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政府正在面临一场困难的税收战役——营改增税改。尽管中国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此次税改旨在为企业减负,要求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但是这两日有报道称,多家国际酒店集团纷纷以营改增为名进行“五一涨价”,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以至于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都带着“怒意”出面回应。据称,上海希尔顿酒店员工还举例说明涨价的理由是营改增,涨价的幅度是原房价的6.9%。虽然只是大陆内地的社会事件,但背后牵扯的政经因素引人深思。
什么是营改增
营改增,全称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也就国家打算在“十二五”期间,将营业税这一税种基本取消,本来在营业税征收范围的行业,全都转为增值税。我们都知道税务局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种,国税局主要征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税局主要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因此,营业税取消后,地税局也可能会被取消,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原营业税的行业,主要包括建筑、房产、金融、餐饮、交通等,简单地说就是“衣食住行”,而传统行业比如制造业等一直是增值税范畴。

楼继伟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图源:VCG)
4月11日李克强和20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当面谈了全面实施税收“营改增”的问题,李克强牵头,国务院要职官员出席,与20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共同商讨,,目前中国政府在“营改增”问题上阵势如此之大,足见“营改增”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这是一个月以来,李克强第三次研究相关问题。正如多家媒体所分析的那样,“营改增”可绝不仅仅是改个名:在调整征税方式的同时,“营改增”还能理顺财政体制,总体上减轻税收负担,这是本届政府最大规模减税举动。
在中国,经济改革总是伴随着财税改革同步而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分税制改革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中国的财税体制进入了长期稳定的轨道。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它为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下中国经济再一次进入下行通道,“二次改革”箭在弦上之时,与宏观层面改革配套推行的“营改增”税制改革被中共高层重视,自然情理之中。
“营改增”的最重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负担,避免重复征税,让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失地农民和下岗工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他们进入城市,以实现保就业,城市化,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项目标达成。
税负不降反增?
但是,就在中国政府全面下达营改增目标之后,就有新闻报道出,如果消费者预订了“五一”之后的酒店房间,就会发现一些国际酒店在收取的房费中,除了房价、服务费之外,又收取了一道“预估政府税款和费用”。这一费用占总房价的6.9%,加上15%的服务费,酒店房间的附加费达到21.9%。
一些酒店声称,之所以向消费者加收这道费用,是因为营改增。同时,在一些国际酒店的官网首页,也醒目地打出了这样一行字:“从2016年5月1日起,增值税(VAT)将在中国实施,房费及其他酒店服务费均将征收增值税。”这似乎也在暗示,5月1日起酒店将征收增值税,酒店涨价在情理之中。
企业行为与官方宣传截然相反,到底是谁在说谎?
官方回应
对于网络上“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不降反增的传言,官方表现很紧张,立刻进行了回应。中国税务系统官员罕见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网上有传言称,“营改增”后,民办学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又要涨学费。无论是学历教育服务,还是提供教育培训的机构,“营改增”后都不会增加税负,相关企业应准确理解增值税政策,而不应以此作为学费和培训费上涨的理由。
面对外界质疑,以至于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都略带着怒意,针对一些国际酒店借营改增涨价的现象公开发声,“我注意到近期有些酒店调价,价格调整本来是酒店的经营行为,但把涨价扣在营改增头上,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
还是要防止一刀切
目前的事实似乎证明,酒店以所谓营改增名义要求消费者多缴纳6%的费用,其潜台词是营改增将导致企业税负成本上涨6%,是一种消费误导行为。
但是,也同时要看到的是,“营改增”过程中,中国官僚系统仍然存在“一刀切”的简单思维。
前文说到,增值税所带来的税负,远低于营业税,这是对于大部分的行业来说。但是也有一些行业,只能征收营业税,原因很简单:许多行业无法确认进项。如果是一个生产厂商,花100万买一套设备来生产产品,这100万设备的17万税金都是进项,在之后销售的时候,这17万税金可以用来抵扣。但如果是一家软件行业,主要依靠的是程序员,而不是机器设备等产品。企业在聘用程序员的时候,并没有交过增值税,所以根本没法抵扣。也就是说,如果花了100万请人设计一套软件,这100万成本得全部由企业自己承担,而不可能像买一套机器一样,可以扣除个17万。所以第一批营改增期间,抵制力量最大的就是这些依靠人力而不是机器的新兴行业。
类似这种情况,显然不能用搞一刀切,如何解决,如何不使解决问题的方式太过简单化,显然是这次税改过程中中国政府所必须要进行思考和调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