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继穆迪之后,3月31日,标普宣布下调中国主 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同时也下调香港评级展望至负面。标普称,预计未来三年内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将维持在至少6%,然而预期政府和企业的财务杠杆会恶化, 投资占GDP比率可能还会远高于可持续的30—35%的水平,这在目前主权评级的国家中最高。另外,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之前的预期。
而穆迪3月初下调中国评级的因素包括:中国目前及未来财政指标走弱,体现在政府债务和或有债务的不断上升;由于资本外流,中国外储持续下降,凸显了政策、货币与增长风险;并且,鉴于改革面临艰巨挑战,政府为解决经济失衡而实施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评级,各大陆媒和权威学者无比愤懑,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表示:“我们不care他那个评级。这些均可以理解,但抨击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从根本上提振市场的信心。
标普下调中国评级展望(图源:新华社)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债务是各界异常关注的问题,甚至不少专家学者曾发出预警:随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房地产投资不断回落,中国地方(和国企)债务必然违约,从而引发债务危机。从理论上看的确如此,但并不符合中国现实环境。
考虑到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权限来自于中央授权,各级地方(和央企、重点国企)债务通常由中央隐性担保,因此,出现希腊式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推出数轮地方债务置换,并通过持续降息降息,维系国企庞氏融资,可清晰印证这一点。
不过,中国国企除内债外,很多还背负着外债,而这是必 须到期偿还的硬性债务。中国外管局数据显示,仅截至去年9月底,中国企业外债余额1.5298万亿美元,占中国外储三分之一。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无疑将 提高这些企业偿债成本,并影响信用和评级,使企业海外融资难度上升。这也是中国维系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任何国家汇率走势是经济基本面集中呈现,也体现出市场 资本对该国前景的整体预期。可以说,相比中国地方(和国企)债务,人民币汇率更是让政府头疼的问题。人民币动荡难安,归根结底,在于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 式已告终结。在外部市场需求疲软、国内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扭曲冲击下,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继廉价出口、房地产、政府投资之后,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促 进经济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只有寄托于重启庞大内需基础上。
穆迪和标普之所以下调中国评级,正是由于他们没有看到 中国经济实现再平衡,依旧希望借助国有部门投资,来驱动国内经济发展。若是如此,实体经济很难得到提振,民企生存环境和社会收入分配格局将继续恶化,并 且,由于缺乏套利空间,市场资本悲观情绪无得到实质性改变,倘若美联储加息,或外部环境发生突变,资本外流、汇率动荡情形难以避免。
今年两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承诺,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据悉,从5月1日起,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对处在寒冬中的实体企业来说,这的确是一则好消息。但 需考虑的是,中国现行税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税收来自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通环节,剩下的不足30%的税收,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 中,增值税是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而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增值税、和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才是关键!
另外,由于多年来货币超发和资产泡沫,中国普通民众收 入,远远跟不上房价和物价上涨步伐,货币真实购买力被严重稀释。并且,实体经济持续疲软,更加影响到人们的收入水平。这反过来又对跨国企业构成重压,去年 以来,西铁城、阿迪达斯、百思买等众多国际名企纷纷撤离中国,除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外,对中国消费市场前景感到悲观,是又一重要因素。
可见,中国经济必须经历30多年来最大力度的调整变 革,才能度过目前难关。其实,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和中国同样遭遇过这一窘境,日本当时采取的举措是,促进中小企业生产现代化;通过提高科技含量、 品牌效应来提升产品价值链;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削减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等,以上构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核心。这一点值得中国借鉴。但是,政府放权 让利、向守夜人角色回归是基本前提,中国政府是否具备这种魄力和勇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