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毛泽东晚年的岁月里,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年轻女人:一个是机要秘书张玉凤、一个是护士孟锦云,是她们陪伴毛泽东走过了最后两年岁月的幕后人物。至于张玉凤为大家所熟知,而对孟锦云则较为陌生。本文摘自李奉先的个人博客,原题为《孟锦云二三事》。
晚年毛泽东与护士孟锦云合影(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是谁陪伴着毛泽东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是谁护理着八旬老人毛泽东走完了他生活中不寻常的最后旅程?
这个搀扶着年老体弱的毛泽东的年轻女子,又是谁?如果查看一下1976年9月13日的各家报纸,你就会发现在给毛泽东守灵的一长串名单的末尾找到最后一名守灵人:孟锦云,一个陌生的名字。
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的小姑娘孟锦云却和一代开国元首朝夕相处、日夜相伴,共同度过了毛泽东八十多年非凡人生中最后的489个日日夜夜,成为了毛泽东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见证人。
在毛泽东晚年的岁月里,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年轻女人:一个是机要秘书张玉凤、一个是护士孟锦云,是她们陪伴毛泽东走过了最后两年岁月的幕后人物。
至于张玉凤为大家所熟知,而对孟锦云则较为陌生。
作为毛泽东晚年少数的身边人之一。她与张玉凤两人每天轮流照顾毛泽东,寸步不离。任是谁人要见毛泽东,必须经由她们两人的安排。事实上毛泽东对她工作相当满意,经常让她读报纸、文件,有时甚至让她处理信件、代毛圈阅党中央文件等等。
可见孟锦云亦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一。
最后一名守灵人,与毛泽东情同父女
孟锦云,是个湖北姑娘,12岁就考入了空政歌舞团。还是少年时代的小孟,就已楚楚动人:身材颀长,皮肤白晰,容貌秀丽,特别是那一双明澈如水的眼睛,总像在诉说着什么。一眼看上去,她就是个舞蹈演员的好苗子。她被选进了舞蹈学员班。那是1959年的事情。
当年中南海的首长们,常性的娱乐活动就是跳舞。几乎每周有一两次,一般安排在周三和周六。军队文工团,从政治上比较可靠,每个团员都过了一道道入伍的政审。
孟锦云初次进入中南海时,已是人生最好的年龄,十八岁。
1963年4月的一天,朱德、刘少奇和王光美也来跳舞。而毛泽东则从左侧红门稳步走入舞厅。据孟锦云回忆,她站在那里,痴痴地,忘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这就是毛主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她耳边突然响起了这首歌。毛泽东,就是眼前这个人吗?就是这个离自己不到两米远的人?他虽高大,但他也如凡人般地微笑着,向众人点头。他是领袖,他也来跳舞?这一切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的的确确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又一首舞曲开始了,是欢快的《喜相逢》。主席侧脸,好像突然发现了孟锦云,两人在跳舞中闲谈起来之后,小孟几乎每周都要去中南海参加舞会,每次都要和主席跳舞,主席总是亲切地称她半个小同乡。
孟锦云第二次进入中南海前曾受过颇大的周折。这之前,她回到武汉时已是25岁的大姑娘了,不久就结了婚。一次在北京偶遇老朋友,得知事实 ---原来是故友小丽见到毛泽东时提到她的遭遇,毛泽东下了“最高指示”要空政放人,她才得以被释放的。为此,孟锦云于1975年5月在小丽带领下再次走进了那道神秘的“红墙”,在获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介绍后,孟锦云见到了毛泽东。孟锦云兴奋地走上去自我介绍道:“主席,我是湖北来的孟锦云。”“记得,你不就是我的半个小同乡吗?”“主席,我是来找你平反的!”
孟锦云不顾一切地讲了自己被捕、劳改等经历。毛泽东十分认真地听完后对孟说“你就留在我这里工作。”时为1975年5月24日。从此孟锦云成了毛泽东生命之路上的最后一名护士。
毛泽东,一代伟人,却也喜欢和普通人交往接触。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他叱咤风云的中年,还是在他的权力至高无上的晚年,他都愿意和一些最普通的人交往。或谈天论地,或高谈阔论,或借题发挥,或就事论事,或打比方,或讲故事,都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走下天安门城楼,走出迎宾客厅,生活中的毛泽东的另一个侧面。
但毛泽东毕竟是个伟人,对于生生死死,对于宇宙万物,有着较为深刻、较为清醒的认识。早在50年代,当他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时,他的儿媳妇刘思齐悲痛万分,毛泽东没有用一般话去安慰她,只是抄录了李白的诗句送给她: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刘思齐看了这首诗,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晚年毛泽东,得到孟锦云像亲女儿一样精心护理,对她特别满意。
孟锦云来到毛泽东身边时,白内障很严重,基本失明,很多人劝他做个手术,他却总是不愿意,就像劝他吃药一样。他常说:“医生的话不能听,最多只能听一半。”
一天上午,孟见毛泽东心情很好,就劝他:“主席,你做个手术吧,很简单,手术之后,你就能看清楚我了。”
不知为什么,这次毛泽东没有表示反对,但也没有当时点头答应。主席的习惯就是这样,同意做的事不一定立刻答应,要做的事马上就去做。就在这天下午,他对孟说:“我要做手术。”
尽管很多人多次劝他动手术,但他没有同意,不过眼科医生们却早在几个月前就做好了准备。就在他从卧室去客厅的宽宽通道上,早就布置了一个小手术室,预备好消毒及手术用的器具。而且在这之前,眼科专家唐由之大夫,给八十岁高龄的老人做了四个这样的手术,都相当成功,当然,这也为给毛泽东做这个手术取得了经验。
毛泽东的眼睛看得见了,还特意送一条红裙子给孟锦云。
孟锦云近况
1975年12月26日这天,毛泽东度过了他最后一个生日。他的精神比平时好一些,但一个80多岁的老人,仿佛并不愿意过自己的生日,这和年轻人的心境迥然相异。
对年过八旬的老人毛泽东来说,这个日子并不意味着走向辉煌,走向新生。这已是日落西山了,尽管晚霞满天时,也有片刻的绚丽,但这终究是转瞬即逝的景色了。这时的生日,大概不会给他带来多少欢乐。1976年,既是一个举国同悲之年,也是一个举国同欢之年。当然,举国同欢就是粉碎“四人帮”,其余那就是周总理、朱德委员长、毛泽东逝世和唐山大地震,自然是举国同悲。
1976年7月6日,毛泽东得知朱德委员长逝世的消息,已经病入膏肓的毛泽东,只有老泪充盈眼眶,一言不发,他没有支撑参加朱德委员长追悼会的力气和想法了,只有默默寄托对战友的哀思。
紧接着,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大地震,更是对毛泽东更大的打击,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孟锦云回忆说:9月8日晚7时10分,他对她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见《中外文摘》2008年第四期第41页《陪伴毛主席度过最后一刻》)接着昏迷、血压下降,使用药物都难以维持。9日零时4分,他的口鼻抽吸了两下,血压测不到。零时6分,自主呼吸完全消失。零时10分,这位伟人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
如今的孟锦云,曾任任北海艺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服装表演与设计专业教师,非常低调的在北京生活着,偶尔参加一系列亲友互动活动。
2013年12月9日,由北京奥凯立股份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走进奥凯立”追思会成功举办。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孟锦云、吴连登、赵延河、张正午、张木奇以及90后诗人徐安琪等50多人谈了对毛泽东的深刻缅怀。
芨芨草有个好友叫格格,她把自己的队友,也是在空政文工团从小到大的好友孟锦云介绍给了他认识。
芨芨草说“我是从郭金荣著的《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一书了解的孟锦云,演出结束,周元指着一位女演员说,那是孟锦云吧?我只知道格格和孟锦云是好友,就问格格能否见见,格格很快从化妆室把要卸妆的孟锦云叫出来介绍给我们,并一起合影。孟锦云非常随和,现在一直在艺术团舞蹈队参加训练和演出。很难想象她就是毛主席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见证人。她现在的生活平凡而充实,祝愿孟大姐好人一生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