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帖:文革取名——那个时代的荒唐与无奈(图)

热帖:文革取名——那个时代的荒唐与无奈(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热帖:文革取名——那个时代的荒唐与无奈(图)

  中国人的名字时常会留下时代的印记,如“建国”和“援朝”。强调“政治正确”的文革(专题)时期,取名更是如此。除此之外,当时还刮起了一股改名风。但是也有人通过起名抗议当时的疯狂。

  1968年出生的前媒体大亨默多克之妻邓文迪的原名叫邓文革,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这也可能是她后来改名的原因。但是也有人似乎认为名字中带有"文革"二字并无伤大雅。根据"同名同姓"网站的查询结果,目前全中国还有340个人叫邓文革。该网站称其数据查询库是基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而做。

  除了"文革"以外,还有一些名字如"卫东"、"学军"、"向东"、"卫彪"、"立新"、"志红"、"永革"、"永红"、"向阳"、"反帝"等都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政治正确的人名。一位1970年出生、名叫李卫东的先生向德国之声坦言:"我是很大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名字的意思,但是因为名字授之于父母,所以即使觉得有些别扭,也没有想过要改名。"当被问及为何觉得别扭时,他笑而不语。

  "遵从" 而非"求异"

  2014年9月,中美研究者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报告《当政治使流行冷却:文革对北京人取名的影响(When politics froze fashion: The effec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n Naming in Beijing)》。基于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的数据,文章作者分析了1964年到1969年出生的北京男性居民的取名情况。

  

热帖:文革取名——那个时代的荒唐与无奈(图)

  文革期间的取名体现遵从性、而不是求异性

  研究者发现,在1966年夏天之前,北京新生男孩最热门的30个名字中,只有不到7%属于"政治正确名字",而到了1966年5月,这一比例已达到10%, 同年9月份更是已超过25%。取名由此体现为遵从性、而不是求异性的行为。

  改名风潮

  文革期间,除了取名时会考虑到政治正确,也有不少人将原本的名字改成颇具文革特色的名字。最着名的要数中共前高官宋任穷之女宋彬彬。1966年,当时的师大女附中红卫兵负责人宋彬彬等人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接见,毛泽东一度称其为"要武","宋要武"由此成为文革的符号。

  之后,包括江青在内的一些领导人纷纷效仿毛泽东的行为,以替人更名来塑造自己的亲民形象。还有不少民众为表对党的衷心而自愿改名。改名的潮流中也不乏一批被迫改名的人。那些"光宗"、"耀祖"等 被认为具有封建色彩的名字和"富贵"、"荣华"等被视为充满资产阶级意味的名字自然会给人带来或多或少的麻烦。包括"思美"、"爱美这种看似普通的女生名字也会硬被和"美帝国主义"挂钩。

  无声的抗议

  

热帖:文革取名——那个时代的荒唐与无奈(图)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

  不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迫于无奈,文革改名风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无疑是荒唐离奇的。而在当时那场波涛汹涌的热潮中,也有个别逆流而上的"勇士"。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长孙女胡知鸷2015年年底在中国新闻网上发表文章透露:"因为我出生在'文革'年代,那是一个视文化为糟粕,轻视学习的时代。爷爷对这种社会现状非常痛 心,他希望年轻人要学知识,要懂科学的重要性,要有文化。我的名字"知鸷"是爷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颇费心思为我起的。"她继续写道:"'知'是爷爷希望我努力学习,以学习为乐趣。这也是爷爷对'文革'的一种反抗,他希望年轻人不再受欺骗,文化知识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果。"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