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习近平的南海谋略,转守为攻强硬到底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中领导人在华府会谈,在南海政策上却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欢而散。事后,美方宣布,不承认中国画设的南海版图界线;中方也直斥,美国不要多管闲事,干涉中国内政。两国对南海问题针锋相对,关系紧张,如对中国的南海政策作个通盘检视,就可知其中奥妙。

  想了解中国的南海政策,习近平是关键。他上台三年半,施政策略已清晰可见。习近平治国基本有两大策略,一是集权,二是推动经济转型,其他不少措施都与这两大主轴有关。南海政策也可从这两个主轴和策略的脉络去了解。

  集权方面,习近平执政三年半,不少措施都指向集权;近来两度出现“倒习”公开信,要求他下台,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指他过于集权。譬如,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实际上已变为“一委常”,因为他集大权于一身,另外六个常委地位大不如前。又如,他设立不少委员会,压在决策部门头上,委员会要向他汇报,一切由他拍板。更重要手段当然是反腐,至今为止,舆论公认,他借反腐整肃异己,进行抓权。

  经济方面,他推动的转型政策基本设计是,从以前的“靠投资创造增长”改为“靠消费创造增长”,因为投资型增长模式经30多年发展,已走到尽头,GDP成长率从两位数跌至7%以下,企业普遍负债,失去竞争力,有如僵尸,加上欧美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减少,导致中国出口下滑;所以中国不得不推动转型,希望将国内消费发展成增长的动力,使成长率能维持在中高速的6.5%以上。但要转型就必须改革(譬如国企改革),改革却带来痛苦(譬如工人下岗)。财政部长楼继伟已明言,转型导致的动荡和痛苦,至少持续五年,甚至十年。

  习近平2012年秋天上台,之前已担任五年政治局常委,对上台后的施政大计早有通盘谋画,才能在上台后立即推出各种政策,包括反腐和经济转型。他的南海政策强硬,也是通盘谋画的一环,南海政策与其他政策互相呼应。

  习近平上台前,中国对南海基本维持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策略,即采取守势,所以对南海主张维持现状,争端留待日后解决。但习近平一上台,南海政策就转守为攻,推动积极造岛和强硬到底的政策。

  今年2月,中国在南海部署先进地对空飞弹,这次习欧会双方不欢而散,最关键歧见或在南海军事化问题上。北京已不再否认,人工岛礁设施进行军事化,飞机跑道、直升机升降坪、先进雷达都一一就位,而且不限规模最大的永暑礁,其他多个岛礁都有相同设施,等于在南海建构岛际协防网络。

  岛礁军事化,当然是着眼于控制附近海域。至于是否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北京还没有宣布,但北京已表明,南海是中国领海,中国有权在领海内进行任何建设,不容外国干预;意即是否像东海一样设立防空识别区,一切由北京决定。

  习近平为何一再推动强硬的南海政策?至少有三个原因,且是“一石三鸟”,国家、人民和自己,三者兼得,背后谋虑甚深。

  第一,大国崛起。中国崛起,必须在国际上展示大国实力;南海每年各国货物运输的经济价值达5兆(万亿)美元,货运量占全球贸易三分之一,且南海海域辽阔,控制南海正好用来展示中国崛起。

  第二,争取民心。如能控制南海,习近平就可满足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有助争取民心。习上台之初或已算定经济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高速成长,必须推动经济转型,但转型和改革将使经济持续动荡,甚至引发社会不安。南海政策可引开人民对经济下行不满的注意力,可攻可守,作为内政和外交之间的权力操作杠杆。

  北京对外宣布中国历史上拥有南海主权,然后推动造岛,进行军事化建设,逐步控制西沙和南沙各岛。美国和南海国家越反对,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就越激发,习近平只要维持强硬,就能争取到民心,化解和转移许多内政纷争。

  第三,趁机抓权。南海政策强硬使习近平有更多集权机会,因为他可透过南海扩军,稳稳抓住军方人事权和军费运用,化解政敌的挑战,借外力加大建军的力道。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的南海政策是否预想到战争的可能性?这个问题攸关国际和平与中共政权安危,演变当然要看事态发展。北京或许预期,小冲突难以避免,或可操控,却不致爆发战争。因为中美都没必要为南海爆发战争,而中国可巩固经济发展,以便在十年内超越美国;习近平只须维持强硬,美国必然继续反对,他就轻易赢得大陆民众支持,获致多面政治效益。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