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北京中山公园持续十多年,由适婚男女青年家长自发组织的相亲聚会,如今又有新动向。北京晨报记者发现,有些老人做起了“候鸟”,每年来京住上几个月, 其间每天奔波在多个相亲聚会点,就为给儿女找对象。此外这里还出现了海外角,家长代表在国外工作的子女相亲,“遇到聊得来的就叫她回来见个面”,一位家长 说。
简历多是“三高”
每逢周四和周日,中山公园沿河南岸的柳树下,这条有十多年历史的“相亲街”都是人山人海。尽管相亲对象多是80后的未婚男女,但相亲者多是他们的父母,老人们一边聊着天,一边打量着别人手上的子女照片或征婚简历。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这些相亲简历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士大概只占十分之一。在学历方面,超过半数女性是硕士及以上,“海龟”也不在少数。“年薪税 后40万”、“月入2万以上”等字样随处可见,“国企工作”、“国家公务员”、“高校教师,正式编制”、“三甲医院医生”等都是简历亮点,“北京户口”、 “有车有房”、“二环内有房”也是常用词。
这些标有高学历高薪资简历中,往往也写有对相亲对象的“高要求”。刘叔叔的女儿今年30岁,海外留学归国的她和朋友创业开了公司,简历中明确写着要求男方“年薪50万以上”,他说,“闺女眼高,自己挣得就多,一般人不入眼啊。”
驻京为孩子相亲
来自河北的刘阿姨拿着女儿的简历和周边几个家长聊天,看上去她们已经是老熟人了。刘阿姨告诉记者,她家在邢台,但为了闺女找对象这事儿,每年来北京三四 回,“每回住一个月,反正退休了也没有其他事儿,就在这儿看看能不能给她相个对象,这都是第5个年头了。陶然亭、玉渊潭,这些我都去过。家长倒是认识不 少,但一个也没成”。
提起闺女的婚事,刘阿姨说自己早“不急了”,“急有啥用,最多就是给她做个参谋,看着不错的小伙子,就会要个联系 方式,中间也有谈过的,后来没成。有些父母比我急,孩子都不知道他爸妈在这儿给张罗对象呢。我闺女一开始特别不乐意我这么做,也不配合联系对方。她觉得这 种不咋靠谱,自己根本不上心。后来我也不说我来给她找对象了,就干脆说逛公园去了。”
刘阿姨的女儿今年34岁,在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主管,希望男方有北京户口,“这是个硬条件。我家闺女平时上班忙,除了同事也没别的社交圈子。”刘阿姨笑着说,“别看每天在单位忙着招聘,到现在没给自己招个女婿回来。”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都是外地人,孩子作为“北漂”一族工作压力大,“对象没着落,我们在老家坐不住”。一位黑龙江来的母亲向周围人介绍自己的闺 女,“很优秀,一直是学生干部,研究生毕业就在北京高校工作,有户口。啥啥都顺利,就是找对象这事儿上让我们老操心了。”
相亲街专设海外角
在相亲街的最东侧,还有一个专设的“海外角”,简历上多为目前在海外工作,甚至已经取得“绿卡”或“国籍”的单身男女。简历中写着希望找到的对象目前在 澳洲(专题)、美国、法国等。有的家长表示,如果能找到情投意合的成功人士,哪怕暂时在京也没关系,“聊得来再谈以后去哪里发展,如果真合适,假期让我家孩子回来 见面也行”。
沿河的长椅上,王叔叔一说出自己儿子的条件,几个阿姨立刻打听。王叔叔对此并不见怪,他说自己在这儿好几年,“条件好的姑 娘其实不少,可每次给儿子说完,就没下文儿了。缘分没到,急也没用”。后来王叔叔对一个姑娘的条件表示有兴趣,姑娘的母亲随即从包里掏出一张塑封好的闺女 生活照给他过目,两人互留了孩子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