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苏州有一奇女子,之所以称之为奇女子,一来该女子红颜体弱却每每爆发洪荒小宇宙,让众多须眉感慨巾帼强大,二来文化大革命中留下争议的“风云人物”众多,唯 独她以无罪名之身被处死,三来其死后名分一直在超级革命者与精神病患者间争论不休。她就是林昭(笔名,原名彭令昭),生于1932年,殁于1968年,死 刑枪决。
在文革50周年之际,提起林昭,红颜薄命、超级革命 家、精神病,不一而足。在诸多描述中,林昭可谓是才貌皆备的“弱女子”。1954年,廿二年华的林昭从苏州北上求学,就读于文风盛行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林 昭才气横溢,自然是文学社团的积极分子,她在《红楼》文学社如鱼得水,那段时期或许是她人生当中最为实属浪漫的时期。历史学者傅国涌形容这时期的林昭,她 是个“爱吃、爱玩、爱摄影、爱跳舞、爱穿好看衣服、爱猫的少女”,并反对外界将林视为政治性、革命性极强的人物。
林昭的北大好友张玲如是描述,“她笑着,两条小辫子从后面挂出来,穿一件白色的衬衫,工人裤,剪裁得非常好,非常漂亮。”“大家都叫她林姑娘。我觉得她走起路来轻柔的样子,就像形容林黛玉的那几句词: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迎……”
文革中的薄命红颜(图源:其他网络来源)
一个“弱”字也推敲出,林昭是一名体弱多病的漂亮女 子。在被重罚劳动教养三年之时,有北大新闻专业洗副主任罗列为之求情,理由是“要是让林昭去劳教的话,恐怕她连命都耗进去了”。 1959年9月,林昭病情加重,冬天咳血加剧,遂回上海由母亲照料。张元勋曾于1966年探望过在狱中的林昭,用“脸色苍白,一半白发”来形容当时的林 昭。不过张元勋的描述,或许已经算不上“体弱多病”,那是在长期的斗争与囹圄困顿中的憔悴。
这样一个病美人,究竟是不是一些人口中的超级革命者 呢?先来看一看林昭的“背景”:其父彭国彦曾做过吴县县长,而母亲许宪民很早就参与进步革命,大舅舅许金元曾任中共江苏省委青年部长,四·一二事变中,被 国民党处决。受家庭影响,林昭从小就对“闹革命”抱有很大的热情。16岁时1949年,她曾不顾家人反对考入“革命摇篮”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决心“与家庭 生不来往,死不吊孝”,投身到革命中去。这影响着林昭以后的“革命道路”
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林昭因支持同学张元勋的大字 报“是时候了”被划为右派。从这时候起,林昭就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中。后因其长诗发表在右派学生顾雁等人的刊物《星火》上、成立《青年战斗联盟》 等事,被以“阴谋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罪、反革命罪”收监,从1960年起被长期关押于上海提篮监狱。在狱中,她坚持自己的信仰,写了不少不同政见的文章,其 中二十万字的血书与日记。不过,林昭并未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并未亲眼见证中国之后的发展是否符合她所期望的“追求人权、自由和平等的信念”。1968年 林昭被秘密枪决,当时的政府从未正式公布判处林昭死刑的罪名。这也成为长期身陷囹圄的林昭之死的最大谜团。
在林昭被执行死刑后的12年后,即1989年8月2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撤销之前判决,以精神病为由平反林昭无罪,并认定该案为冤杀无辜。1981年上海高院再次做出复审,认定以精神病撤销判决不妥,撤销1980年裁定,但仍与之前判决一并撤销,宣布林昭无罪。
尽管1981年的重新复审驳回了林昭的精神病原因,对 于林昭是不是“疯女人”的争论和查证在坊间依然众说纷纭。有人从医学角度“诊断”林昭为精神病患者。“诊断”称,林昭受到长期监禁,在遭受一系列精神和肉 体上的摧残后受到极度的上海,濒临于精神病的临界状态。持久的激烈反抗,林昭在反复和恶性循环的摧残下,“她还能保持常人的心理健全与正常,确实难以想 象。”还有人从政治角度“判定”林昭“疯言疯语”,认为林昭狱中日记和家书中提及的林昭与柯庆施的生死恋情毫无根据,因为林昭和柯庆施并不曾有过任何直接 联系。
关于林昭的言论,林林总总,不可否认的是她在最好的年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前半场,她的人生还未完全绽放,便淹没在历史的洪流(视频)之中,名和利、是与非,均在别人的口中变化出多样的林昭。如林昭所言,“吾与足下,同舟人也,舟若靠岸,吾亦可登。”
岁月滚滚,到头来,红颜已殁,历史如何评述,与她本人早已无关。叹红颜,叹!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