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原文配图:这个盒子在美剧、电影里频频出镜。曾经享誉西方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昨天,一个外卖包装纸盒在网上“火了”。网友“小葱妹子”发了一篇文章《美剧里的所有中餐外卖,都被它承包了》,罗列了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剧、电影中,都出现了一个印有中国古塔的外卖中餐包装盒。“小葱妹子”认为,这座古塔就是南京大报恩寺原来的琉璃塔。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这个包装盒为啥这么眼熟?
谢耳朵、成龙、安妮海瑟薇……
都曾抱着它大快朵颐
“小葱妹子”说,美剧里经常会出现点中餐外卖的情节,比如《生活大爆炸》里以谢耳朵为首的那群宅男们,一旦大家决定不出门吃饭了,就开始点外卖。此外,《老友记》以及其它电影中的成龙、安妮海瑟薇也留下了这样的镜头。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中餐外卖的包装都是同一个小盒子。“小葱妹子”考证发现,这些中餐外卖盒英文名叫Oyster pail(牡蛎桶),美国绝大部分的中餐馆都在用。它原本是设计用来装牡蛎的,此后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中餐馆用来装外带快餐。
“小葱妹子”发现,这些中餐外卖盒上,基本上都画着一座宝塔。她认为,这座塔就是当年南京大报恩寺里的五彩琉璃塔。
资料图: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大报恩塔。
盒上印的是大报恩寺塔?
专家:很有可能
如果仔细对比快餐盒上的宝塔图案,会发现它与古画中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其实并不像。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夏维中教授认为,把图案与大报恩寺塔联系在一起,是有道理的。
“塔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标志之一,曾经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夏维中教授介绍说,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南京瓷塔),代表着中国造塔工艺的最高水平,并因《尼霍夫游记》的渲染而名扬海内外。历史上,欧洲人曾经把大报恩寺琉璃塔作为中国文化甚至东亚文化的标识性符号,用于地图等作品上。中餐外卖袋上使用塔形标识,完全符合欧美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因为只要是有关中国古塔的设计,大概就不能绕过琉璃塔。
“因此尽管这一塔形已经高度抽象、变形,与琉璃塔原型有很大差异,但我们仍然可以合理地推测,设计者当初完全有可能从大名鼎鼎的琉璃塔中汲取了灵感。”夏维中教授说。
【大报恩寺塔为啥这么牛?】
欧洲曾掀起“南京瓷塔热”
公元165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决定派一个使团到中国访问,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都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保存。当时担任此职的是约翰·尼霍夫。后来,约翰·尼霍夫之兄亨利·尼霍夫整理、编辑了尼霍夫游记《中国出使记》。在书中,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已被称作是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提并论的伟大建筑,在西方的知名度甚至超过长城。其独特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通过文字和版画,被大肆渲染和热情推崇:“寺院里面和周围的建筑都令人惊叹地体现着中国式的建筑风格……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中国建筑可与它们相媲美。在寺院的中央就伫立着那座高大的琉璃塔,它的美感与装饰之繁复超越了所有中国艺术建筑……”
尼霍夫的游记,尤其是他描绘大报恩寺琉璃塔的画作,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南京瓷塔热”。这座古老东方的“瓷塔”从此在欧洲家喻户晓,成为时尚标志。
安徒生童话中写过大报恩寺
从1914年刘半农首次译介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至今,安徒生童话与中国已结下百年渊源。而在1839年,安徒生就在童话《天国花园》中写道:“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据说就是明代南京城大报恩寺琉璃塔。
《天国花园》的故事通过风妈妈的四个儿子——北风、南风、西风、东风的叙述,描绘了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和独特景物。其中的东风,穿着中国人的衣服,刚从中国飞回来。他告诉妈妈:“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在故事中,瓷塔即代表着中国,是中国的标志性景观。出生于丹麦贫苦鞋匠家庭的安徒生,早年并未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也并未到过中国,他关于中国瓷塔的印象,可以说明,瓷塔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景物,在安徒生生活时代的欧洲是广为流传的。
遗憾的是,这座宝塔在太平天国时毁于战火。如今虽然已经重建,却难复当年辉煌。
法国的路易十四“山寨”过这座塔
《中国出使记》的出版和大量发行,使得南京大报恩寺塔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尼霍夫的游记和书中插图,还被其他有关中国或亚洲的各类书籍不断引用或广泛改编,直到19世纪40年代,它们仍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知识来源。
明代的张岱在《陶庵梦忆》一书中也记述了他曾亲眼所见的瓷塔以及慕名而来、络绎不绝的海外游客。欧洲人并不懂大报恩寺塔名字的含义,只能直观地称呼它为“中国瓷塔”,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还曾让人在宫廷里仿造了一个“山寨版”的“南京瓷塔”——这就是于1670年在凡尔赛建成的特列安农瓷宫。
可见,安徒生在童话中对遥远中国的描述并非单纯出自想象,通过安徒生童话的描述,更使中国瓷塔的形象深入人心、老幼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