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菲南海(专题)仲裁案结果公布在即,中国在周边外交上再次发力,于6月14日在中国云南举行了中国-东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这次特别会议由中国主办,包括菲律宾新任外长阿尔门德拉斯在内的东盟国家外长出席。然而,这次会议在闭幕时出现意外,原计划在14日下午13时召开的记者会迟迟未开,部分西方媒体甚至报道称,东盟十国起草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外长声明——据报道,由于担心后续影响,该声明在三小时后又被宣布撤回。
中国半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否认了该声明的存在,但无法否认的是,与中国外长王毅共同主持本次特别会议的新加坡外长维文意外缺席了会后的记者会,提前搭飞机离开,最终于下午18时召开的记者会只有王毅一个人主持。尽管王毅称会议“扩大了共识”,但很显然,会议进展并不完全符合中方的预期,而新加坡外长的意外举动,更加令人吃惊。
其实,这次会议在其筹备阶段就出现了与中方愿望不相符的其他声音。维文上周就曾对外表示,国际仲裁的结果造成的影响可能会超出南海的范围,“我们不愿承认‘强者有理’的规则。”透露出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可能采取强硬立场的讯号。
王毅与新加坡外长维文共同主持此次中国-东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图源:新华社)
此前新加坡一直在南海问题上承担着天然协调者的角色,这不仅是因为新加坡并非南海主权问题声索国,可以站在较为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公开发声;更在于新加坡一方面与中国维持密切联系,同时又同域内各方包括域外大国——美国都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国父李光耀的精心设计下,新加坡成为东亚事务沟通与解决的桥梁,2012年9月,新加坡外长尚穆根指出,南海主权争议应该由个别声索国自行磋商解决,东盟不会介入,也不会支持任何一方,至2014年,李显龙在接受美联社的采访时仍力撑中国,表示注意到中国强调其主权宣示是以国际法出现之前的历史为基础,并强调,“我相信(中国的)这个论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到了2015年伊始,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生明显变化,其国防部长黄永宏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中国需要解释其在南海的行动以及如何遵守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他认为各国应该遵照国际惯例,在合法框架上采取“务实措施”,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维文则与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多个域外国家进行了接触,强调在南海“确立法治的重要性”,2016年,李显龙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亚洲所有国家都“欢迎美国在亚洲的更大存在”,再次表明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已经逐渐偏离了原有的中立和居中斡旋位置。
无可否认,南海局势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东盟“置身事外”已成为历史,目前从各方合意来看,域内国家借助东盟平台达成统一口径、从而将东盟作为与强邻中国就南海问题进行沟通的重要平台,正在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当中客观存在的一个发展趋势,而随着美国对南海的介入程度直线升级,各域内争议方的态度及行动方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当前南海局势不再是六国七方之间的“混战”,而在美国策动下,中国被迫更多地承担了风暴眼的角色。
从维文在会前就南海问题发表的言论看,新加坡当前似乎有意统合东盟,成为东盟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代言人,面对全然不同的局势,新加坡改变策略并不令人意外,除此之外,在国父李光耀去世后,新加坡的内政外交方向也势必发生一些微妙变化。然而,地处东西方夹缝间的“城市国家”新加坡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地位和发展,除经济政策得宜之外,李光耀数十年来坚持不变的“平衡外交”功不可没。考虑到新加坡自身国情条件,背离平衡方针极有可能将危及半个世纪以来新加坡“以小博大”的外交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