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帖:天注定!中国经济抢险的补天之战(图)

热帖:天注定!中国经济抢险的补天之战(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8月15日,中国央行对15家金融机构开展了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2,890亿元(1人民币(专题)折合约0.1507美元),根据央行微博所言, 开展MLF操作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二是8月中旬将有2,370亿MLF到期,需要央行释放短期流动性进行“补水”。

  MLF操作同时,中国央行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OMO)净投放资金。8月16日,中国央行开展800亿7天逆回购操作。据WInd数据,8月5日至16日,央行累计开展7天逆回购操作7,650亿元,剔除到期回笼量6,400亿元后,累计实现资金净投放2,005亿元。

  业内分析认为,短期看,公开市场操作(OMO)+中期借贷便利(MLF)组合,是央行开展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选择。可视为央行不愿意释放过度宽松信号的表现。

  把脉金融乱想前世今生

  如果说降准降息属于大水漫灌,那么OMO与MLF则是分类滴管。提供短期流动性,缓解银行资金压力,防止大规模抽贷、断贷现象发生。更重要的,目前市场环境下,倘若央行降准降息,将放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剧资本流出,对于这一剂猛药,政府和央行可谓十分慎重。

  上周末,中国官方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让市场神经紧绷。另一边,中国金融机构处境同样艰难。央行8月14日数据显示,7月央行外汇占款单月下降1,905.08亿至23.44万亿,这是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连续9个月出现环比下降。

  众所周知,央行强制结汇政策,是中国基础货币投放重要来源。央行外汇占款下降,说明资本持续外流,导致基础货币不断流失,由此形成金融机构流动性缺 口。通常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金融机构通过利润弥补,但目前正值经济下行周期,企业债务裹挟太多银行流动性,这需要央行降准降息进行一次性冲抵,否 则,很难缓解银行流动性紧张趋势。

  为何?因为央行通过MLF和OMO释放的流动性,可以视为救急资金,且需要金融机构还本付息。相比准备金,此项工具提高了金融机构成本约100个基 点。也就是说,央行释放这种短期流动性规模越大,次数越频繁,金融机构偿付压力越大,实体经济环境不改观,基础货币缺口始终无法弥补,况且,如果资本外流 情形持续,缺口会越来越大,陡增市场融资成本。

  

热帖:天注定!中国经济抢险的补天之战(图)

  中国央行分类滴管取代大水漫灌(图源:VCG)

  更重要的,中国金融机构是债市最大主导者,只有保持合理流动性,才能防止债市集 中违约发生。这也是央行屡屡进行MLF和OMO操作的重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持续债务滚动,也需要支付越高越高的利息成本,企业不盈利情况下,只能 依靠旁氏融资,随着债市刚兑制度被打破,将支付更加高昂的融资成本,这一方面增加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则占据银行更多流动性。如此循环往复,到头来也需要央 行降准降息,来缓解社会流动性压力。

  中国经济需要补天

  总体来说,实体经济环境不改善,经济结构不调整,这种资金空转局面,很难得到有效改观,即使央行释放再多流动性,也将被庞大的债务黑洞所吞噬,无法对实体企业形成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民间投资158,797亿元,同比增加仅2.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8.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今年7月中国M1和M2剪刀差扩大至15.2%,创下历史新高。反应企业投资异常压力,受悲观预期影响,无论国企还是民企持币避险现象非常严重。

  从历史经验看,民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累累硕果,也基本由民营经济所创造。然而,由于特殊因素,这个为社会创造最 大财富的主体,近年来遭到金融和政策的多重压制,被排斥到偏安一隅,并且,在高通胀、高房价所引发的成本上涨冲击下,越来越丧失财富创造的动力,长此以 往,必然对经济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毕竟,民企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一国财政的源泉,当民企整体处于停滞状态时,无论国企还是房地产均是失去有效支撑。从这一点看,民营经济、国有企业和房地产三者间,从利益层面上存在矛盾冲突,但本质上有着紧密共生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改变金融和资本空转格局,维系房地产长期繁荣局面,归根结底,仍在于为民营经济重新注入活力,通过降低市场准入条件,缓解融资成本压力,大规 模减税减轻经营负担,使其发挥中流砥柱的职能。不反对大力发展国企,但前提条件是,不挤占民企生存空间,这也是业内和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核心。中国经济需 要抢险补天,更需要决策层的改革恒心。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