。

  上面这些“爆料”,你可以理解为我的抱怨,也可以理解为“官本位、钱本位公务员罪恶的心声:一切为了钱”。的确,做这个公务员目的,在“建设伟大祖国尽绵薄之力”想法之前是“养家糊口”,这只是一份职业。但这些不是我要说的重点,以下“政治完全不正确”的话才是核心思想。

  首先我申明,我极力支持反腐败,这是现阶段必须解决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有一个观念:反腐前的官场,官员是“拿钱办事的”,也就是说灰色收入和贪污腐败在这个中间是个润滑剂,然后在巨大利益驱动下,数百万人在“玩命工作”,行政效率是空前的(虽然是畸形的)。我身边,陪酒陪死的听说过好多个。而同时,只要有点权有点官的公务员,基本都是7*24小时在干活,上班在开会,下班在酒桌。中国独特的酒文化,配合这群老婆孩子永远见不到的官老爷,让许许多多项目进度超前、协调顺畅、运转顺利。一个大领导替大老板召集一桌各部门官员,于是第二天环保、城建、国土、工商、税务,便按照酒桌上谈妥的东西,各司其职,效率比现在外企还高。而现在,副职走过场,各部门走程序,动作慢悠悠。

  另外,中国体制还不过完善,法律仍不够健全,规则体系还不够科学,在反腐之前,人情社会中的“关系”和“后门”,是上述漏洞的补充,充当了“担保人”和“保证金”角色。而反腐后,体制内人员盯牢规定、制度和法律,对原本靠一包烟可解决的问题,“坚决照本宣科”,让老百姓办事陷入另一重“无法变通”的死循环。

  最后,中国前三十年高速发展,我始终认为这是“精英治国”的产物。我接触过的处级以上人物,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智商爆表、情商无敌、处事老辣。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群人和企业高管一样享受高薪,而过去黑灰色收入也让他们得以过上与身份相匹配日子。我听说过几个厅局级干部去给企业当副总,年薪翻近百倍。现在,优秀年轻人对这份只解决温饱职业不再有浓厚下去,能力强高官也跃跃欲试跳出体制,剩下一群等退休人混混日子。

  上述便是我关于中国体制内现状的“政治不正确”观点。反腐败后,不配套进行工资体系和绩效体系改革,官场将一潭死水。照不分工种只凭资历的工资体系以及最好与最差最多差距5%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务员永远只会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我只提出问题,怎么顶层设计是上面事情。完!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