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和国长子大难临头 中南海苦口药难吞(图)

中国共和国长子大难临头 中南海苦口药难吞(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16年4月,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第一季全国经济增长率达到6.7%之后,各省于近日陆续公布了修正完成的经济增长数据。据 各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有6个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6个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中,包括高度仰仗 重化工业与过剩产能的东三省与河北、山西等五省,其中经济增长位居全国末位的辽宁甚至罕见地出现了-1.3%的增长水平。然而,从这份结果来看,中国政府 极力推动的“供给侧改革”正逐渐起到作用,随着“行政干预”逐步退居二线,市场功能正逐渐发挥功效,高耗能、低产值正朝着“退出市场”的方向前进。

  

中国共和国长子大难临头 中南海苦口药难吞(图)

  东北经济放缓速度比预期更加严重(图源:VCG)

  中国经济的“铁锈之弧”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一条起自东北三省,经河北绵延至山西的“铁锈之弧”正逐渐为人所关注。而这条“铁锈之弧”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产业单一、国有 经济盛行、重要素条件轻竞争条件、重度依赖投资拉动当地经济产值。简而言之,这条“铁锈之弧”最大的特点便是“重投资、轻效率”。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加速推动国企改革,东北三省出现大范围国企破产,国民经济严重凋零。为提振当地经济发展,国务院在2003年推出了“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规划,并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此外,国内城市化水平进入加速阶段,城市建设需求进一步扩大,受到计划经济传统的影响,东三省、河 北、山西等地纷纷在城市化建设中找到了自身经济发展的明确定位。

  以东北三省为例,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国内经济进入起飞阶段连带拉动当地经济产能快速增长。自2003年至2012年 间,东三省的总产值翻了两番多,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年均增速分别为12.8%、13.8%和11.7%,同期全国平均增速则是10.7%。迅猛的增长 势头使得当地总产值由2003年不足1.3万亿增长至2015年的5.8万亿以上。而众所周知的河北、山西等地也靠着向市场源源不绝地提供建设用钢铁、煤 炭而得以搭上这波经济扩张热潮。

  然而,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放缓,高度仰赖能源与装备生产的“铁锈之弧”也迅速感受到寒意。2014年起,早先在国内经济增长上处于领 跑者的“铁锈之弧”纷纷放慢步伐。当年10月,东三省的工业产出增长率甚至出现0.5%的波段低点,大幅落后全国平均的7.7%。至此,“铁锈之弧”便陷 入了看不到出口的“长瓶颈阶段”。

  漫长的L型复苏过程

  面对“铁锈之弧”腐蚀日趋严重,中共中央也积极提出应对措施。从路径上看,推动当地改革的逻辑极为明确。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专题)在东北调研时 对当地存在问题的症结做出总结,并明确地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四个着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

  从习近平在言谈中体现的逻辑来看,“铁锈之弧”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未能适应市场经济而对经济变动周期做出相应性调整。在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底下, 当地产业结构僵化,经济发展陷入“看天吃饭”的被动情境。此外,结构性制约导致要素分配难以达到最优化结果,也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疗法下,中国政府 将加速去杠杆,倒逼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为因应去杠杆过程中形成的转型阵痛,地方政府务必确保当地居民的基本生计,确保产业结构转型得以落实。

  可以预见的是,在“铁锈之弧”推动供给侧改革将是艰难而持久的一项工作。然而,唯有真正吞下这帖“苦药”,才可能真正重新擦亮锈蚀已久的铁锈。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