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军方8月31日宣布,将在军改第一年安排全军和武警部队5.8万名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尤其是无法大规模安排的师职人员将被放宽条件实现转业。这是此次军改首次披露具体执行目标,意味着预定下半年执行的大裁军已开启。它是在一份并未对外公布的中央13号文件中披露的,消息同时透露包括河北、北京、辽宁等10省区已表态“不折不扣”执行中央部署。
根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披露的消息,中央13号文件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转安置作出“四个放宽”规定:放宽安置地去向条件,放宽师职干部转业年龄条件,放宽自主择业军龄和职级条件,放宽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干部到地级城市安置条件。全军和武警部队今年共有5.8万名干部转业地方工作。
2016年裁军将在下半年采取实质动作(图源:VCG)
2015年9月3日,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专题)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其后,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称,这次裁减军队员额,重点是压减老旧装备部队,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调整优化军队结构。改革将分步实施,2017年底基本完成。下一步还将推出新的举措,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军队改革。
同年冬,中共启动号称建政以来最大规模的军改,其中之重要内容之一便是第十一次大裁军。之后半年间,尽管大裁军之传言不绝导致人心浮动,军事编制调整导致走马换将眼花缭乱,但是实质性的裁军但闻其声不见其面,甚至一度有传言称大裁军遭遇掣肘,人心浮动引起高层的警觉。
事实上,今年1月20日,《解放军报》已经披露30万裁军主要涉及的对象,“有的是因为老旧装备部队压减,有的是因为机关和非战斗人员精简,有的是因为军队结构调整优化。可以说,绝大多数战友并不是因为能力素质不够,而是客观条件所致。”照此确定,普遍判断部队文工团、体工大队应该是首当其冲,一些机关人员、解放军下属院校、事业单位、医院、干休所等都在精简之列。
为此,原七大军区随即成立善后办公室,承担干部分流等任务。以成都军区为例。因受岗位编制所限,成都军区善后办30余名师职干部被分配做临时工作,数十名部处领导干部从主官改为副职,还有上百名干部从重要岗位转为编余待分流。
2月初,当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回应“裁军30万进展”:经中央军委批准,2016年干部转业复员工作已经部署展开,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在当时被称为裁军的开始信号。
然而,事实上,3月20日,原总政歌舞团在《解放军报》上以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的新身份亮相。大约与此时间相近,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和歌剧团,各大军种、各大战区文工团也多改头换面重新现身。同时,因魏则西事件而引起注意的军队武警医院等保障体系改革计划也只是被要求停止有偿服务。直到8月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时,发言人还对陆军18个集团军整编的消息予严词否认。
那么,大裁军何来?军方声称主要在机关编制层面的精简,比如四总部原来的总部、二级部、局、局以下参谋四个层级,形成了部、局、处三级架构,二级部这一层次已经消失。军委机关的管理架构也更趋向“扁平化”。事实的确如此的,但是相对于军委多部门制的延伸,其温和的效果可能不会形成裁军对象的“主力”。
此外,裁军安置目前有三种方式——转业、复员和自主择业。转业可以保留干部级别,由组织安排就业,而复员则是退出现役,不再保留干部级别,也不由组织安排就业,得自谋生路。自主择业则是政府协调下,发给退役金,协助就业。
在之前的十次裁军中,中共较多采取了整建制的大规模集体转业形式,比如数十万量级的兵团级集体转入公安部队,而最近则更多采取零星转业的方式。1997年裁军50万时,军方每年有计划地安置约4万名卸甲军官转业到地方,不再进行集体安置。在2005第十次大裁军中,军官的安置方式从转业、复员这两种发展为转业、复员、自主择业三种。人社部数据显示,2014年安置的4万军官中,有9,000人选择自主择业,也就是说有22.5%选择自主择业方式。
军队退役人员的妥善安置将大大弱化军改的阻力,但如果利益协调如果出现问题,即使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也将会面临重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