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图为仲裁小组五名成员,左起:荷兰籍法官松斯、德国籍法官沃尔夫拉姆、首席仲裁员迦纳籍法官门萨、波兰籍法官波拉克,以及法国籍法官柯。 (中央社)
南海(专题)仲裁案结果今日公布,图为国际海洋法法庭。 (Getty Images)
南海仲裁案12日公布结果,图为荷兰海牙仲裁法院。 (欧新社)
菲律宾针对中国提出的南海仲裁案,设于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将于12日公布结果,仲裁决定影响深远,南海案仲裁小组五名法官的背景与组织,也成为外界好奇的焦点。
菲律宾政府于2013年1月22日单方面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由于北京拒绝参与仲裁,于是由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柳井俊二指派与协调,完成筹组五人仲裁小组。
以下为这五名仲裁员的简介:
1)首席仲裁员、迦纳籍法官门萨(Thomas Mensah):现年84岁,1996年至1999年出任国际海洋法法庭首届庭长,门萨为知名国际海事专家,获得诸多国际海事奖项及荣誉,参与过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孟加拉与缅甸的划界案,以及常设仲裁庭的孟加拉与印度的海洋争议。
2)德国籍法官沃尔夫拉姆(Rudiger Wolfrum):1996年起即为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法官,曾担任门萨的副庭长,沃尔夫拉姆于2005年至2008年获选为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庭长,现为德国国际法协会的会长。他是菲方指定的仲裁员。
3)波兰籍法官波拉克(Stanislaw Pawlak):由于中国拒绝参与仲裁,柳井俊二于是指派波拉克作为中方仲裁员。他从2005年10月起即是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成员,曾任波兰驻联合国大使,1985年曾率领波兰代表团与苏联谈判海域划界事宜。
4)法国籍法官柯(Jean-Pierre Cot):曾是欧洲议会的议员,2002年起为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法官,2008年至2011年任海洋环境争端分庭(Chamber for Marine Environment Disputes)的庭长,也参与过国际法院多宗领土争议以及划界案,如喀麦隆对奈及利亚的边界纠纷、罗马尼亚对乌克兰的黑海划界案等。
5)荷兰籍法官松斯(Alfred Soons):乌得勒支大学国际法教授,曾任荷兰国际法协会的会长、荷兰外交部公共国际法常设咨询委员会主席。他参与了「北极日出号」案、马尔他对圣多美普林西比的「Duzgit Integrity」号油轮争议的仲裁。
海牙国际仲裁法院针对南海争议即将在12日宣布裁定,各方专家认为仲裁决议无助和平,至少短期内反将会加剧局势紧张,甚至中方可能宣布设置南海防空识别区,并在黄岩岛兴建工程。
华府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亚洲海事透明计画主任波林上个月即在一项讨论会表示:「北京愈来愈可能在陆地或海上以某种方式报复,借以凸显它不接受仲裁约束;它也将寻求惩罚菲律宾不撤回仲裁案。」
他认为中国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它控制的黄岩岛展开造岛工程。因为这将在离马尼拉仅190海里处制造出中国控制的大岛,不仅冲击环境,在法律上、外交上也会制造麻烦。
波林说,菲律宾在南沙群岛的仁爱礁用一艘报废的船舰「坐滩」,中国也可能恢复对它封锁。北京也可能宣布设置南海防空识别区,或派喷射战斗机进驻新建跑道的南沙诸岛。
柏林梅卡多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艾德认为,美国可能展开外交大动作对付中国,并更加定期派海军通过本地区,增强它所要求的全面自由航行。本地区其他国家可能也觉得必须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出他们的仲裁案。
相当讽刺的是,如果海牙法院裁示强烈不利菲律宾,譬如说中方坚持的九段线有理,或是说仲裁庭不能裁决谁是岛、谁是礁,则其效应恐怕都一样,会让中国在南海地区日益强悍。
不过,有些分析家期待中国及其他南海声索国长期下来会坐上谈判桌,以仲裁法院的裁决做为部分依据交涉。
国际法专家孔杰荣最近在部落格撰文表示,仲裁法院宣布仲裁结果后某时点,当事国将以仲裁法院裁示为基础恢复谈判。为保住中国颜面,日后若出现任何协议,可以不提仲裁法院的裁示。
菲律宾外长日前曾表示,菲国希望在仲裁结果宣布后尽快与中国直接谈判。新任总统杜特蒂也表现得比前任总统更愿意和中国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