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萨德(专题)入韩引发中国激烈反应,《人民日报》和《军报》接连两天发文批韩国,有中国学者也表示,韩国部署萨德是乘人之危,是小人行为,中国将从军事、经贸等行动上让韩国尝到苦头。
综合媒体7月31日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认为,部署“萨德”并非韩国所谓的保护自身安全问题,而是一个完全倒向美国的战略选择。事实上,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的真正目的是保护美国驻韩军事基地以及美军未来在朝鲜(专题)半岛登陆地带的安全。韩国政府明知这个事实,但它欺骗本国民众,搪塞中国这个战略合作伙伴,损人而不利己。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称,第一,韩国只考虑自身所谓安全利益,没能适当顾及中国安全利益。第二,它没有顾及中韩关系大局。最近几年中韩关系发展良好,中方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另外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也做出重要贡献,韩国显然也没把这一点考虑进去。第三,韩国此时决定部署“萨德”有乘人之危嫌疑,有点“从背后捅中国一刀”的意思。在东方文化中,乘人之危是让人厌恶的小人行为,韩国这样做不仁不义。作为主权国家,韩国声称出于所谓国家安全考虑做出部署“萨德”的决定,那么同理,中国也有基于自身国家安全考虑对“萨德”做出反应的权力。
军事上不能软
几位中国学者也给出了如何报复韩国的手段,杨希雨认为,中国在军事上也不能软,至少要针对“萨德”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萨德”反导系统配套的X波段雷达的干扰和监视;二是加强自身反导能力建设,同时加强战备,保证能在战时的第一时间打掉美韩前沿反导系统的雷达系统。到那时候,我们无须再顾及中韩关系,因为保护自身国家安全是每个国家必须做的,这也符合国防透明度规律,即当对方挑起对抗,我必有所回应。
萨德入韩将引发中国强烈反制(图源:Reuters/VCG)
吴心伯则表示,“萨德”一旦在韩部署,中国就需重新评估来自朝鲜半岛的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在军事上反制“萨德”入韩,中国需把平时和战时都考虑进去。平时,要把“萨德”尤其是其雷达监视和情报收集对中国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对雷达对我覆盖范围内的军事部署和战略目标做出相应调整和保护。战时,则要考虑在必要时对“萨德”本身进行摧毁性打击,不能让它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平台。
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小卓称,中国必以多种手段予以防范和反制。比如,可发动电子战,对“萨德”的预警和制导雷达实施强烈电子干扰。再如,借助隐身技术等提高导弹突防能力,采取中段或末端机动变轨等方式,欺骗“萨德”的动能拦截器。又如,必要时可使用巡航导弹对“萨德”部署基地进行打击。以上说的还只是如何使用现役武器装备。若从发展的角度看,反制“萨德”的手段还会更多。中国至今已7次成功试验10倍音速的超高音速导弹,类似新型武器若服役,将使包括“萨德”在内的现有反导系统一夜过时。
经贸上让韩国吃痛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则着重强调经贸惩罚,我们要向韩国表明不惜让中韩经贸“硬着陆”也要反制“萨德”入韩的意志和决心,直接在游客入韩、技术性壁垒限制等领域采取行动,让韩国民众感受到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寒意。而若韩国未来在“萨德”问题上采取有诚意的举动,相应措施将会放松或解除。
同时,还要在地方层面对韩国进行定向制裁,将双边友城、经贸关系、人文交流暂时搁置。另外韩国的财阀政治与大企业对政治影响明显,因此对相应企业与团体也须做出制裁。对与“萨德”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有关联的韩国退役将军及其企业,以及三星、现代等军工企业,均可进行定点制裁,限制这些企业在华经营活动并将这些压力传导至韩国政府。
吴心伯则坚持,经济反制首先会从民间层面体现出来。比如,现在韩国是中国游客最重要的海外目的地之一,但“萨德”进入后将引起中国民众不满,中国游客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抵制韩国游。事实上,这个事情已在慢慢发生,这是民间自觉行为。再如,韩国现在非常看重中国市场。但以后韩国化妆品甚至韩剧等门类产品出口到中国后,很可能遭到中国消费者抵制,这也将是民间自发行为。
而在政府层面,虽然暂时不会对中韩自贸协定做出重大调整,但中国一定会放缓或搁置经贸领域一些重要磋商,甚至包括韩方与“一带一路”对接的一些重大项目都将面临重新评估。
在国际舆论上严厉揭批韩美
杨希雨认为,中国有必要在国际舆论上严厉揭批韩国这种逆道义而行的做法。事实上,韩国过去曾考虑引入以色列“铁穹”反导系统,鉴于以色列与韩国在防务方面的相似性,“铁穹”系统对韩国的适用度高达90%。但就是为追随美国,韩国弃“铁穹”不用而选择根本不能保护自身安全的“萨德”,这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是其在亚太的重要一步(图源:Reuters/VCG)
“萨德”问题已经无可避免地摧毁中韩互信、伤及双边关系。既然如此,中国可以切断与韩国在朝核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坦白来说,中国完全可以承受不与韩国在地区问题上合作,但对韩国而言,这种代价则将不可承受。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越长,韩国遭受的损失也将越大。
郑继永称,这种外交欺诈严重损害中韩外交互信与默契。朝核问题的根源与起点在美国、朝鲜和韩国,中国在此问题上承担大国责任,在历次会谈中与各方坦诚相见,积极提供方案。朝鲜第四次核试后,中国完全履行联合国对朝制裁相关决议,有效阻止朝核问题进一步发展。而韩国却将部署“萨德”的原因归结于中国在阻止朝鲜核计划方面行动迟缓,这种转嫁责任的做法令人无法接受。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一个目标和过程,而不是前提条件,对此需有耐心与智慧。中国必须向国际社会重申这个道理,并让韩国的外交欺诈大白于天下。
不排除中俄联手应对“萨德”
杨希雨认为,在韩部署“萨德”是美国下的大棋,表明它正试图以所谓朝核问题为借口,把在欧洲对俄罗斯做的事情在中国周边再做一遍。对此,我们首先要在中美相关渠道对话中旗帜鲜明、先发制人地提出美国不能在东亚复制一套欧洲反导体系。其次,以法律形式对有关“萨德”系统的问题作出严格限制。再者,通过加快军事科技创新来缩小同美国的军事差距,比如发展自己的超高音速打击武器,或是另辟蹊径发展更加智能化和具备远程攻击能力的无人机系统,让美国耗时耗资建立的全球反导系统沦为21世纪的“马奇诺防线”。
吴心伯称,美国在韩推进部署“萨德”不可能不影响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中国今后会更多从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衡量并制定半岛政策。另外,由于“萨德”对俄罗斯也是一种战略威胁,因此不排除中俄未来联手应对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战略举措的可能。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在全球推动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这对中俄来说都是重要战略威胁。
赵小卓表示,在中美关系上,美国犯过一系列战略错误。比如1996年台海危机,美在附近部署两艘航母,本想威慑中国,但却“提醒”中国大力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使危机期间美国航母进入第一岛链冒越来越大风险。可以肯定地说,这次美国又在犯战略错误,可能“提醒”中国将武器装备发展重心转向中美脆弱的战略力量平衡,最终将使美国不仅在半岛、而且在西太平洋的整个导弹防御系统都形同虚设。美国每次“提醒”的过程,都是中国找准“撒手锏”突破口的过程,也是中美军力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