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你知道自己住在哪个选区吗?你知道自己的议员是谁吗?”Nick拿着一张纸向坐在身边的几个人询问。他是个身材偏瘦的金发白人,讲话温和有礼,是纽约地区一个特朗普支持小组的组织者。这是他们这个小组在2月份初选开始以来的第三次聚会。
纽约的3月还未完全暖和起来,在这个日光和煦的周日下午,十几位特朗普的支持者相约在联合广场旁的一家咖啡厅里,目的是讨论特朗普下一步的代表人竞选策略。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群在支持特朗普?他们果真像是媒体所说的那样教育水平低,被特朗普“让美国再次强大”的愿景所蒙蔽双眼?还是如他一样有着所谓“反民主” “种族歧视”等危险的思想价值观?美国主流媒体向来把这一群体的形象概括化、妖魔化,然而在如此政治浪潮中,当一定数量的人选择了同样的立场,其背后的原因一定不可能如此简单。
带着这些问题,我加入了这一场与特朗普支持者们历时三小时的热切讨论对话,试图理清他们在如此阻力下坚持力挺特朗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同价值观让粉丝们团结一起
与想象中的不同的是,这些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并非所谓“教育程度低的底层白人”。与之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至少本科毕业,有的是工程师,有的在大学工作,有的是年轻律师,有的是社区政治活跃分子,还有好几位亚洲女性。他们大多通过网络上的特朗普支持者小组相互认识,如果不是共同支持特朗普,其实很难想象这些人会坐在一起。网站杂志编辑和多年的保守派活跃分子Karen认为,“虽然我们的身份背景各不相同,但是我们的价值观和目标是相同的。特朗普把我们团结了起来。”
纽约作为民主党自由主义者的大本营,即便是特朗普财富和名望的发源地,仍然很难找到支持他的声音。事实上,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不敢宣扬自己的政治立场,否则很有可能会被周围的人另眼看待,贴上同特朗普一样“疯子”、“种族歧视者”的标签,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社交生活。他们甚至半开玩笑地讲到,如果像其他竞选人的志愿者一样走上街头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拉选票,很有可能会遭到恶意袭击,所以他们只敢打电话去拉票。由此,他们将此次在左翼阵地中心的中心举行的聚会看作是一件值得小小骄傲的事。
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Trump Tower
比起特朗普的极度自信,他的这些支持者们似乎更加谨慎理性。他们深知特朗普被自己的党派所排挤,很担心他会在未来的竞选中因共和党内各种有利于建制派的规矩而失利。
“如果希拉里获胜,他们无非是再等四年。而如果特朗普获胜,整个共和党的核心就被颠覆了。”William说。他是一名31岁的律师,与女友Anna一同来参加这次聚会。Anna刚从纽约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毕业,他们两人都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
特朗普当选就是反建制派的胜利
这些支持者们大都是多年的保守派共和党员。奥巴马执政下不断加强的政府干预,由联邦政府掌控的全民医保和全国统一教育标准的推行,让很多支持小政府主义的保守党人非常不能认同,认为美国已经走上了像欧洲一样高福利、低效率的道路。而本应在这些立场上支持他们的共和党却一再妥协,他们认为共和党建制派已经偏离了保守派的核心价值,离弃了普通的中产阶级共和党人,而将过多的战斗精力投入到并无太大意义的社会话题上,例如同性恋婚姻,堕胎,死刑等。而这些议题在他们看来根本不应该是联邦政府操心的范畴。
“这些决策应该由各州和司法系统来自行决定。”毕业于经济学系,目前在大学做管理工作的Richard说,“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些问题。民主党人不断用这些议题来划分立场,目的就是分裂选民,为他们自己拉票。”
在这些失望的保守派看来,特朗普竞选的最核心信息就是对抗共和党建制派。William的立场很坚定:“退一万步讲,就算特朗普当选后什么也没做,甚至上任第一天就暴毙而死,这场胜利仍会向建制派们传达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我们底层人民支持与我们有着共同价值体系的候选人。这不只是关于特朗普做了什么或能做什么,而是关于他所代表了什么”。
认可特朗普立场,不在乎其言论是否过火
我对这些特朗普支持者的第一个疑问就是,特朗普的各种偏激言论为何不会引起他们的半点忧虑?
在竞选初期特朗普就放过话,不花一分一毫却在媒体上得到最多的报道,他确实做到了。他显然很知道如何挑逗媒体的神经,不时放出一些具有争议的言论举动,成功操纵着新闻报道的走向,占据了几乎每日的头条。我们每个人都在猜测的问题是,特朗普的大放厥词究竟是为了赢得部分极端选民支持的故作姿态,还是他的真心所想?
他的支持者们显然认为是前者。William对我说:“我读过特朗普写过的书,他并不是不能用复杂的语法词汇说话,但他选择了用最简单平实的语言来跟大众交流——这是他的竞选策略,十分奏效,直入人心。”Karen也表示,“他可以像个大学教授一样地讲话,但是没有人愿意去听那种演讲。传达信息有不同的方式,我认为他选择了最有效的方式。”
他们认可特朗普的基本立场,而不太在意他的一些言论是否跨线。即便特朗普的煽动性言论引起了很多其他民众的仇恨和不满,他们却对此并不担忧。Karen表示,“在竞选中,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我并不在意反对者怎么想,因为即便特朗普不发表这些言论,他们(左翼人士)本来也不会给他投票,这只是他们的一个借口罢了。”William更是乐观地认为这种趋势在未来会发生变化,“我认为很多人憎恨特朗普主要是出于指摘他人的那种道德优越感,这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如果特朗普真的获得共和党提名或者当选,这种道德特权就会消失,人们会开始理性思考他所说的一些立场,而不是流于愤怒。”
政治正确谋杀了言论自由
“我希望有一天,当我说出自己的观点,得到的回应是‘你错了,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而不是‘你这个人渣,闭嘴’。”
特朗普大概是美国历史上被憎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针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多番激烈言辞为他带来了大量的仇恨者,称其为“种族歧视”“分裂国家”,甚至将他与 “法西斯”和“3K党”相提并论。然而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看来,这完全是左倾媒体对特朗普言论的过度解读和刻意给他扣的黑锅。Karen有点义愤填膺地说: “他们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话。在一些敏感的话题上,不同的概念变得模糊。比如人们说他反移民,可实际上他只是反对非法移民。这其中的限制条件完全被忽略了,人们只会一味把他的言论所指夸张化,普遍化。”Richard随即补充道:“再比如特朗普从未说过他要禁止穆斯林,是CNN这么说的,他只说暂时不允许未经背景调查的穆斯林入境而已,这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们说他反对女性,也只不过是因为他在电视上回击了Megyn Kelly一个人而已。如果她是个男人,这根本就不会就不会成为一个话题。”
这些支持者们无一不对目前主流媒体对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妖魔化感到愤慨。Richard告诉我们,不久之前,他曾参与两名年轻纽约电影学院女生在拍摄的特朗普粉丝纪录片,然而在开拍后不久后他就退出了,因为发现她们的影片主题已经先入为主的——“为什么白人男性种族歧视者会支持特朗普?”,试图将他刻画成这种形象。
观点被道德审判所禁止
William更加反感的是目前媒体一面倒的偏见,他担忧偏见对言论自由带来的威胁。
美国社会政治正确的风气并不是近些年才开始,也不只局限于政界。好莱坞电影中总要有一个黑人英雄的存在,所有的海报上都要有不同肤色的人群代表,男人不能表示女人不适合某些工作,白人也不能公开为自己的种族而感到骄傲。有些人认为教条地遵守这些原则很可笑,大部分人则觉得这是矫正过去种种社会不平等的必要措施。然而无疑的是,在这种长时间的言论审核下,有一部分美国人感觉到了压抑,感觉自己的观点被这种道德审判所禁止了。
“我们的社会现在弥漫着一种恐惧,人们不敢对事物发表两面性的看法。在意识形态上任何一点与主流的不同都会被贴上某种“主义”的标签,种族歧视主义,女性歧视主义,反同性恋主义。在当今的社会,根本没有办法避开这些罪名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William认为民主党多年来通过这种方式来使他们噤声,以达到掌控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的目的,“这是他们最锋利的武器,任何时候只要任何人敢提出这个话题试图进行讨论,他就立刻因为政治不正确而被剥夺了说话的资格。逻辑很简单,因为你是个坏人,所以你说的所有话都不可听不可信。如果你说你反对非法移民,他们立马就会说你你憎恨所有的墨西哥人,说你是种族歧视。”
这些“被沉默的大多数”在关于特朗普支持者的各种报道中都被提到过,他们忽然从人群中站出来支持特朗普,就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代表这个群体的力量。30岁的销售培训师Paul告诉我,“我觉得他是说出了我的真正所想,我一直就是这样想的,终于有一个候选人这样说了。”
“我们的声音在这几十年的讨论中被隔绝了。我无法向你描述这是一件多么绝望的事情。没有人倾听我们的声音,你什么也不能说,否则你可能丢掉工作、失去朋友、备受憎恨。”William说。
在他看来,缺乏科学公开、兼听多方意见的讨论正是很多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症结所在,而特朗普所代表的正是敢于反击这种趋势的勇气。
“我不再支持共和党建制派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变成了一群没有骨气的懦夫,没有人敢站起来面对这样的指摘。而特朗普敢于面对所有的批判站起来说:‘我有权利发表观点,你不能让我闭嘴’。他鼓舞了很多像我一样的人。围绕着特朗普,我们不再害怕发声。我希望有一天,当我说出自己的观点,得到的回应是‘你错了,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而不是‘你这个人渣,闭嘴’。”
世界警察角色带来利益冲突
“我们都希望世界能够变得更好,但是这个负担过重地落在了美国的肩头,我们为此妥协了太多自己的原则和福利。”
特朗普的支持者们最普遍的一个共同心态,就是他们受够了美国扮演世界强国、承担全球责任、开放怀抱海纳百川的日子。他们想要更注重自己的切实利益,而不是所谓的全球视野。
这些选民最为关心的几个大问题,一是来自墨西哥和南美的非法移民,二是极端穆斯林对国民安全带来的威胁,三是中国及东南亚的廉价劳动力使得大量美国制造业工作外流。近年来外交和移民政策的软弱宽松让他们深感受挫,感到自己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被过度的自由化所侵蚀。而特朗普粗鄙言论的背后所代表的强硬立场,以及他以美国为中心的态度正好说出了他们长久以来积压的心声。
中国人说“话糙理不糙”,在这些支持者看来特朗普正是这样。他想要通过向墨西哥征收关税来建造两国边境上的长城,杜绝非法移民;他提议暂时禁止任何未经审查的穆斯林进入美国国土;他表示将对中国制造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达到贸易平衡,为美国带来更多工作机会。这些政策在旁人看来或许简单粗暴,在这些支持者心中却正是美国恢复秩序,再次走向强大的正道,哪怕达到这个目标意味着在某些决定上要“自私”一些。
William表示:“我们都希望世界能够更好,但是这个负担过重地落在了美国的肩头,我们为此妥协了太多原则和福利。我希望其他国家能够自力更生,而不是依靠美国的包容和帮助。”
特朗普讲述他如何治理国家的书《伤残的美国》
接受移民不是美国的义务
移民向来被认为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道。然而旧移民排挤新移民,先来者敌视后来者的戏码自古以来都在上演。这一冲突在近几十年因为大量拉丁美洲非法移民的涌入更是始终占据在政治议题的中心。法律上,移民美国早已不再像曾经那样来去自由。逐渐变窄的移民渠道和甄选流程间接说明这个国家正在达到接受外来者的饱和值,然而民众心理却逐渐产生了巨大的分裂。一部分人仍旧怀着同理心认为任何人都有权利选择过更好的生活,如果他们努力正直,哪怕是非法入境,也应该被给予机会;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非法就是非法,没有任何借口,美国已经过了能够任意接受任何人的阶段。
“来到我们的国家不是你的权利,我们没有义务接受你们。如果我们接受,是出于善心,但这不是我们的义务。”Richard说,他同样表示对非法移民坐视不管是对那些试图通过合法渠道移民的人的极大不公平。“他们抢夺我们的工作,还要我们的税款来养着,凭什么?”Barbara说,她是一位在布鲁克林活跃的亚裔社区政客。Karen则认为近十年来西裔移民的大幅上升根本就是民主党的政治阴谋——通过赦免大量外来非法移民,给予他们投票权来增加民主党支持者的人数。她很担心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二十年后她的选票将变得一文不值。
对于这些保守派来讲,为了做一个所谓的“好人"而将国家安全置之不顾明显是愚蠢的。去年欧洲接受大量叙利亚难民后犯罪率大幅上升,在他们看来就是对此最好的反例。
特朗普扬言要对所有入境的穆斯林进行审查登记,有些人将他的行为与当年希特勒登记注册所有犹太人相比。然而支持者们却一点不觉得这个政策在走极端,而认为这是在当前ISIS恐怖主义盛行的形势下保障国土安全的必要措施。
“这与希特勒杀戮犹太人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没有给社会安全带来威胁,那完全是无缘由的种族歧视,”Paul说,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犹太人,“但伊斯兰教是反民主、反美国价值观的。他们仍遵循沙里亚法,实施残酷刑罚,禁止婚前性行为,迫害同性恋,这与我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已经格格不入。我承认,各个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问题,但是我们已经经过改革,走了这么远的道路为民主人权而奋斗,我以我们的进步而自豪,我们不可能因为他们而倒退。他们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是非观念,行为准则。他们的宗教告诉他们做一些可怕的事情,他们就会去做。如果他们只待在自己的国家,我没有任何意见,可是现在他们来到这里,危害我们的社会安全,甚至试图改变影响我们的社会,这我就不能允许。”
回不去的“美国梦”时代
特朗普的支持者们梦想着回到美国的黄金时代,再次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而不是被亚洲的廉价劳动力抢夺市场和就业。“我们曾经是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产品输出到全世界,工人们拿着很高的工资。只要政策正确,我们是可以回到那个状态的。”在一家零售公司做购买专员的Nick表示。
讽刺的是,美国作为全球最积极的自由贸易促进国之一,其民众却并不买这一套价值观的帐。他们反对TPP,支持贸易壁垒,支持美国国货。Richard很直白地表示:“我们不要自由贸易,我们要的是公平贸易。如果中国对我们征收关税,那么我们也应该这么做。自由贸易向来造福的是企业而不是员工,更不是我们的国家,它会毁掉美国的中产阶级。如果中国人、越南人失业,我毫不在乎,我不欠他们一分一毫。但是如果一个纽约人失业,那就是我最关心的事。”然而通过增加关税来抵消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势必造成美国国内大量商品价格上涨,民众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下降。这其中究竟谁会受到更大冲击,不知他们是否想得清楚。
民族熔炉,宗教自由,市场经济,这些曾经最具美国特色的精神地标,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已经成为了分裂当代美国的最大原因。心怀天下普济众生对大多数人来讲显然是过高的要求。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永远会有一个适用范围和先提条件,是在分清敌我、划清内外之后才能够应用的概念。尤其在实际利益产生冲突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能够坚守这种理想主义?关门、筑墙、征税,这些举动似乎与美国向来的开放的精神截然相反,却意外地得到了如此多人的支持。当一个国家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开放、吸纳、包容,是否也有一个饱和的上限值,一个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