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印度长期存在着严重的卫生问题。脏乱差简直就是所有印度村庄的代名词。对于外界来说,印度有多脏,似乎已经不算是奇事了。
但正是在这样一个印度,出现了一个以干净卫生而闻名全国的村庄。这个村庄更是曾被《探索》(Discover)杂志印度版评为2003年亚洲最干净的村庄和2005年印度最干净的村庄。在今年5月,总理莫迪在公开场合大赞它是“亚洲最干净的村庄”,进一步让其名声大噪。日前,BBC记者凯里·菲利普·巴达尔探访了这个名叫Mawlynnong的村庄。
一名妇女正将清扫的垃圾扫入锥形簸箕
在印度东部村庄Mawlynnong,保持卫生是人人都认真奉行的习惯,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耄耋老人都不例外。位于梅加拉亚邦的这个600多人的小村庄以印度最干净的村庄而闻名于世。对印度而言,这的确值得大书特书。
在印度大部分地区,司空见惯的是丢弃的瓶子和皱巴巴的食品包装纸,还有混杂着的牛粪,情况甚至会更糟。正因为如此,印度总理莫迪才于2014年10月发起一项雄心勃勃的“清洁印度行动”计划,旨在到2019年甘地150周年诞辰纪念日时,让印度各大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Mawlynnong的住宅都很简单,通常用竹子和金属制成,他们的院子也都格外干净
而在这次清洁浪潮中,Mawlynnong已经一马当先。在《探索》杂志印度版的评选中,该村庄被评为 “2003年亚洲最干净的村庄”和“2005年印度最干净的村庄”。在2015年的一次广播讲话中,莫迪将Mawlynnong称为梅加拉亚邦最干净的村庄和全国卫生典范。
而最近一次,在2016年5月的一次政府庆祝活动中,莫迪强调,Mawlynnong是“亚洲最干净的村庄”。这令这个小村庄名声大噪,成为当地的传奇和骄傲。
Mawlynnong一瞥
走进村庄,所有的常见垃圾都踪迹全无,令人不可思议。那么,在一个长期存在卫生问题的国家,怎样才能让社区成为清洁卫生的典范呢?答案似乎是,卫生要从娃娃抓起。图为该村一名妇女正将清扫的垃圾倒入锥形垃圾桶。
11岁的Deity Bakordor大约在早晨6:30开始新的一天。与村子里其他孩子一样,美化村庄也是她要从事的日常事务。上学前,孩子们会用起绒草做的扫帚清扫街道上的落叶和垃圾。孩子们还要负责倒空垃圾箱。垃圾箱为手工编织的锥形篮筐,在村庄各处星罗棋布,漂亮得出乎意料。
孩子们会将有机垃圾与可燃垃圾分开。树叶和其他生物可降解垃圾被埋起来(最终作为化肥使用);其他垃圾则被拉到离村庄很远的地方烧掉。另外,村子里还有专门的园丁负责维护步道两边的公共花草树木,使得在这里散步令人格外愉悦。
11岁的Deity Bakordor
BBC记者巴达尔问Bakordor,她是否愿意生活在这样一个干净的地方。她害羞地点头。我又问,如果有游客在地上丢垃圾,她会怎么做呢?她回答,她不会直接对游客说什么,但她会将垃圾捡起来。
Bakordor说,在Mawlynnong,孩子们和大人都要参加日常清洁工作,每逢周六,村子领导人还要分配为村子公益而完成的“社会工作”。对她而言,就是帮助打扫自己的学校。这种体系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这已成为村里的规范。维护清洁卫生在这里的良好生活中深入人心;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做的。
孩子们在该村整洁的街道上玩耍,这里的卫生每天都有孩子和专门的园丁维护
巴达尔悄悄观察这家人的户外烹饪区,想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Bakordor的祖母Hosana将通往他们两居室住处的帘子掀开。当然,到处都完美无瑕,地板干净,餐具闪闪发光,床铺叠得整整整齐齐。那么,这种讲究卫生的习惯从何而来呢?没有人确切知道,但据向导 Shishir Adhikari 所言,它来自130多年前爆发的霍乱,当时鼓励通过加强卫生控制霍乱的传播。早期的基督教传教士可能也帮助实施和鼓励了这种做法。
村里的垃圾桶
村民们为卡西族,这是一个传统的母系社会。向导Adhikari和巴达尔都推测,也许在女性发挥主导的社会,家庭和环境都会井井有条,这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家庭主妇Sara Kharrymba表示,“1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都是基督徒,我们从老人那里学会讲究卫生。我们将这种技能传给孩子,从他们再传给下一代。”换言之,讲究卫生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长期传统。她说,Kharrymba的一天从打扫整个住所开始。
在聊天时,她笑着望向六岁的女儿Sanjanai——她正在废塑料袋制作的秋千上欢快地荡着。塑料垃圾该怎样处理依然是个大问题,因为燃烧塑料袋是有毒的。材料往往被重复利用,废旧容器会被用作花盆,废塑料袋会被制成秋千。
6岁的女孩正在屋外回收材料制作的秋千上玩耍
Kharrymba说,“我的孩子知道这里和别处不同,”她补充说,她的孩子还没有出过村子,但“有时候到访的客人会讲起外面的情况。”她还说,村里家家都有厕所,她的孩子们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她停下来,凝望着屋外的小池塘,那里的水清澈透明。她说,“我为在这里生活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