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刚刚结束“科创大会”,是38年来规格最高的 一次科技界大会。中国大陆媒体报道说,大会期间,一位年过古稀的院士会议中质疑:“严格的网络监管,对我们搞科研的人来讲,损失是非常大的。其实通过国外 的一些网站,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科技先进国家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把科研成果转化到了什么地步。因此,是不是可以给搞科研的人一点特殊的方便?”
科技界“网开一面”呼吁直白的反映出北京在网络管控上的严苛,但单纯为科技界打开防火墙,提供特殊的方便显然是不现实的。有观点认为,北京对网络的管控,一方面反映出中共强烈的危机意识,但另一方面表露其自信的不足。
中国严格的网络监管令国内互联网使用者感到极其地不方便(图源:VCG)
防火墙的矛与盾
在中国大陆社会管理层看来,防火墙最关键的作用是可以阻止西方势力对中国大陆的网民进行的信息、思想上的攻击和侵蚀。中国政府对国内网络监管的主要形态就是设立中国国家防火墙(GFW),阻止国民通过互联网获得外界的信息。
最近,美国经济学教授、原留美经济学会会长张欣为媒体撰写的评论文章时称,“中国封锁互联网造成了供应侧的瓶颈,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特别在科技和创新方面。”
张欣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互联网审查制度,不难想象“封闭不自由的对经济有多大破坏力。”
曾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的方滨兴确认自己是长城防火墙的首要设计者。此前一年,人民邮电报首次在报道中称方为“国家防火墙(GFW)之父”。
据 报道,2016年4月3日方滨兴以“杰出校友”身分回到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演讲。在举行题为“定义网络空间安全”的演讲时,他试图以韩国也建设网路防火 墙,来辩护建立防火墙重要性,但当他想点开论证其观点的网页时,投影幕却显示这个网址已被屏蔽,只好在众目睽睽下“翻墙”。其公然翻墙的举动令场面“相当 尴尬。方滨兴也用Facebook(专题)、Google等境外网站做例子,即席示范用VPN。不过网络不到一分钟就断线了两次,最后,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百度 搜寻Google页面的截图。
防火墙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社会却能心安理得、莫名其妙地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然后又一夜之间无声无息地集体缄默。
不妨用“四个自信”拆墙
习近平(专题)主政以来,“自信”是一个高频词。习近平提出了——“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随后,“四个自信”被认为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中共靠防火墙建立起来的安全感,显然并不符合“四个自信”的表征。
中 国以“国家安全”作为借口,设立防火墙在网民看来实属“因噎废食”。中国大陆网民习惯性地愿意引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评论防火墙阻碍国内网民登录国际互 联网的做法“并不明智”。大陆网友对防火墙存在一直有自己的看法:“互联网本身就是开源与自由结合的产物。适当地管制尤可,如果是最后搞成防民之口,搞成 闭关锁国,剥夺普通民众的智慧与发言权。”
在经历了“911”事件后的美国,以及多次恐怖袭击的欧洲一些国家,“国家安全”、“国土安全”同样是政府无法规避的话题,但各国政府大多对网络采取的手段是监控,而非中国式的严堵方法。
自 中国国家防火墙诞生以来,内部外部一直有持续不断的批评声音,面对这些杂音,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在今年4月时发表社评称,“网络防火墙不是真正的 ‘墙’,而是针对互联网上一些具体有害或不安全信息源采取精确封堵的管理系统。它带来了中外之间一定程度上的不方便,但是应当说中外社会对这种不方便有了 较强适应性。”
令 人困惑的是,该报总编辑胡锡进曾在3月28日深夜在微博上发文称,“防火墙应是临时性措施,也应被看成一种应急手段。没必要推动它的长期化和不断强化。网 络治理不应建立在对防火墙日益离不开的依赖上,那样的话会形成有害信息的堰塞湖效应,逐渐损失中国社会对于它们的承受力和免疫力。”
有媒体解读胡锡进的观点——真的自信了,防火墙自然就应该不存在了。
很显然,所谓的防火墙为科技界“网开一面”是不现实的。通常来看,政府管理层内心的墙不拆除掉,身处社会中的人们谁也跳不出墙外去。
真正地具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政府和民族,才可能让国民融入到国际互联网之中——这条路要走多长多远,估计没有人会给出答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