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萨德对华妥协?日本是最大内生隐忧

美韩萨德对华妥协?日本是最大内生隐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叙林8月11日在韩国联合 参谋本部接受采访时表示,“萨德(专题)”反导系统拦截率为100%,将部署到韩国的“萨德”系统并不会被纳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且不会针对中国。叙林称,“萨 德”完全属于韩美同盟层面的事务,尤其是在情报共享方面,并否认了此前美、日、韩将共享“萨德”雷达所获情报的观点。

  2012年3月美国曾宣布,美方正寻求在亚洲及中东建立与欧洲类似的导弹防御系统以帮助伊朗、朝鲜(专题)的邻国抵御来自伊、朝的威胁,并帮助美抵御未来可能的远程导弹威胁。此后美国透过两组三边对话,一组是美日澳,另一组是美日韩,推动新区域防御体系的建设。

  外界普遍认为萨德入韩是美国亚洲反导系统的重要一环。 韩国国防部发言人文尚均8月4日亦表示,韩方可以根据美韩日情报共享协定与日本共享“萨德”反导系统雷达探测到的情报。并且早在2014年12月,韩国就 签署了《关于朝鲜核和导弹威胁的韩美日三国情报共享协议》,而此协议的签署就是为“萨德”系统的部署打下基础,只有在美日韩三方情报共享体制形成的情况 下,THAAD才能有效地运作。

  

美韩萨德对华妥协?日本是最大内生隐忧

  美韩萨德部署战略严重破坏了对华关系(图源:AFP/VCG)

  美国导弹防御局长缘何称萨德不会纳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又为何否认会进行美日韩情报共享?

  有分析认为,中国方面一直担忧美国通过部署“萨德”系 统,将韩国的情报、通信、指挥、侦查体系完全纳入美国,形成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加上早已纳入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日本,届时美国会将形成事实上的美日韩 军事联盟,形成亚洲版的“小北约”,对中国的战略核导弹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而此次美国的表态,显然是对日益紧张的半岛局势、对中国方面做出了妥协。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正值即将大选换届之际,现任政府 自然会从更方面尽力平息态势,并不会做过多的“大动作”。当下任总统特朗普希拉里上任后,美国会有何反应,是否又会出尔反尔现在还都是一个值得中国保持 持续关注的未知数。美国此番表态是否只是“缓兵之计”,还不得而知。

  不过,这足以暴露出日本是美日韩三方联盟的漏洞所在。对于“萨德”的部署除了美韩,近期最为“着急上火”的就是签订了韩美日三国情报共享协议的日本了。近期,日本防卫省拟定在2016年的补充预算方案中提前加入增强防导弹能力的预算,并加紧探讨在日本部署萨德。

  萨德在美国本土投入使用仅一年后,就有日本媒体爆出,防卫省正在讨论向美国采购萨德,但后遭防卫省否认。日本国内过去普遍认为,日本在中期防卫计划结束的2018年之后才有可能引进萨德。眼下防卫省的决定则意味着这一时间有可能被提前。

  一方面,日本自然有着与中国在抗衡上的战略考量。而另一方面,与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提出萨德不会加入美日韩情报共享关联,这也暴露出了在美韩合作上日本自己的“小心思”。

  在美日韩三边联盟关系中,虽然有美国作为主导,但由于 日韩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美日韩三国在处理应对外部危机时处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其三边关系并非足够的稳定。而此次美国在韩部署萨 德,并且还是在不纳入美国防御体系下的部署,让日本这个衷心的“小弟”急红了眼。

  作为有着成为“正常国家”期待的日本,除了经济上的强 大,则更希望未来能够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目前,美国军方在日本拥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作为美军最为重要的太平洋司令部,其在日本部署的 各种下属司令部就高达6个,其比例几乎接近一半。并且,其驻日美军司令部就位于日本首都东京的横田空军基地。

  而在2013年4月,美国在靠近日本的关岛基地部署了 一套“萨德”系统后,又在日本东北部的青森县津轻市和日本海沿岸的京都府京丹后市部署了两部X波段反导雷达。看似日本的防御体系非常完善,但这些反导系统 和X波段雷达都归属于驻日美军基地,并非日本自卫队所属。因此,这些雷达所获取的情报可以说是直属与美国的,至于是否要分享,或者分享多少给日本也只能由 美国说了算。

  若日方在九州、冲绳均部署“萨德”系统,其X波段雷达可探测范围不仅包括中国华东地区,还可涵盖湖北、湖南、河南等中部省份,甚至包括广东省的绝大部分地区。战时,可以侦测中方导弹发射,为反导体系提供目标信息;平时,则可以窥探中方各类试验,为战时积累数据。

  这既可能是日本对美韩忌惮中国对日本不信任的自行保卫 之举,也可能是美国担忧韩国动摇部署萨德的决心,让日本放出的与韩国竞争的烟幕弹。而部署萨德的种种周折实际上也美日韩三方联盟并不稳定的写照。由日本引 发的日韩不信任,中日关系僵局表明日本才是美日韩同盟中最大的内生隐忧。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