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当地时间6月24日早晨,英国(专题)“脱欧”公投结果出炉,“留欧”获16,141,241票,“脱欧”则获17,410,742票,“脱欧”派以51.9%的支持率击败了“留欧”派,一度被外界认为是英国为从欧盟谋求更多利益的“扭捏作态”,或成为对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大一击。而对于一直将英国作为重要贸易伙伴并借其打开欧盟大门的中国,面对这样的结果,会遭受怎样的冲击?又该如何应对?
英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可以先从一组数据分析。据美国企业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统计,在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共向英国投资292.2亿美元;而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预计,截至2025年,中国对英国的投资总额将达到约1,190亿美元。
相比之下,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的德国却又着天差地别。据贝塔斯曼研究报告,2003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仅为2,500万美元,2011年增加到5.12亿美元,2012年是6.26亿美元,几乎连英国的零头都不到。
而英国此次“脱欧”在节省约占0.3%至0.4%GDP的年预算摊派费、减轻移民(专题)压力等利好的同时,也将给英国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损失,从经济增长来看,有机构预测,“脱欧”将使英国损失1%至9%GDP。而这对中国而言,将造成海外投资回报的损失。
而此次的脱欧造成英镑汇率大跌,短期内在外汇市场,美元将会因此升值,进而带动人民币(专题)兑美元贬值。有经济学家称,英国脱离欧盟可能还会造成金融市场恐慌,导致中国内地资本外流,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挑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管理。而近年来,伦敦着力推进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仅在2015年,中国财政部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国债;中英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扩大互换规模;中国人民银行在伦敦发行50亿元人民币计价的央行票据。伦敦已经成为仅次于香港(专题)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然而一旦英国脱欧,这项货币红利就不复存在,人民币通过英国在欧洲推广的战略所带来的成本也大大增加。
除了上述问题,对中国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一直当作中欧交流中转站的英国一旦“脱欧”,中欧之间的经济、政治合作可能会受到冲击。2016年6月欧洲议会议员刚以压倒性票数反对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欧洲现有的73项反倾销措施中有56项都应用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可以说,在一向对中国持抵触情绪的欧盟中,英国这一润滑剂的作用不容忽视。有观点认为,英国此次“脱欧”,就意味着中国同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的欧盟之间的交流缺少了一个有力的中间人。
那么,面对这样的难题,中国该如何应对呢?综合近几年来,中国相关的行动和表态,不难发现,中国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少了一个中间人,就再找一个,或者直接和欧盟对话。
深知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中国,在处理中欧关系上,手里不只有英国这一个砝码。在德国总理默克尔2016年访华之际,就有舆论指出,北京以高规格对其进行了接待,同时还就“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议题,向作为欧盟老大哥的德国表达了意向。中国官媒新华社在报道默克尔访华之行时,以“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形容中德;而两国构建的总理级政府磋商机制更成为了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独树一帜。
英国脱欧,留欧派选民表情沉重 (图源:Reuters/VCG)
此外,目前中国已是德国在欧洲之外第二大出口市场。2014年中德贸易额相当于英、法、意三国对华贸易额的总和,德国也是对华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最多的欧洲国家。而2015年中德关系的发展表明,到2015年年底,德国仍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经贸和技术合作伙伴。
而早在2014年,中国主席习近平(专题)访问欧盟总部,创造了中国首位最高领导人访问欧盟总部的历史。在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会谈时,习近平提出了“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理念,双方更是发表《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时隔一年,在2015年举办的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则决定对接双方发展战略,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提供蓝图。
近日,欧盟也释放出同中国进行合作的利好信号。6月22日,欧洲联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与欧洲委员会签署协定,旨在在进一步深化欧盟同中国的关系,挖掘中欧在经贸、外交与安全及国际事务等领域的合作潜力,指导欧中关系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这也被舆论视作是欧盟抽调英国手里的中国牌的一个战略。
无论英国和欧盟是分是合,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谋求和两方的共同合作。正如中国外交部23日回应“是否不愿意看到英国脱离欧盟”时称:“中方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愿意看到一个团结、强大、稳定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方重视同英国的关系,愿与英方继续开展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相信一向谋求“共赢”局面的中国,将会力图寻找到一个三方和谐共存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