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在东盟峰会结束后举行记者会表示自己此次亚洲行受到非常好的接待,并澄清,他在抵达杭州出席G20(专题)峰会时中美舷梯风波被夸大。这是奥巴马任内最后一次亚洲之行,也是最后一次访华。
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托纳(Mark Toner)在记者会上乐观表示,G20峰会上的习奥会是一次成功的会晤。5日,《人民日报》整版刊登了中美元首此次峰会上的成果清单,称达成的共识与成果多达35项。
诚然,在奥巴马任期内,中美在气候变化、伊核协议、反恐等问题上合作颇多,也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但是,外界也不应该忽略,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面临的矛盾与麻烦更加白热化。
中美建交40余年来,主要历经了8位总统,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和布什时期,中美合作多是为了应对苏联。里根时期甚至视中国为亚太地区性强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并向中国出售军事装备。而中美在这一段时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台湾(专题)问题和人权问题上。美国多次对台军售引发中国不满,最终,《中美八一七联合公报》发表后,关系才得以缓和。而“六四风波”后,布什政府则以“民主”“人权”为由对中国进行全面制裁,两国关系跌入谷底。
美国看不惯中国哪些事?(图源:Reuters/VCG)
1992年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彻底改变。在制裁没有彻底动摇中国的情况下,克林顿上台后调整了对华政策,由全面制裁转为全面接触,不过,美国也开始加大在安全、人权、台湾、香港(专题)和西藏等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上的压力,不论是在国际人权讲坛上攻击中国还是继续向台湾出售军事装备,这些都没有受到交往政策的约束。到了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对华奉行“接触和遏制”相结合的政策。不过,台湾问题依然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对华态度也非常强硬。
在奥巴马第一任期,中美因为谷歌事件、人权和西藏问题关系陡转之下。在时任国务卿希拉里主导下的对华互信跌至最低点,直到2011年胡锦涛访美,两国关系才有所缓和。奥巴马到了第二任期逐渐调整对华政策,不过,借着重返亚太的政策,美国开始在中国周边拉拢盟友对抗中国,无论是借着朝核问题在韩国部署萨德,还是在背后支持菲律宾对中国发起南海(专题)仲裁,抑或是奥巴马力推的TTP不邀中国,美国与中国之间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对抗愈发明显。
不难看出,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历届政府时期都经过了调整。美国在不少问题上是愿意与中国合作的,例如美国愿意加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反恐合作等等,但是,美国又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施压中国接受它所倡导的国际规范。
但是,中国已非当年落后的中国,美国已不在是一家独大的美国。中国希望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更愿意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习惯了“世界以我为中心”的美国,也应该逐渐意识到这一点,更应该接受这一点。但事实上,美国一直对中国怀有排斥或者对抗的心理,如果奥巴马的继任者继续这样的姿态,可以预见,两国的冲突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