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来临 看看中美领导人迥异的父子情(图)

父亲节来临 看看中美领导人迥异的父子情(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世界不少国家的父亲节,对于中美国家领导人而言,人们提起更多的是如何对待子女得父亲形象。然而,他们与自己的父亲如何共处,又会给人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触。

  习仲勋忘年交讲述习家感人父子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的父亲习仲勋曾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不满21岁就担任陜甘边区政府主席,被毛泽东称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领袖”。他从1962年起受到冤屈,长达16年之久,但始终不向逆境低头,还勇于坚持真理,为受株连的同志仗义执言、澄清事实。

  2013年3月18日,作者杨屏在《快乐老人报》第16版发表了一篇《习仲勋忘年交讲述习家感人父子情》的文章,记述了习近平的与父亲的习仲勋的一些细节。

  

父亲节来临 看看中美领导人迥异的父子情(图)

  习近平(右一)与父亲习仲勋(中)合影(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想儿子哭了两个多小时

  习近平肯定不会忘记:1976年7月20日,父亲习仲勋把他从北京召到了河南洛阳。但是,习近平肯定不知道,此前一个月的那天晚上,老爷子因为想他,竟会当我面哭了两个小时都不止。

  1975年10月13日,我在洛阳拖拉机厂子弟中学高中毕业后,下乡至郊区南村大队。刚解除监护不久、被下放到洛阳“养病”的习仲勋老爷子,只要天气适宜,早上和下午都来南村散步。从相见到相识,到成为他“亲爱的小朋友”(1977年3月26日,他在写给我的信中这样 称呼我),我们是当时南村人都知道的忘年交。

  1976年6月某日晚上8点多,我在拖拉机厂家属区的家中吃完饭后回南村,途中拐到了习老爷子的住处。他当时住在洛阳耐火材料厂家属区,一室一厅,连厨房厕所都加起来,总面积大约将近40平方米。

  我进他家门,习老爷子反常地低头坐在八仙桌的旁边,没有看我,也没有打招呼。桌子上摆了一碟油炸花生米,一个杯子,一瓶白酒。

  当我仔细看他的脸,一下子傻了:老爷子一脸泪痕!老爷子没等我问他怎么回事,吩咐我去厨房拿个杯子来跟他一起喝酒。我问他为什么喝酒?就在这一瞬间,老爷子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缓了好长时间,说出的话很慢,而且泣不成声:“今天是你近平哥哥的生日,你来陪我喝点酒,给他过个生日。”说话间,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滴落在桌子上。

  边哭边重复说对不起孩子们

  老爷子给我倒了酒,马上就跟我碰杯。酒没有下肚,他眼泪又涌出来了。放下酒杯,他用两只大手盖住整个脸,擦了好几遍眼泪。抬眼看着我说:“你爸爸比我好哇,把你照顾得这么好。我也是当爸爸的,因为我,你近平哥哥可是九死一生啊!”在习老爷子激动不已的

  讲述中,我得知习近平年少时,经受过非人的折磨。

  “文革(专题)”开始时,习近平刚13岁,只因为说了几句反对“文革”的话,他本人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1969年1月,未满16岁的习近平到陕北延川县梁家河生产大队插队,那里艰苦到习近平总是因为饿,因为冷,而无法入眠。弟弟习远平去看他时,仅一天就起了浑身水

  疱,原来,习近平为防跳蚤咬,在炕席下洒了厚厚一层666粉(一种剧毒农药,伤害身体),他一年四季就睡在666粉上。

  习近平不断地对弟弟说对不起,并叮咛回家绝对不许告诉妈妈。回家后习远平还是告诉了妈妈,因为他自己浑身烂得血肉模糊的,妈妈一眼就看出来了,母子抱头痛哭。

  那天晚上,习老爷子一边哭着,一边重复地说着对不起孩子们,对不起家里所有的人。

  “他们两个将来走的不是一条路”

  老爷子哭了两个小时还不止,我知道要解决问题,必须让他尽快见到习近平。于是,我就煽动他写信叫习近平来洛阳。老爷子犹豫再三,终于点头了。

  1976年7月18日早上,习老爷子把我叫到家里,给了我一个特殊的任务:两天后近平到洛阳,远平也跟着来。“你把远平给我领出去玩儿,我要跟近平谈话。”这是老爷子对我说的原话。7月20号早上8点半,我奉命赶到习家,带着习远平出去看了场电影,将近中午12点钟

  返回习家。当时还未满20岁,在家排行最小的习远平一进门,连说带比划,滔滔不绝。别的人只有听的份儿。这时候,我明白了习老爷子让我把习远平带出去玩的原因。

  两兄弟走后,我说老爷子偏心眼,他居然没有否认,他说了下面的话:他们两个将来走的不是一条路。

  父亲嚼过的排骨儿吃得很自然

  父亲为儿子如此,儿子对父亲怎样呢?坦白地说,我和习近平可以说从来没有任何接触。所以,习近平作为儿子对父亲的孝顺之情,我只能举亲耳所闻的一个例子。

  1989年春节前夕,习老爷子健康状况日益让习近平忧心忡忡,在福建宁德书记任上的他,请假携妻子彭丽媛陪父亲去了西安。一路上,习近平反哺般地侍奉着父亲。原陕西省石油公司副总经理曹耀斌向我讲述了这么一件事情:“我们请老爷子吃饭,上了道蒜香排骨,老爷子嚼了嚼,嚼不动,我就检讨,说这菜没做好。劝老爷子不要吃了。老爷子说,诶,这怎么能浪费!就夹给了坐在他右手边的习近平,习近平马上就吃下去了,非常自然,一点停顿都没有。”上一页 1 23下一页分享此页面

  真实的奥巴马父亲: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混蛋

  贝拉克·奥巴马,以黑人身份当选美国总统,早已成为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人之一。然而,他的父亲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却并不为多少人所熟识。美国《新闻周刊》2013年曾刊登文章,介绍了由萨莉·雅各布斯撰写的传记《另一个奥巴马》,向人们揭示了现任美国总统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节来临 看看中美领导人迥异的父子情(图)

  真实的奥巴马父亲(资料图)

  才华横溢、雄心勃勃的“混蛋”

  在这本传记的开头部分,奥巴马的一名儿时玩伴回忆到,老奥巴马经常会厉声呵斥他,说他“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老奥巴马还曾冲进夏威夷大学文学杂志主编的办公室,无故指责杂志中的一篇诗歌“不值一读”。肯尼亚一名政府官员则回忆道,老奥巴马会“用拳头猛击桌面”,声称自己的对手“对数学或经济一无所知”。老奥巴马还会把同事称为“智障人士”,正如昔日的同事、现任夏威夷州州长尼尔·阿伯克龙比所说,老奥巴马“每当遇到不如他的人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毫不犹豫地就会出口不逊。 ”

  根据雅各布斯收集到的关于老奥巴马的资料,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作为一个酒鬼,老奥巴马多次酒后驾车酿成车祸摔断腿,却还逼着朋友们为他掩饰酗酒的恶习;工作方面,他对待任何工作都是随随便便,还常常说不干就不干,多次被“炒鱿鱼”。个人生活方面,老奥巴马也是风流成性,先后抛弃几任妻子——前往美国时,他抛弃了第一任妻子;离开夏威夷去哈佛大学求学时,他又抛弃了第二任妻子、奥巴马的生母安·邓纳姆;第三任妻子露丝·贝克跟着老奥巴马去了肯尼亚,结果也遭到他的虐待。

  当然,如果老奥巴马仅仅是这样一个坏事做尽的混蛋,那么即使他的儿子是美国总统,也不会有人会关注他的传记。事实情况是,与奥巴马一样,老奥巴马其实是个才华横溢、充满雄心壮志的理想主义者。他能够摆脱自己出身背景的限制,离开非洲到全世界最好的学校之一求学,就已经说明了他的才华。离开校园后,老奥巴马还曾试图进军政坛,不过遭遇了惨痛的失败。相比之下,他的儿子则在政坛获得了巨大成功,荣登美国总统宝座,两人截然不同的成就,很好地诠释了“性格决定命运”。

  填补父亲的“缺席”

  奥巴马的生母邓纳姆后来嫁给了印尼石油公司的经理罗洛·苏托洛,并带着6岁的奥巴马跟苏托洛去了印尼。奥巴马在那里度过了4年童年时光。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不到10岁的巴拉克·奥巴马回到家,额头上顶着一个鸡蛋般大小的肿包。他刚与一名偷了他朋友足球的小男孩狠狠干了一架,结果被对方用石头砸了头。感觉委屈又丢脸的奥巴马在院子里找到了继父罗洛·苏托洛,并向他哭诉说:“这不公平。”继父只是轻轻地安抚他,几乎不发一言。

  一天之后,苏托洛拿着两副拳击手套出现,并把其中一副给了奥巴马。“你要记住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你自己,”苏托洛在开始教奥巴马练拳前这样说,“手要一直抬高,身体不断移动,但要放低,别让自己成为靶子。”奥巴马按照继父的指导灵活地跳跃腾挪,学习挥拳。不过一时的大意让他忘记了防护,而代价让他印象深刻。“我感觉下巴狠狠挨了一拳,然后我抬头看到苏托洛一脸大汗淋漓,”奥巴马回忆说。

  半小时后,筋疲力尽的父子俩走到一个池塘旁的水缸旁,汲水解渴。苏托洛向奥巴马娓娓道出了这堂拳击课的真正用意——让奥巴马学会如何在困难而危险的世界生存。“一些男人利用其他男人的弱点,他们之间就像国家之间一样。强壮的男人攫取弱小的男人的领土。他们让那些弱者为其劳作。假如那些弱者的女人很漂亮,强者同样会占为己有。”奥马巴在1995年出版的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中讲述了继父给他上的这一课。“你想成为哪种男人?”苏托洛这样问奥巴马。

  奥巴马当时没有回答,但在接下来40年里,他用自己的行动为继父的这个问题作答。当苏托洛告诫奥巴马“要保护自己”时,他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小小的奥巴马学会武装自己,坚定地向他选择要加入和掌控的世界迈进。

  事实上,奥巴马一上小学就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领袖风范”,尽管他在印尼只是个“外国人”。从一年级时,奥巴马就开始负责在进教室前维持秩序,“排队”、“看齐”、“立正”,同学们也很自然地听从他的指挥。他的一名女老师这样评价这个孩子:“他总想成为第一,站在最前面。从心理上来说,他有领导欲。”有时,奥巴马的朋友们发生争执时也会找他作仲裁。“他会抓住一个朋友的手,再抓住另一个的手,硬拉着他们握手,重归于好,”奥巴马在雅加达的一名儿时玩伴回忆说。

  奥巴马承认自己确实喜欢发号施令。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对妈妈和妹妹玛雅总是要求很苛刻。“我责备玛雅一整晚地看电视,而不去读我给她借的书。我还对我妈妈大讲道理,说她所工作的那样的国际组织和国外捐赠者让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依赖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奥巴马在不自觉地填补着父亲离开后留下的空位,不管是对母亲、妹妹还是对自己。

  并不愉快的父子相聚

  也是在10岁的这一年,奥巴马与他2岁时离开的父亲在夏威夷见了面,这也是父子俩生命中唯一的一次相聚。虽然老奥巴马并不是个负责任的父亲,但奥巴马从母亲和外祖父母口中听到的都是关于父亲如何才华出众、魅力非凡、抱负远大的故事。例如说起老奥巴马曾在国际音乐节上演唱非洲歌曲,母亲会说:“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个人都被他迷住了。”

  1971年圣诞节,老奥巴马跟着邓纳姆一起到夏威夷看望儿子。作为一名经济学家,老奥巴马还受到儿子学校的邀请前去作演讲。消息传来,奥巴马的反应不是骄傲,而是恐惧。因为他一直跟同学们吹嘘说,他来自非洲的王族,祖父是酋长,而父亲是个“王子”。“等我祖父一去世,我的父亲就会即位,”奥巴马这样说。事实上,老奥巴马来自肯尼亚西部一个贫穷的游牧部落,他们以放牛为生,住在土房子里,吃的是玉米、山药。

  一旦父亲站上学校的演讲台,奥巴马关于自己的“王族血统”的说辞就会不攻自破,想到这些几乎让他崩溃。“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糟了。我整天整晚的设想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情形……我的谎言暴露了,然后就要接受同学们无情的嘲笑。每念及此,我就仿佛神经遭受重创一样全身战栗。”

  这一天还是来了,当父亲出现时,奥巴马并没有向同学们介绍,而是坐在座位上僵硬地抬头盯着黑板看,直到父亲的演讲开始一段时间后,他才回过神来。老奥巴马讲到了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讲到他们部族长者为尊的传统,讲到年轻的男孩需要用猎杀狮子来完成成人仪式,还讲到肯尼亚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这些话题深深地吸引了台下的学生和老师,似乎没有人去深究他是否是个“王子”。坐在台下的奥巴马听到这些有何感受不得而知,但父亲的出色表现确实让他感到既骄傲又有些气愤——因为他的同学们从他父亲这里得到的和他一样多。

  除了这次令奥巴马心惊胆战的演讲,他和父亲还有一次相当不愉快的冲突。一天晚上,他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一个圣诞节的节目,老奥巴马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展现作为父亲的权威,他要求儿子关上电视去看书,两人开始发生争吵和对峙。“在与父亲相处一周后,我决定我还是更喜欢他远在天边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让我随心所欲的幻想,也可以在方便的时候选择忽视,”奥巴马说。很快,老奥巴马离开了,直到他1982年去世,父子俩都没再见过面。 上一页 1 23下一页分享此页面

   链接: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父亲

  侨报网此前曾在《看看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如何做父亲》一文中,记述了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对待子女的父亲形象。如今适逢父亲节,侨报网整理了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作为子女,如何追忆自己的父亲,以飨读者。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富农。因伤寒病去世,终年52岁。

  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说: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这时我家有15亩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60担谷。一家5口一年共吃35担——即每人7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25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7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12月版,第105~106页。)

  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小官吏。1942年7月,在重庆红岩办事处病倒去世,终年68岁。

  周劭纲曾捐正六品,有官衔无职务。周家没落后,为了生计先后在江苏、湖北、东北和河北等地给人当幕僚、家庭教师或文书、收发员之类,主要职业是师爷。

  1966年9月25日晚,在同红卫兵的一次彻夜长谈中,谈到父亲时,周恩来说:“从阶级成分看,他是个小官吏。”

  朱德的父亲朱世林:佃农。终年59岁。

  朱德在《自传》中评说父亲:“我家是穷苦佃农。为了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种了20亩地。……我亲生父亲对我很不好……父亲这一辈是四兄弟,也都种地,有的读书也不多,认识一点点字。家里一年四季的生活,都是忙着庄稼工作。”

  1919年,朱德任护国军旅长时,将父母接到泸州奉养。因“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此年10月27日,朱世林从泸州的返乡途中,病逝于重庆。

  刘少奇的父亲刘寿生:小地主,患肺痨病去世,终年46岁。

  刘寿生从父亲手上继承60亩田产,一半自家耕种,一半租给别人耕种,自己又租种别人15亩地,农忙时节雇几个零工。去世较早,1911年,刘少奇才13岁。刘少奇后来回忆说:“父亲虽然受过相当长时的教育,但他很勤劳,仍参加并指挥生产。”“由于父亲勤劳节省的结

  果,家庭经济逐年有很少的剩余。”

  邓小平父亲邓绍昌:小地主。终年50岁。

  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叙述:邓小平祖父早年“十分穷困,田无几分,地无几亩。”他为人俭朴,十分勤劳,不辞劳苦地积攒家业。”到邓小平父亲时,已积攒起十几亩地。邓小平父亲接手家业时,不再种田,而雇佣个把长工种地,因此成了个“小地主”。

  1936年,邓绍昌在从重庆回广安时在南充路上身中黑枪被杀,死因是谜。

  彭德怀的父亲彭民言:下中农。寿年不详。

  彭德怀在《自述》中说:“我是1898(戊戌年)旧历9月初十出生于一个下中农家庭。家有茅屋数间,荒土田地八、九亩,山地种棕、茶、杉和毛竹,荒土种红薯、棉花。伯祖父、祖母、父母亲并我兄弟四人,八口之家,勤劳节俭,勉强维持最低生活。……八岁时母死、

  父病,家贫如洗,即废学。……我满10岁时,一切生计全断。”

  彭德怀后来对人说:“父亲品德好,身材也魁梧。”彭民言在1925年前去世。

  胡耀邦父亲胡祖仑:佃农。终年72岁。

  胡祖仑幼年时家道中兴,胡家算是当地的富户。八、十岁时,生母、继母去世。14岁时,二继母与父亲胡成瀚先后离世。胡祖伦兄妹三人(妹妹11岁,弟弟祖淮才8岁)成为孤儿。从此家道中落。胡祖仑主要以挑煤贩卖为生。48岁时仍然以挑脚为生。1954年5月在北京病

  逝。

  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茶庄老板,终年59岁。

  胡静之早年继承家业,在江苏省泰州姜堰打理茶庄,经常在泰州和姜堰之间走动,为人十分谦和。在此之前,胡家在这里世代经营,到胡静之时,已经是第四代。

  胡源泰的开创者胡允源是安徽绩溪人,在绩溪的地方志中记载,胡允源年轻时家境贫困,从安徽绩溪来到江苏东台,从专门采购徽州名茶的水客做起,一直到将胡源泰茶号发展成了在三泰地区(泰州、泰兴、姜堰)响当当的字号。建国后,因为实行公私合营,胡源泰茶号被划归当地供销社。胡静之1978年去世,终年59岁。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