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京7月1日电菲律宾南海(专题)仲裁案仲裁庭书记处6月29日称,仲裁庭将于7月12日公布关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实体问题裁决。对此,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对此案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强制仲裁。应菲律宾单方面请求建立的五人临时仲裁庭,选定常设仲裁法院作为该案的书记处。此后,仲裁庭和菲律宾不顾中国一再反对,执意推进仲裁程序并作出裁决。那么,这五人临时仲裁庭成员都有谁?仲裁庭如何形成?
【五人都是谁?】
根据仲裁庭书记处公布的消息,五人临时仲裁庭包括:
托马斯·A·门萨(加纳)↓↓
托马斯·A·门萨1931年5月出生,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
让-皮埃尔·科特(法国)↓↓
让-皮埃尔·科特1937年10月出生,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
斯坦尼斯瓦夫·帕夫拉克(波兰)↓↓
斯坦尼斯瓦夫·帕夫拉克1933年9月出生,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
阿尔弗雷德·H.A.·松斯(荷兰)↓↓
阿尔弗雷德·H.A.·松斯1948年10月出生,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教授。
吕迪格·沃尔夫鲁姆(德国)↓↓
吕迪格·沃尔夫鲁姆1941年12月出生,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
五人中,阿尔弗雷德·H.A.·松斯是一名教授,其余四人都是国际海洋法法庭现任或前任法官,其中托马斯·A·门萨是临时仲裁庭主席。
【怎么组成的?】
按照程序,国际海洋法法庭时任庭长柳井俊二在接受菲律宾2013年1月强行提出的仲裁案后,于当年5月组成由五名专业人士组成的仲裁庭。
菲律宾方面指派国际海洋法法庭现任法官、德国人吕迪格·沃尔夫鲁姆在仲裁庭中代表菲律宾;由于中方不参与仲裁,因此剩余4人均由柳井俊二指派。
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临时仲裁庭的“第六人”——柳井俊二。
柳井俊二现年79岁,在日本外交部门工作40多年,曾任日本外务省次官和驻美大使,2005年成为国际海洋法庭法官,2011年至2014年担任国际海洋法庭庭长。
柳井出任庭长时,与日本存在岛屿领土争端的韩国就曾表示过担忧。此前,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把竹岛(韩国称“独岛”)主权争议提交国际海洋法庭,柳井当选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韩国将更加警惕日本利用国际司法机构干预岛屿主权争议,更加排斥国际海洋法法庭。
柳井被认为是日本右翼鹰派人物的代表,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设立的私人咨询机构“安全保障法制基础再构筑恳谈会”的主席。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6月29日就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声称将于近期公布所谓最终裁决发表谈话时再次强调,再次强调的是,仲裁庭对本案及有关事项无管辖权,不应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美国国务院前法律顾问亚伯拉罕·索费尔日前参加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南海仲裁案与国际法治研讨会上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仲裁庭不可就主权问题作出裁决,中国也已按照《公约》规定将海域划界等问题排除强制仲裁,所以中国不参加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仲裁案有坚实的法律依据。国际条约允许主权国家保留某些争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如果国际司法或仲裁机构不接受主权国家的合法行为,也会对国际条约造成伤害。(记者杜健,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