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拥抱”中国  梨子重于坦克?(图)

捷克“拥抱”中国 梨子重于坦克?(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时隔近30年,中共最高领导人首次造访曾经的社会主义兄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底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受到极高规格接待,尽管习近平抵达前夕布拉格街头悬挂的中国国旗被人涂污,但是2013年上台的捷克总统泽曼似乎笃定在欧盟之外寻找一条出路。

  

捷克“拥抱”中国  梨子重于坦克?(图)

  习近平访问捷克意味着中捷合作的全面开花(图源:VCG)

  虽然捷克只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但对于中国而言却并不陌生。从旅游胜地布拉格、到风靡中国文坛的米兰昆德拉和卡夫卡、以及“有良心的政治家”哈维尔。捷克以独特的人文情怀等“软实力”屹立于世界。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捷克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仅仅停留在文化交流上。在政府方面,两国之间的往来相对稀少。

  而提及中捷关系,意识形态是无法逃避的一个问题。自天鹅绒革命以后,捷克摆脱了共产主义的道路,全面“回归欧洲”。其实,不仅是捷克,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由于历史因素,导致他们对所谓的“共产主义”十分忌惮。同时,在人权、西藏等敏感问题上捷克和中方存在着一些差异,从而导致中捷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突破。

  但是,近期捷克逐渐放弃意识形态上的差异,逐渐的向中国靠近。2014年1月,由捷克社民党领衔的新一届联合政府上台执政,随即,中捷两国领导人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期间实现会晤,中捷双边关系发展由此开始步入“快车道”。2015年,捷克总统、总理和众议院议长访问了中国,中捷合作在各个领域也实现了全面开花。

  而捷克之所以做出转变,离不开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自东欧剧变之后,捷克等东欧国家迅速的靠向欧盟,大多数国家都于2004年加入欧盟。从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可谓是欧盟的“黄金时代”,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联盟,欧盟代表的是经济富裕、政治清明、思想自由。而这些都是在经历过几十年苏联式的共产主义压迫的东欧国家所欠缺的,所以以捷克为代表的东欧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拥抱欧盟。但是,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隐藏在欧盟繁华下隐患逐渐暴露,欧债经济全面放缓,甚至出现了深受欧债危机的“金猪四国”。而在近期,难民潮更成为压垮欧盟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捷克一直排斥接收难民,这也让东欧国家与欧盟的裂痕进一步的扩大。在此情况下,欧盟已经岌岌可危,这也使得捷克不得不另寻出路,至少不能再将其视野仅局限在欧盟内。

  同时,迫使捷克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外交政策的是其国内的经济状况。虽然作为东欧国家中的领头羊,目前捷克经济从总体上看发展形势较好。但是,这却并不代表捷克已经转型成功,自1989年天鹅绒革命后,捷克开启了转型之路,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体制上。但是,这其中却并非非黑即白,曾经无限向往的自由民主也不会在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即便在哈维尔当政之后,也渐渐发现捷克正在走向另一种“民主”,而非当年捷克知识分子所追寻的理想国。尤其是在私有化和市场化,总统哈维尔与总理克劳斯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总理克劳斯则坚持彻底的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坚决主张推行“休克疗法”,争论的结果是克劳斯的观点占了上风。

  但是,自2008后,克劳斯的“证券私有化”便曾遭到舆论的强烈批评。由“休克疗法”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也逐渐暴露。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东欧经济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阵阵寒意,强劲的经济开始走弱,本币大幅度贬值,股市大跌,房市走低,融资成本大幅度提高。“休克疗法”虽然在政治上摧毁了东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但是并没有带来东欧民众期待的经济繁荣,反而带来的是贫富差距的两极化。而严峻的现实状况也让捷克不得不反思统领西方主流的“新自由主义”,从而使得捷克不在局限于西方的经济体系中,而是去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但就目前世界上几个大国而言,无论是出于历史因素还是现实状况,俄罗斯都被排除在外。而中国则是当下捷克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中国经济增速虽然略有放缓,但仍处在一个相对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一带一路”向西的快速推进,中国企业带着大量的资金和大批项目开始陆续进驻东欧国家,不仅为这些国家提供了直接就业,还为一些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提供了直接帮助,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

  其实,此次中捷合作从某种程度上看,对捷克的意义要大于中国。但却并非意味着捷克要全面拥抱中国,而是可以看做是捷克在民主化的转型道路上做出的另一次试探。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笑忘书》中所言:“坦克易朽,而梨子是永恒”。民主自由不是一个华美的口号,而是关乎每个公民最切身的实际利益。中国一个契机,捷克也许也只是开始重新反思自身的道路。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