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专题)五月二十日正式在台北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尘埃似乎落定,更大的谜团却又似乎开始弥漫。
之前的猜测得到印证,台湾(专题)新任总统蔡英文在520就职演说中没有使用“九二共识”这一国共两党曾经共同认可的提法。
这位绿色背景的民进党女总统说,大陆和台湾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是1992年两会(海基会和海协会)会谈的历史事实。
同样不出意料的是,中国方面对蔡就职演说的反应高度聚焦于 “九二共识”。两天来,中国大陆的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发表评论,负责台湾事务的国台办两度发声,外交部答记者问。除了外交部之外,所有的大陆官方言论指向都是蔡英文和台湾新政府对“九二共识”的态度。
“九二会谈”、有事实无共识……这是民进党和前任国民党政府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最大的不同么?
一句只有四个字的提法真能左右两岸关系大局?这是政客为了试探彼此而释放的烟幕弹还是务实的政策走向?是打嘴仗还是后藏“杀招”?
“共识”降级为“会谈”
事实上,520当天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有相当清晰的阐述。
她说,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包含几个关键元素,第一,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这是历史事实;第二,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第三,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交互的成果;第四,台湾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
仅从字面上看,“九二共识”降级为了“九二会谈”,而且这一“历史事实”也只是两岸合作政治基础的关键元素之一,而不是唯一,不具备涵盖一切的效力。
海峡对岸,第一个站出来作出反应的是中国主管台湾事务的国台办。
国台办在520当天下午迅速发表声明,称台湾新领导人“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
这份第一时间的官方声明将蔡英文的演说成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似乎在传递期许。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用词就没有这么柔软了。第二天的新华社评论直接点题,把认同“九二共识”和接受“一中原则”划上等号,称这一政治基础是台湾执政者绕不过去的“必答题”,是考验台湾新总统善意和诚意的“试金石”。
如果说这些反应还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文字,那么,在经过一整天深思熟虑之后,21号大陆国台办和海协会的答新华社记者问则开始显露锋芒。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称,只有确认坚持“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两部门(大陆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才能得以延续。
几乎同时出现在新华社另一篇电文中的海协会负责人则表示,只要(台湾)海基会得到授权,向海协会确认坚持“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两会受权协商和联系机制就能得以维系。
刀光剑影!这两段表态反过来看就是,如果台湾新政府不承认“九二共识”,那么不论是国台办与陆委会的联系沟通机制,还是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协商联系机制,都很难得以维系。
刚刚下野但似乎预见到这一结果的国民党也不甘寂寞,在20号当天就发表声明,称对新领导人“在讲话中运用各种修辞,但就是不肯承认‘九二共识’这个两岸发展的政治基础”表示“遗憾”。
“共识”之争
“九二共识”抑或“九二会谈”,事实应该是1992年大陆和台湾之间举行的一次会谈活动,会谈的主体,是两个官方授权的非官方组织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
既然争议如此之大,年代又如此久远,就有必要对这次会谈活动的来龙去脉做一下梳理。
1991年,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设立海基会,准备与中国大陆方面接触,开始协商与谈判。但双方在政治立场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大陆方面主张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坚决反对台独,但台湾方面宣称,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政府才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民国拥有包括大陆在内的中国的主权。
为了解决这个自1949年之后久已存在的争论,双方开始了一连串的谈判工作。
1992年10月,台湾方面的非官方组织“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代表陆委会,中国大陆方面的非官方组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代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香港(专题)举行会谈。会谈中,双方就“一个中国”的论题分别提出了多项表述方案。期间,海协会提出了五个文字表述方案。海基会则先后提出了八个表述方案。
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双方在13个表述方案皆未达成共识。
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于2001年3月1日发表谈话回顾九二香港会谈过程时,认为中国理解的共识是“两岸均坚持一中原则”,但台湾理解的共识为“一个中国,各自以口头表述” ,双方的理解有差距,造成争议。1992年之后,两会继续就此争议进行长期的信函沟通。
之后,大陆官方称,双方以口头声明的方式确认“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随后进一步说“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1992年两岸两会的共识。
台湾方面则以“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作为1992年两岸会谈过程及结果的简称。
1999年7月,台湾总统李登辉总统在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提出“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定位海峡两岸关系,这个说法被简称为两国论。
这个访问引起中国大陆方面的不满,认为违反一个中国原则,遂中止了和台湾方面的正式协商管道。中国国台办发言人公开声明,明确否定“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2005年,当时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之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共同承诺将推动“九二共识”。因此,“九二共识”成为中国国民党对中国大陆的指导方针,九二共识的字眼也首次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官方文件上。 2008年5月20日以后,在马英九总统任内,九二共识被正式确立。
但当时作为在野党的民进党认为,不存在“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党私下所形成的共识,不代表台湾整体意见。
蔡英文的就职演讲,再次将这一争议二十余年的历史翻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不提“九二共识”的同时也承认“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结果”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这一表态似乎给极度担忧民进党政府走向“台独”的中国政府带来一丝暖意。
拨开云雾,“共识”之争实质还是“一个中国”之争。对此,中国外交部的反应最为简单直接——在520当天的记者会上,面对如何评论蔡英文演讲的提问时,女发言人华春莹直接请记者关注国台办的讲话。并提醒其他国家“坚持一中原则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