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8月5日举行的“坦克两项”赛首轮比赛中,我军代表队出战的96B主战坦克107号车组在主炮射击环节中三发脱靶。笔者对这一事件中可能牵涉到的可靠性问题一一加以分析,而可靠性广泛涉及到了装备、训练、环境以及人员等多方面因素。
8月7日上午,“坦克两项”迎来单车赛收官之战,我109号坦克仍一骑绝尘,途中连续超越津巴布韦和伊朗,以明显优势率先撞线,轻取小组第一。图为在单车赛中,我参赛坦克排在最后一位出场,跑了不到两圈就追上了同组对手伊朗队驾驶的俄制T-72坦克。
在2016年8月5日举行的“坦克两项”赛首轮比赛中,我军代表队出战的96B主战坦克107号车组在主炮射击环节中三发脱靶。由于是在我们最为自信的射击环节中出现了意外,这一事件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般来说,在主战坦克训练中最基本的静对静射击环节出现三发脱靶,属于最为典型的可靠性问题。但正如笔者此前撰文所述那样,可靠性属于极为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广泛涉及到了装备、训练、环境以及人员等多方面因素。在此,笔者将对这一事件中可能牵涉到的可靠性问题一一加以分析,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虽然先进,结构却复杂
96B主战坦克主炮三发脱靶消息一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火控系统不行。实际上,在2014年和2015年两届比赛中,96A和96A1展现的火力之精准,让使用T-72B3的其他各代表队刮目相看。因此,从96A/96A1到96B,火控系统并不是重点改进项目之一,甚至外界所期盼的能够代表拥有“猎-歼”能力的车长周视标准镜也没有在96B上出现。而且,从我军现有的作战使用需求来讲,目前96B从96A/96A1继承下来的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当地时间8月7日上午,“坦克两项”迎来单车赛收官之战。尽管按顺序最后一位出发,我109号坦克仍一骑绝尘,途中连续超越津巴布韦和伊朗,以明显优势率先撞线,轻取小组第一。图为“坦克两项”单车赛收官战,我编号109坦克驶过出发线。
在前不久《解放军报》刊登的《中部战区陆军正式竞赛后利用剩余弹药组织加赛,每一颗子弹都打出最大练兵效果》一文中,我军现役96A主战坦克在 2800米距离上成功实现静对静射击命中。相比之下,俄罗斯“坦克两项”赛的最大射击距离仅为1800米。从这一点来说,96B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的性能是绝对信得过的,而且完全达到了国外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先进水平。
那么,脱靶是不是跟火控系统一点关系就没有呢?也不能这么说。
96B主战坦克采用的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性能非常出色,但是如果某一部件出现可靠性问题,也很可能导致火炮打不准。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目前性能最先进,同时也是结构复杂性最高的火控系统。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结构越复杂,发生可靠性问题的概率也越大。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动对动射击精度好,远远优于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扰动式和非扰动式火控系统。但是,出于瞄准线和火炮各自独立稳定的需要,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大量采用了陀螺仪。而陀螺仪自身会产生惯性飘逸,导致静止状态射击时,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的首发命中精度反而低于扰动式火控系统。因此,在某些主战坦克上会安装稳像式和扰动式两套火控系统,并在不同作战状态下进行切换。
由于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一般情况下的静态射击精度完全能够满足要求,所以96B这种先进的主战坦克已经不再安装相对落后的扰动式火控系统。但是,如果某一陀螺仪发生故障,那么完全有可能发生静对静射击脱靶的失误。
此外,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的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如果发生故障,或者弹药修正参数(包括气温、海报高度、目标距离、车位横风速度等)有问题,同样会使得火炮打不准。在这种情况下,炮长就要选择火控系统中的人工装表工况,虽然射击精度会受到很大影响,但至少可以做到人为修正。
药温——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因素
除了火控系统,弹药的因素也不能排除。从首发射击弹丸落在靶前这一情况看,很可能是内弹道参数与火控系统射表匹配出现了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首要因素,就是发射药的药温问题。对于发射药的药温,由于过于专业,一般很少有人关注,但这实际上是关乎到坦克主炮能否打准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通常来讲,在零摄氏度以上时,发射药药温越高,击发后产生火药气体的膛压也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弹丸炮口初速越快。
由于炮口初速的剧烈变化会使得火控系统的瞄准线出现很大的误差,因此,现代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进行外弹道修正时,很重要的一个输入参数就是药温,并且根据不同药温时炮口初速的不同编制射表。如果药温测量不准或者输入数据错误,会导致实际内弹道参数与火控系统射表不匹配,由此形成的瞄准线自然也不会完全准确。
例如,在96B主战坦克首发射击时弹着点距靶过近,显然方位瞄准是准确的,但是高低瞄准不准,实际弹道要低于火控系统给出的瞄准线。如果是实际炮口初速较低而火控系统按照射表给出的预测炮口初速较高,两者相差较大,就会出现这个问题。
笔者此前在谈到德国军贸的文章中曾经提及DM6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种新型弹药最大的特点就是由发射药药温变化导致的炮口初速变量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修正起来也很容易。如果我国也能够研制出类似的发射药,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药温带来的精度问题。
当地时间8月7日上午,“坦克两项”迎来单车赛收官之战。我109号坦克仍一骑绝尘,轻取小组第一。至此,在这场18个国家54支代表队参加的“陆战之王”单车对决中,在3台战车的强势发挥下,我代表队成功突围,晋级淘汰赛。图为我参赛坦克在反坦克壕附近完成对对手的超越。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为何不能将发射药一直保持在恒温状态下。事实上,不要说在复杂的作战条件下,即便是在平时的训练和演习中,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当装有发射药的药筒装上坦克内部的自动装弹机时,车内的温度变化会对其产生影响。而在射击时,首发射击状态下身管内膛和药室温度较低,射击后温度会急剧升高,在这两种状态下进入药室的发射药温度会相差很大。比如96B主战坦克第三发射击瞄准线偏高,也未能上靶,很可能就是身管内膛和药室温度升高后,发射药药温参数测定较低,而实际药温较高。从而导致火控系统给出的炮口初速比实际炮口初速低,瞄准线低于实际弹道,最终脱靶。
人机磨合需要时间积淀
除了装备因素,车组人员与坦克之间的磨合也很重要,正如我们买了一辆新车需要长时间磨合一样。与俄方提供的T-72B3以及白俄罗斯自带的改进型T-72不同,我军代表队参赛的4辆96B主战坦克全部是新生产的,在比赛前数月才交付部队,并立刻展开了集训。由于参赛的坦克车组成员来自新疆军区某旅,其原来装备的是96A,因此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集训,才能够更快地掌握96B的操作使用。不过,由于比赛日期临近,事实上留给车组人员与坦克磨合的时间并不太多。
96B相比96A的改进幅度不小,车组人员不仅需要尽快适应前者的性能和操作习惯,而且还要在俄方提供的条件非常苛刻的场地上进行高速行驶、涉水、射击等项目的比赛,我军参赛队员们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如果我们能够给参赛队员们更多的时间来熟悉96B,摸索和制定出一套更为行之有效的96B训练大纲,那么比赛时的实际表现应该会更好。
此外,从我军此次参赛的目的来讲,国内媒体以及关心我军发展的国人也不应对参赛队员们的表现过于苛责。正如我军对外公布的那样,我们并没有为了参加俄方的“坦克两项”赛而专门组建参赛队伍,而是从全面提高我军训练水平,尤其是接近实战条件下的训练水平这一着眼点出发,轮流派出不同部队的官兵组队参赛。新参赛队伍的经验与技战术能力可能相比此前两年参赛的其他部队官兵有一些差距,但是通过参加如此严酷的国外军事比赛,来提高他们的技能、磨炼战斗意志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么?
我们不要怕在演习以及国外军事比赛中出现失误,只有这样才能暴露自身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从而通过更为科学和严格的训练加以弥补。宁可在演习和比赛中多出丑,也不要把问题留到实战中才暴露。“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