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肖像|山东金乡的挖蒜客:跪在田里劳作,赚钱补贴儿女
2016年4月初,春季伊始,大蒜价格高涨引发关注。人们再次想起了2010年大蒜价格猛涨的情形,也再次提到那年的新词“蒜你狠”。5月,当年的新大蒜进入集中收获的季节,媒体曝出“山东农民种蒜赚6万囤蒜赚60万”和“金乡700亩新鲜蒜一头没卖”的新闻,大蒜这种中国人日常饮食中不起眼却必不可少的佐料,也为山东一个乡县创造了传奇。
2016年5月20日,山东金乡,田地里正在挖蒜的劳工们。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山东济宁市金乡处于黄泛平原,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改道,使得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和土质。金乡全县耕地以潮土为主,土质疏松,易耕作,适于须根系作物生长。金乡种植大蒜的面积每年在70万亩左右,居全国之首,单产量和总产量均为全国最高,这里大蒜的价格足以拨动全国市场。
2016 年5月,蒜农的房前屋后堆满了用红色网兜扎好的蒜头,大蒜种植和收采需要大量人力,目前还没有机械能够替代完成。因为种植面积大,产值高,蒜农需要雇人完成挖蒜、筛蒜、搬运等工作。天气渐渐炎热,这些工作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大量劳工像候鸟一样从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来到金乡,密集地劳作一个月后离开。
“金乡钱,不好拿,不是跪着,就是爬。”流传在金乡的歌谣描述了挖蒜工人的状态。蒜价涨跌的背后,每年来到金乡的近万名劳工是这个产业上沉默而又沉重的一环。
2016年5月19日,山东金乡,一位女工扛着剪好的蒜。
5月15日,山东金乡,7名刚刚抵达的女劳工拖着自己的行李走在大街上。
这些挖蒜劳工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济宁周边市县的农村,多是60岁左右的中老年农民,家乡还没到农忙的季节,便来金乡挣些钱。在金乡盛凯隆劳务市场周围,刚赶来的劳工用床单和编织袋提着生活用品,其他人已经早早在市场的空地上等候,蒜农骑着车过来,立刻有劳工过来商谈价格。
5月19日,金乡劳务市场上,十多名劳工围在蒜农的车旁招揽活计。
一名劳工拿着挖蒜的工具。大蒜的种植和收货目前机械化程度较低,基本都需要靠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很大。
5月20日,两位女劳工坐在田地里剪蒜。
劳工们常常五六个人聚在一起,帮助一家农户挖蒜,蒜农以每亩280元—320元不等的价格支付报酬。每人平均一天赚100元到150元,一些体力强壮的人有时能挣到200元以上。
2016年5月20日,山东金乡胡集镇,女劳工们在地头吃饭 。劳工的午饭一般由蒜农供应。
2016年5月16日,金乡县王丕镇,一名来自河南的劳工在干活间隙抽烟。
2016年5月20日,山东金乡胡集镇,忙碌了一天的女劳工手里拿着一天劳动所得的报酬。
65 岁的赵发亮来自山东省曹县,在老家与老伴相依为命,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外出打工。赵发亮家中种了3亩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电费,每年收入不超过3000元钱。赵发亮年轻时到全国各地建筑工地打工,最近几年建筑工地的老板看他年纪大,都不愿意给他工作。“现在老板都用年轻人,家中的老伴年纪大了,也出不去了。她得了糖尿病,一年也不少开销。听说这里的钱很好挣,我才来金乡挖蒜,出来挣点钱贴补家中,像我这个岁数老不老,少不少的,能干点活,就干点,不能给孩子们添负担。” 赵发亮说。他的处境在劳工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2016年5月18日,山东金乡苇子园村,村头一位蒜农用三轮车将整理好的大蒜拉回家。
2016年5月13日,山东省金乡县,大蒜交易市场一角,蒜商将外地早熟蒜晾晒后装车。
2015年冬天,北方部分地区遭遇寒潮,金乡大蒜减产,因此市场一直看高今年的大蒜价格,不少蒜农选择将鲜蒜晒干囤积起来,待价高出售。中国大蒜主产地山东金乡,今年3月中下旬蒜价达到每斤6.7元左右,已超过2010年6.4元每斤的历史最高值。
5月15日,傍晚,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劳工们在一家客栈门口吃晚饭。
凌晨4点,劳工就已经陆续前往劳务市场招揽活计,在田地里工作到晚上六七点,没有一丝亮光了才收工。外地人大多选择住在劳务市场附近的小旅馆里,一群人挤在一个大通铺上,挖蒜的时节旅馆很快被住满了,没有住处的劳工只好睡在旅馆的过道上,来得更晚的人则直接把被褥铺在劳务市场周围的空地上,将就度过一个晚上。
金乡劳务市场附近的客栈,劳工已经入睡。
5月19日,山东金乡。劳务市场附近的客栈已经住满,无法住店的劳工在街头露宿。
5月18日,山东金乡。劳务市场附近的客栈已经住满,无法住店的劳工在街头露宿。
5月22日,山东单县,田间地头上一位看护大蒜的蒜农,由于蒜价太高,蒜农们不敢大意,担心被偷。
在外出务工的大潮中,挖蒜这样短暂又辛苦的工作并不受人青睐,挖蒜工人带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希冀来到金乡,“蒜你狠”背后,仍是中国最底层农民的艰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