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帖: 战美元命悬一线 中国尖峰时刻到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期以来,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成为世界各方关注焦点。美联储上周公布4月FOMC会议纪要后,众多权威学者将加息时间初步锁定在7月。

  理由有二,首先7月议息会议时,美联储刻意获取足够多的二季度经济数据,进一步做出明确判断。另外,7月议息会议时英国退欧公投已经过去。如果留欧阵营获胜(在美欧看来是大概率事件),美联储便可有条不紊加息,以降低全球风险性。

  即便如此,随着加息后美元走强,新兴市场将再次面临贬值压力,中国或将面临又一轮资本外流,为防止全球金融大幅震荡,全球主要央行联手干预汇率的情形可能再度上演。

  从常识来看,货币购买力决定一国汇率走势,当本国货币含金量高,购买力长期保持坚挺,那么对他国货币将呈现升值状态。当本国货币长期超发,货币购买力持续缩水,则引发本国货币汇率贬值。因此,作为央行时刻将通胀率视为调节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指标。

  而在现实环境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来说,一国经济实力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是决定汇率的基本因素。

  当一国货币持续宽松,贸易赤字持续扩大,说明该国经济疲软,导致该国货币持续贬值。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元就呈现贬值特征,美联储持续货币宽松,使市场资本纷纷拆借低息美元,之后涌向他国进行套利保值。中国之所以形成4万亿庞大外储,与此紧密相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处于探底阶段,同时也处于艰难的修复期,随着资产泡沫破灭,企业家庭杠杆率大幅降低,配合上页岩革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全要素生产力逐渐提升,使经济基本面得以修复。这推动美联储2012年退出QE,结束了美元长期贬值周期。

  这也充分表明,一国汇率走势,除市场供求关系外,更多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社会长期财富创造能力,央行货币政策,充其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如果运用不当,只会陡增负效果。

  庞大廉价劳动力、相对完善的公共设施、政府优惠的配套政策,是中国经济腾飞之本。尤其凭借人口红利优势,加入WTO后,中国获取持续贸易顺差,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央行强制结汇政策,让人民币(专题)长期被动超发。并且,为缓解国际贸易争端,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踏上漫漫升值之途。

  结合经验看,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虽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但同时有利于进口,如果社会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民众购买力保持强劲,汇率逐步放开后,该国创造的贸易顺差,完全能够转为庞大购买力,这不仅能够降低出口依赖,缓解贸易争端,而且在强大内需推动下,能有力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然而,在强制结汇政策下,中国长期被动超发的货币,并未转化成社会有效财富,反而为基建扩张和房地产投资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另外,配合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热钱参与地产投机浪潮之中。资产泡沫高涨,自然促发高通胀,导致货币购买力持续缩水,当外部需求强劲,保持连续贸易顺差时,一切不成问题,倘若这种情况出现逆转,配合上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接近临界点,就会转化成巨大的货币贬值压力。

  5月23日,中国官媒新华网发表题为《稳中有进去库存 服务新型城镇化》文章,并提到,中国不能通过加杠杆去库存,不宜搞大力度刺激,必须遏制地方政府炒地,投机资本炒房之风,要通过供给侧改革,给房地产企业转型创新以机会,更多参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中国经济为何去杠杆?因为,在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拖累下,中国经济很难依靠内生模式(储蓄提升、技术进步)驱动,越来越依靠宽松货币“大水漫灌”强生刺激,所产生的负作用是,资产泡沫愈演愈烈、企业债务和社会通胀率居高不下,并且,经济失衡局面难见改观,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将直接转化为汇率贬值压力,并很可能酿成金融风险。

  从这一点看,化解产能过剩、解决僵尸企业,维系稳健货币政策,并通过提振内需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抑制资本外流的唯一举措。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来说,这无疑是充满痛苦的转型周期,并深深触及政府自身利益,但舍此别无他法。中国经济如果能迈过这一关卡,跻身于世界强国不成问题,人民币也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如果不能,很可能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用“勇闯鬼门关”来形容并不过分。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