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和曾任中国驻荷兰大使、驻法国大使等职的资深外交官吴建民“杠上了”。
胡锡进(左)、吴建民(右)。
吴建民3月30日在一场公开演讲中批评《环球时报》经常发表一些“很极端的文章”,并称其总编辑胡锡进“看不清世界大势,抓不住主流”。 4月8日,此话引起胡锡进的强烈反击,称吴建民是典型鸽派,“代表了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双方在网络舆论场上掀起一场口水战,引起舆论对于中国外交政策软硬,以及媒体在外交问题应当扮演什么角色的讨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日报导,今年77岁的吴建民拥有40多年的外交经验。他32岁时成为中国驻联合国第一批代表团工作人员,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欧盟前身)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等职。
据中国外交学院官网介绍,吴建民在题目为《准确认识今天的世界》演讲中,就“准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的大变化”、“当前中国外交战略”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谈到对世界发展主题的认知时,吴建民表示,他指出,当今时代主题已经变为了“和平与发展”,但现在仍有很多人“还有战争与革命的惯性思维,总想着打一仗”,他认为这些人“完全搞错了时代”。他以《环球时报》为例,抨击该媒体经常发表一些“很极端的文章”,而胡锡进把这个世界讲得一塌糊涂,“眼睛里没有全局”“看不清世界大势,抓不住主流”。
侨报网检索信息发现,这并非胡锡进首次被公开批评。事实上,一些自由派知识份子与部分媒体同行曾猛烈攻击他是“政治投机”、极端民族主义者。胡锡进与《环球时报》也多次站在社会争议点的前沿。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时,它率先以大标题直批“法国警方保护火炬无能”。前年香港占领中环运动前,《环球时报》的社评引起香港特首梁振英发声“任何人不应将香港市民与内地人民对立起来”。尽管备受争议,胡锡进本人与《环球时报》的传播能量不断上涨。
此后,这篇演讲尤其是关于胡锡进的言论,在网上引发广泛反响,各路媒体也纷纷转载演讲内容。也正是这篇详细的演讲内容引发了胡锡进的“反击”。
上海澎湃新闻报导,对于吴建明的批评,胡锡进隔了九天后于4月9日下午发表长微博予以回应。胡锡进批评吴建民代表了少数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媒体插嘴完全是添乱,是民族主义的祸源”。胡锡进的评价称,吴建民是“外交圈子里典型的‘鸽派’,但他对中国媒体上的‘民族主义’很‘鹰"。
胡锡进举例承认《环球时报》近年刊登了一些与“中国外交部基调”不太一样的文章。但他指出,吴建民通过《环球时报》发声的同时,反对《环球时报》刊登与他相反的观点,这与民主、多元的时代精神不符。胡锡进表示,《环球时报》能在中国的现实舆论环境下发出多元的声音,是中国外交的正资产。
尽管与吴建民爆发口水战,胡锡进表示这场争议不影响《环球时报》继续视吴建民为一位重要作者,并承诺编辑部将尽快刊登吴建民最近发来的一篇文章。
对于这场舌战,赞同吴建民观点的网民认为,《环球时报》确实长期售卖民族主义,扰乱了中国官方的外交布局,因此应当警惕常见“喊打喊杀”之声的《环球时报》的负面影响。
而支持胡锡进的网民则认为,中国外交确实显得软弱了些,舆论场上需要强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