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四化”变异 共青团贵族之危(图)

邓小平“四化”变异 共青团贵族之危(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日 前,中纪委公布了对共青团中央书记通报整改情况,1.5万字的长文不仅直指共青团存在的要害问题,还可从中一窥中共群团改革的最新进展。其中,团中央“机 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再被抛出,这与邓小平曾经提出的干部“四化”方针背道而驰,激起舆论涟漪。有评论指出,这是中国群团组织普遍存在的改 变制度属性的必然结果,只有切实深度整改,才可能有群团组织功能的实质性回归。

  新旧“四化”的演变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等人的长远布局中,刻意培养了两大接班群体。这两个群体,一个和中共具有政治血缘的共青团,党的后备军;一个和自己具有家庭血缘的红二代,亦即今天统称的太子党。对于这批干部的选拔要求便是“四化”方针。

  “四化”方针的制订有这样一个过程,1980年8月, 邓小平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主张,这是干 部“四化”的雏形;同年12月,邓小平又“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 干部“四化”概念由此诞生;1982年12月,在中共十二大上,干部“四化”被写入党章。

  

邓小平“四化”变异 共青团贵族之危(图)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人才成为现代化建设最为短缺资源(图源:AFP/VCG)

  在 “四化方针”的推动下,团干部成为中共后备人员储备机构。一大批年轻人进入省部级行列,并被擢升进入中央,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更新、淘汰、遴选,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新生代执政团队。曾有分析人士认为,“共青团派”在这30年来经历了大起大落以及分化蜕变。

  比如改革开放之后,共青团有三次成为舆论焦点,第一次 是上个世纪80年代,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和总书记时期,此时期被认为是集结队伍的发轫期;第二次,是团中央掌门人胡锦涛当上中共最高领导人之后,外界 有人认为这是共青团派全面扩张的鼎盛期;第三次,则是当下共青团痛定思痛后对外宣布要进行改革的“危机时期”。也是此时,共青团存在的“新四化”问题不只 一次遭到敲打,这也是执行干部四化方针时出现的偏差。

  危险的“贵族化”

  邓小平提倡“年轻化”是为了改革毛泽东时代所遗留下来 的干部队伍老龄化的一弊端,因时代的特殊性,一大批文革后平反的高龄官员重回政坛,然而这一弊端早已清除。但当下的人们不仅没有联系邓小平出台政策的时代 背景,而且还有长浪后浪推前浪之势,把“年轻化”标准到处应用,导致歪曲。

  “年轻”意味着充满活力、有干劲、敢于冒险,同时也意 味着人生阅历不足、浮躁。这一副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对“年轻化”的要求越来越猛而逐渐显现。如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建议提倡在政府部门要引进 市场竟争机制,要让市场竟争机制在政府部门发挥其高效能作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就需活用、或得打破邓小平“四化”中的“年轻化”这一羁绊。否则,竟争机 制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有一道迈不过的“年龄坎”。

  而如今,中共对包含少先队在内的共青团规定的主要任 务,是培养中共的接班人,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眼下似乎已成为成为官方政治结构中的巨大包袱。中纪委整改通报中透露,团中央尽快完善、出台团中央改革方案, 在年内完成团中央全委会、常委会改革和团中央机关机构设置及部分直属单位整合工作;以上率下带头去除“四个化”倾向;引导干部破除“只当后备军、不干群团 活”的观念误区。

  上述通报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这是干部“四化方针”执 行至今出现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中纪委指出的“贵族化”倾向上。在整改计划中,通报提出,要推动各级青联大幅提高来自基本群众的优秀代表比例。因为至今为 止,在一些人眼中,机关、企业内是为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在这些机构下长成的孩子们很多是高才生,这些高才生因为符合“知识化”、“专业化”,在和平年代 一入党就是“革命化”。

  “重精英、轻草根”的用人思想模式毋须改变,这是值得 中共警惕的一个用人误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基层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打破限制选拔团干部,吸收各行各业的青年群体,建立具有各个层级代表性 的干部队伍才能建立全面的人才体系。有评论认为,当下共青团已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遭遇生存危机的同时必然要作出改变,但如何在新形势下再度破茧不仅仅 是喊口号那么的简单,如何在未来时刻里东山再起,外界还需拭目以待。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