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泰勒?科文(Tyler Cowen)15日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发表文章称,美国经常视自己是一个中产阶级国家,也就是说其认为本国国内大部分人的贫富差距并不大。
但是,最近这一观点却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一直在加剧,而且现在的家庭平均收入比1999年还要低。美国的中产阶级地位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紧张的政治问题。不过,作者称,近些年的一些趋势有理由让我们对此有一个乐观的态度。
中产阶级收入增长的颓势源自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掌握了更高技术的工人更有利的技术变革等等。
文章称,美国制造业的大部分竞争都来自中国,近期的研究也证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的影响要比看上去的更大。中国制造业让美国中产阶级收入一直处于被抑制的状况,而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在抬高资源的价格。当然,廉价的中国进口商品也让很多美国人从中获益,但是那些因此丢掉自己工作或者薪水处于低水平状况的人,对此还是有很多抱怨。
但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也许是一道坦途。要知道,目前中国已经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员工薪水正在大幅度上涨,他们的竞争力也因此受到限制。也许对美国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科技发展正在逐步成熟,他们渴望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对美国人来说这也是一个福音。
比如,在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国已经是一个主要的制造商。在面向消费者的无人机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等创新领域,他们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中国政府还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而在移动应用程序、信息传送以及电子支付等领域,中国可能已经走在了美国前面。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创新产品也能够惠及美国民众,就像以前他们享受美国产品的便利一样。
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加大,某些领域可能还会因此丢掉一些工作机会,但是如果只关注这些负面影响,那未免目光太过短浅。
文章还表示,这种变化带来的改变最终也将走向平等。就像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一样,虽然智能软件的出现淘汰了很多旅游中介以及纸质档案管理员,但是也让那些能够熟练操控这些技术的员工价值大增。智能化的普及虽然可能会降低一些技术员工的收入,但是同时却让那些没有掌握这些技术的人能够通过辅助手段有效地参与相关工作。
而且,社会规范的演变最终也可能改变收入不平等的状况。大部分人都认可,目前的政治体系下,有很多不平等的状况,比如那些对富人阶层更有利,对穷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设置了更多障碍的公共政策。如何改变这些政策当然仍是政治范畴的问题。但是有理由相信,当不平等的趋势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依靠的不是政治。技术、贸易等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重塑自己的中产阶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