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5月17日,习近平(专题)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他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很广,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现场
在这次座谈会上,有包括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汝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等10位来自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先后发言。他们分别介绍了各自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如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提出意见。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制定重大政策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此系最高领导层的惯例。来自“民间”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官员,通过座谈会、高规格会议等渠道,跟中央领导面对面交流,对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政事儿”梳理发现,在上述座谈会上邀请的10位专家学者中,林毅夫、沈壮海两人不止一次受邀赴中南海(专题)参加座谈会或为政治局委员讲课。此外,还有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等,在十八大后也曾多次赴中南海交流。
林毅夫 “市场没有政府协调更失败”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除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外,林毅夫还拥有多个头衔:国务院参事、“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此前还曾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1952年出生于台湾(专题)宜兰,曾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成为杜润生的众多门生之一。1993年离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之后,林毅夫回归高校,在北大教书做研究,成为著名经济学者,更是中南海座谈会上的常客。
在这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林毅夫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汝信之后,作了题为“以理论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言。其中提到:国内有不少人只看到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必然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对我国的道路和制度缺乏信心。他认为这其中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缺乏能够解释我国社会经济现象的自主理论创新有关。
而在2014年7月8日,十八大后习近平首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林毅夫与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等六位专家学者参会。他们分别就国际经济形势、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强化金融工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经济治理等发表看法。
林毅夫在这次座谈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下滑,最主要是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有潜力在未来20年维持8%的年均增速。“我不是乐观主义,我是客观主义,大家都悲观,我就变成乐观主义。”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除了上述两次座谈会,在去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听取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林毅夫作为党外人士代表发言。而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中共中央都会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迎新春,林毅夫都作为无党派人士应邀出席。
而据媒体报道,林毅夫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进入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分析经济形势。针对政府对学者意见的采纳,林毅夫曾表示,“一些建议直接被采纳,制定成了政策法规,另外的一些建议也以不同的方式在日后的政策中有所呈现”,“作为一个长远的过程,改革的方向基本符合我的预期。”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林毅夫坚信中国经济后发优势巨大。他曾在多场合表示,从2008年开始,中国仍会有2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期。他指出,自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是国际周期因素造成的,而非中国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或其他体制因素。与此同时,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主张。
2014年,林毅夫因同张维迎关于政府角色的论战引发热议。他在纪念经济学家杨小凯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表示,市场没有政府协调更失败。中国过去三十几年经济高速增长,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说明政府做的大部分是正确的。这与张维迎的观点针锋相对。
沈壮海 至少与习近平两次面对面交流的“70后”教授
习近平与沈壮海握手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来自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沈壮海教授作了“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言。他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在大学生头脑里进行思想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加强和改进的落脚点是提高吸引力和实效性,关键在内容创新与方法创新并重。
在沈壮海发言后,习近平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沈壮海出生于1971年11月,现担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在参加完17日的座谈会后,沈壮海手写了一份感想,其中讲到,“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应是我们学术人生的方向。”
他也曾在媒体发表《学术创新的定向与根底》一文,写道:“任何一位学者,只有时刻把切着社会的脉动,倾听着时代的呼声,关注着民生的疾苦,心系着民族的兴衰,与生动的实践气血相通,才能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一切学问生发的基点——问题。”
据武汉当地媒体报道,沈壮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届统招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也先河组队编创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在十八大后,沈壮海也曾为中央政治局讲课。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随后,沈壮海和全国宣传干部学院黄志坚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发现,在此之前,2013年5月,沈壮海曾出版学术专著《文化软实力及其价值之轴》,共收41篇论文,分别论述文化与软实力、价值体系与思想教育,阐述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张和见解。在今年的第三期《求是》杂志上,沈壮海还发表了《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源泉的作用》的文章。
李稻葵 听取李稻葵等人意见建议后,习近平表示将积极吸纳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统计,十八大以来的公开报道中,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至少两次成为总书记的“座上宾”。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于2004年9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据其官网显示,它以“全球视野、战略前瞻、服务决策”为使命,以政策研究为导向,以政策影响为驱动,汇集学术、政府和企业资源,从世界角度观察和研究中国的现实政策问题,建设性地参与政策讨论,为政府机构提供政策建议。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财长楼继伟是该中心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生于1963年的李稻葵,学术与工作经历颇丰。他曾师从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艾里克·马斯金(EricMaskin),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还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李稻葵应邀参加。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至少15次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年初共迎新春;7月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8月或9月的中共中央全会文件征求意见;11月或12月的全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2015年12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李稻葵代表无党派人士作了发言。在听取发言后,习近平表示,大家的发言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我们将积极吸纳。
更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稻葵表示,2015年底到2016年一季度,经济将逐步企稳;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经济开始反转向上,2017年可能回到7%甚至更高。李稻葵还表示,实现上述经济预判的重要前提是,政府须助推第一把,“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用奖惩机制改变懒政呆政惰政”。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曾对楼市去库存发声,直言反对买房“零首付”,“我特别反对仅仅为了短期去库存而采取比如’零首付’和场外配资等饮鸩止渴的办法。”
刘世锦 多次预警中国经济会呈L型走势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除了林毅夫、沈壮海、李稻葵外,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也是总书记的“座上宾”。
现年61岁的刘世锦,1989年获得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开始,刘世锦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调节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等职,后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5年7月,刘世锦因到龄退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一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王一鸣接任。
“政事儿”注意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作为发展研究中心的前副主任,刘世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承担了大部分国家核心经济改革的调研,其中重要课题刘世锦都会组织。刘世锦还参与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文件的起草;是主持研究较早提出“新常态”的人;在中国经济变革的当前,他主持的研究还较早预见并提出增长阶段转换(也就是增速换挡)的判断。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刘世锦对中国经济较为谨慎,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后,这个“中高速”的底在何处,现在还没有探明。他建议在这样一个增长的新常态下应该力争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 目标。
刘世锦曾多次为中央政治局讲课。
2005年4月15日,第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二十一次学习会议,学习内容是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的刘世锦,与时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东琪,对该问题进行了讲解。陈东琪现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也参加了集体学习。
而在2014年7月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刘世锦和林毅夫都受邀列席。在座谈会上,刘世锦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发表了看法。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今年以来,刘世锦对中国经济也频频发声,提出预警。
今年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看法《开局首季问大势》一文,“权威人士”谈中国当前经济,引发舆论。在这篇“权威人士”文章中,其中提到,中国经济总体L型走势一两年不会变。
“政事儿”发现,刘世锦早在今年年初就提出该判断。在1月20日的一次论坛上,刘世锦针对中国经济下滑表示,“我们的经济,如果说供给侧的改革力度比较大,比较到位,应该是在今年或者明年的某个时候,大概今后一两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大的调整会见到底部,而且会逐步的起稳”,“逐步企稳以后,将会呈现大的L型,在底部加上小的W型,变成这样的态势。”
而在4月10日的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针对一季度部分经济数据转好,刘世锦认为有短期因素的扰动,真正触底需要未来几个月落点来验证,“即使经济触底,也不会大幅反弹,未来经济最可能呈现‘L型’走势,L型的底部有一个小的’W型’,这个平台将维持5-10年时间。”
在4月29日的2016年第十三届北大赛瑟(CCISSR)论坛上,刘世锦说:经济触底以后会是一个大的“L”型走势,不会出现“U”型或者“V”型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