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据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在一九二七年撰写、讽刺当权者的《国民党四字经》。假如党内真的有派系的话,那么,中共当今政坛除了“太子党”和“上海帮”之外,另一个举足轻重的派系,当算是所谓“团派”的“共青团”。
共青团自一九五零年五月四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下,由党中央通过正式成立。自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在文革爆发前曾主掌共青团近十三年的胡耀邦担任总书记之后,团中央人才辈出,其干部屡获高升,充分体现了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梯队”、“接班人”的性质和任务。
“团干”的特色之一在年轻。改革开放以来,王兆国在一九八二年以四十一岁之龄,升任属于正省部级的团中央第一书记。两年后,胡锦涛在四十二岁时接任此职。接下来,宋德福在一九八五年以三十九岁之龄接替胡锦涛掌管团中央;而李克强(专题)在一九九三年接替宋德福时,只有三十八岁。
紧接着,周强、胡春华及陆昊,分别以三十八、四十三及四十之龄接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纵观自一九八二年始的三十年来,团中央第一把手的年纪都是偏小的,最小者三十八岁,最大的亦莫过于四十三岁的胡春华,这般年轻升任正省部级官员,恰恰解释了“团派”近二、三十年来屡出高官的原因。
放眼当前中国政坛,除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外,“团派”人马还包括政治局里的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国务院两名副总理刘延东及汪洋、中宣部长刘奇葆、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以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等等,而中央委员兼正省部级的“团派”官员就更多,包括黑龙江省长陆昊、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等等都算是“团派”。
或许有监于“团派”在胡锦涛主政十年间“鸡犬皆升”,新一届中央最高层在二零一二年底中共十八大上任后,部署连串措施,不仅不再像以往般重用“团派”干部,还明里暗里予以打压,至少是贬抑“团派”干部,将他们投闲置散。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已具资历的大批“团派”干部在明年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上,“卡位”晋身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甚至政治局常委会。
其中比较瞩的是:第一,在二零一三年五月举行的团中央人事大调整中,中央挑选了当时四十七岁的秦宜智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较其前任的陆昊还年长了一岁半。秦宜智以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高龄纪录接掌团中央,意味着秦宜智的仕途有限,有“斩断团派龙脉”的政治意义。
其二,在二零一四年底将原本有望在十九大升任政治局常委的“团派”大总管、原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专题)“拿下”,令“团派”高层人人自危,客观上对“团派”造成了沉重打击。
近日,本已“五痨七伤”的“团派”受到十八大以来第三次沉重打击。据报,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为本的共青团被中央巡视组批评“改革创新行动不及时、措施不具体”。巡视组同时又批评,“有的团干部存在等靠观望思想”及“团中央书记处还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等有点似是而非的问题。
此外,巡视组还批评共青团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批评个别主要负责人违规领取超额奖金、违规使用公车,有领导干部为他人伪造预备党员身份和花“天价”聘请学者搞讲座、有个别干部用公款参观景点、个别已退休负责人瞒报房产,领取住房补贴等等看上去“鸡毛蒜皮”,一旦从严处理、上纲上线,则可大可小的事情。
如此一来,团中央不得不表态效忠党中央,除了传统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之外,还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党内一片警惕,甚至反对个人崇拜声中,表明突出总书记习近平(专题)个人权威的“核心意识”以及向党中央及习近平看齐的所谓“看齐意识”。
至此,团中央简直如履薄冰,别说指望升迁,搞不好中央随时弄个藉口找个主要领导“祭旗”。明乎此,就不会奇怪,何以理论上有机会在十九大晋升政治局常委的“团派”大将李源潮近日在四川调研中学共青团工作时,所强调的,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