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4月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题)不顾身处假期,在中南海(专题)紫光阁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展现出对促进中日友好关系的重视,但由于双方在原则问题上的分歧,日本方面对于这次超规格的会面并不满意。
分歧明显 努力有欠缺
岸田除了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超过4个小时的超长时间会谈,还得到了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的接见。杨洁篪明确指出,中日两国目前关系脆弱,在海洋和历史认识上分歧严重,需要共同努力予以改善,这方面需要日本拿出必要的责任感。
之后,岸田得到了李克强接见。会谈中,李克强首先对日本九州发生的大地震表示了慰问,然后表示,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稳定繁荣。这几年中日关系走了一段弯路,当前两国关系有改善势头,但基础仍然较为脆弱,双方要以应有的责任感把握中日关系正确方向。中方愿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同日方共同努力,增进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
李克强指出,事关中日邦交正常化政治基础的原则问题不能动摇。希望日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把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的表态落实到行动,真正奉行积极的对华政策,坚定维护双方历经艰辛达成的四个政治文件,妥善处理对两国关系具有根本影响的敏感因素,为中日双边对话合作机制的逐步恢复和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的举行创造有利氛围,为改善国民感情、促进民间相互理解多做实事。
李克强强调,中日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深厚。中方愿同日方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前景,实现互惠互利,造福两国人民。
避实就虚 经济唱主角
岸田访华前提出与李克强会见的请求,而中方显然在重视对日关系的理念下,给予了积极配合。据悉,李克强很少利用假期时间会见外宾,只在去年同期会见了美国务卿克里,使得这次举措,释放出中国对于同日本的外交,与应对美国有着同样的重视态度。
时事通信社5月1日报道称,鉴于中国方面展现出的超规格礼遇,岸田采取了与会见王毅时不同的对话方式,没有正面回应杨洁篪和李克强就中日矛盾提出的意见。只在经济、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表态称,中日在金融、能源利用、灾害应对上存在共同的利益,今后将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每日新闻》则认为,中国政界高层对日本的外交方针,明显存在极大的不信任。加之日本不仅在日前结束的G7外长会上,不顾中方再三抵制,出台了联合声明,对中国的南海行动提出了批评,并已基本确定在本月召开的伊势志摩G7峰会上,继续就南海问题联合其他G7成员对华施压。而中国之所以委派国家第二号人物会见岸田,有着施压日本放弃这一外交策略的强烈愿望。
因此,会见岸田的王毅、杨洁篪、以及李克强,均在海洋和历史问题上,对日方进行了再三敲打。
与此同时,朝核问题与经济界存在的中日观点不同,也有所涉及。
朝核问题上,相对于日本坚持执行联合国决议制约朝鲜的态度,中方一直强调只有对话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对峙和缓和半岛危机。而在经济方面,日方强调中国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源于体制,只有改革才能治理根本,这是坚决维护一党集权制度的中共方面,所绝不能接受的建议。
克制报道 前景不确定
由于本次排除困难实现的外长会谈并未达到预期,日本方面对于李克强超规格会见岸田的举动,总体来看,并未表现出任何特别关注的态度,多家媒体均对岸田与王毅长时间会谈,而且没有达成有效共识进行了针对性报道。
《每日新闻》在报道中指出,岸田访华的目标是缓和中日政界敌对意识,劝导中国尽可能放缓南海军事举动。而中国则在完全反对这一提议的原则下,反过来要求日本不要在今后的国际会议场合再频繁提起南海议题,令日本在今后的外交策略上,面临如何把控的难题。
《记录中国》则在1日的报道中强调,岸田没有达到访华的先期目标,但这与两国政界事先的预料完全一致而已。也许,岸田作为外长,除了面会王毅,还能够得到与杨洁篪和李克强见面的机会,才是本次访问最大的收获。表明至少中日关系还能够维持高官有所往来的局面,为今后邦交回暖争取到了回旋余地。
NHK在线新闻的报道也认为,中日得以恢复4年半空缺的外长会谈本身,历史意义重大,加之岸田还得到李克强等超高规格接见,说明中日关系具有趋好的大方向。岸田也因此得以在记者会上,提出“中日关系进入了改善轨道”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