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自爆亲历政治暗杀 惊动中共高层(图)

吴建民自爆亲历政治暗杀 惊动中共高层(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972年初,临近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有媒体 透露风声,说有人会对中国驻联合国人员下毒手。代表团随之也接到一些恐吓,于是提高了警惕,连周末的“放风”也取消了。所谓放风,就是可以到美国的街道 上、公园里走一走,但不能单独行动,必须两人以上结伴而行,互相“看护”。虽然中国代表团提高了警惕,但凶手依然得手,而当时吴建民(专题)正是这次暗杀事件的亲 历者之一。本文摘自《吴建民谈外交》,作者吴建民,中信出版社出版。

  

吴建民自爆亲历政治暗杀 惊动中共高层(图)

  吴建民车祸遇难被警方认定单方交通事故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我和施燕华分别担任法 语、英语译员。当时,美国方面对中国代表团的安全还是很重视的,特派了警察在我们包下的罗斯福酒店第14层昼夜值班,24小时不间断。每班两名警察,他们 面对电梯而坐,监视着每个从14层楼电梯出来的人,绝不允许受邀之外的人进入。代表团给警察们空了一个房间,使之可以轮流在里边休息。

  许多媒体记者因为不能进入酒店的14层,就常守候在酒店餐厅里,搅得中国代表团人员无法正常用餐。酒店遂为我们专门新辟了就餐处,并派保安严防。这样过了两个月,也没出过什么问题,大家感觉还挺安全的。

  但到了1972年初,临近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有媒体透 露风声,说有人会对中国驻联合国人员下毒手。代表团随之也接到一些恐吓,于是提高了警惕,连周末的“放风”也取消了。所谓放风,就是可以到美国的街道上、 公园里走一走,但不能单独行动,必须两人以上结伴而行,互相“看护”。

  为了改善除了到联合国开会就整天憋在酒店里的单调生活,常驻领导决定放部电影娱乐一下。那晚在酒店走廊里放电影的是公务员王锡昌,他曾在驻匈牙利使馆工作,我俩还认识。没想到,在看电影的当晚到第二天凌晨之间他就出事了。

  第二天早晨,一向早起为大家服务的王锡昌没有露面。开 始大家以为他昨天累了,让他多睡一会儿。但是到了快10点钟他还没有露面,有人就给他房间打电话,没有人接。大家就去敲他的房门,许久也没人应。后来酒店 服务员拿钥匙开了门,发现里面的铁链子还挂着,冲开门一看,王锡昌仰卧在床上,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

  此事被立即汇报到北京周恩来马上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亲自做出指示:

  要代表团领导立即同美方交涉,表明事情发生在中美关系解冻之际,美方对查清此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细心的周总理还专门指示代表团,死者的尸体不能火化,务必等查清后再做处理。

  常驻代表黄华随后约见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向他递交了正式照会,要求美方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美国国务院接到报告后,责成纽约(专题)市警察局进行调查。法医对尸体做了解剖后发现,死者血液中含有致人死命的尼古丁。在检查王锡昌卧室的器皿和用具时,发现在暖瓶、茶杯里都有尼古丁。

  显然,这是蓄意谋杀。凶手将尼古丁投放到王锡昌的暖瓶 和茶杯里,导致他在饮水后中毒身亡。但当班的警察追述,并未发现有陌生人进入中国代表团驻地。调查周围环境后发现,王锡昌住房附近有个货物电梯,这里恰恰 是守卫观察的死角。王锡昌在放电影时没锁房门,我们推测凶手是在代表团全体人员看电影时,从货梯上楼,进入了王锡昌的房间。

  中方要求追查凶手,予以严惩,但美方调查了很久也没能 查出凶手,此事终成悬案。但据代表团内部分析,行凶的主使者有三种可能:一是台湾(专题)方面,一是苏联人,一是美国的右翼分子。这么做的目的是破坏中美接触的势 头,给尼克松访华制造麻烦。而当时最不愿看到中美关系改善的,是苏联人。

  根据国内指示,王锡昌的遗体在美火化,骨灰放在一个深黄色的铜盒里,由信使带回国内。王锡昌后被追封为烈士。

  调查这一命案的那段时间,整个代表团的情绪都受到了影响。从此大家回到酒店,喝水格外谨慎小心。喝水要喝新鲜的,许多人宁愿喝凉水。如果喝茶,也要现接水现烧开,热水瓶里的陈水绝对不用。

  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代表团成员非因公更不能随便外出了。全部空余时间大家都消磨在酒店里,收看美国电视几乎成了唯一的娱乐方式。也正因如此,在纽约常驻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连其大致地貌都弄不清楚。

  后来,中国代表团买下曼哈顿66街166号林肯广场对面的一座10层大楼作为永久性住所。这是一家汽车旅馆,有200多个房间。驻地大门依然由美国警察看守,24小时值班。此外,代表团自己的人也要值班,主要是懂外文的人值班,从晚上7点到次日凌晨6点。

  代表团搬进大楼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楼内进行彻底的 检查。因为买下这栋楼后,原来的楼主提出要我们暂缓一周搬入,说是为了安全要进行清扫以除隐患。代表团猜测这一安排别有目的。检查后果然不出所料,在楼内 房间的灯具、门把手、天花板、卫生间内,竟然发现了200多个窃听器。

  因为担心楼内的窃听设备可能没清除干净,后来代表团的内部会议,常到楼内的地下车库里去开。

  我的视力一直不错,有一次在新驻地楼顶锻炼身体时,突 然发现西边一座楼里好像有摄影镜头对着我们。原来一些媒体记者紧跟我们住进了大楼西面一座更高的楼里,还架起了照相机、摄影机,镜头居高临下地对着昔日的 林肯汽车旅馆。有几次,我还真在美国《生活周刊》《新闻周刊》等杂志上发现了自己跑步锻炼的身影。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