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贴:什么叫做爱国生意?也说《我的战争》宣传片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爱国主义是人类最朴素的感情之一,这些年来总是被各种人污名化。爱国贼,做爱国生意,现在成了很多人攻击别人的万能武器。什么叫做真正的“做爱国生意”,我想说说最近很火的一部宣传片。

  “我们当年来汉城没有护照”的梗,来自于一个段子。有韩国导游瞧不起中国游客穷、没有见过世面。有个老人反讽说我当年开坦克来过一次汉城。这是标准的人若犯贱我必打脸,大快人心的事儿。但是在这个宣传片里,韩国导游小姑娘彬彬有礼,一帮老年人非常不厚道的寻衅滋事。还大言不惭说我是文工团,我是尖刀连。我很替田华老师不好意思。“朋友来了有好酒,弱势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八十多岁的人了,这首歌没有唱过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中国在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正义性;解民倒悬,吊民伐罪是志愿军战士能成为王者之师最大的原因。朝鲜战争,最初只是一场内战,在美苏对抗的大背景下,成了大国的角力场。中国是在什么背景下介入的?是在美国第七舰队在朝鲜战争开始后立即进入台湾海峡阻拦中国统一,是在丹东数次被美国人“误炸”,是在美国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在新中国成立第一个生日当天跨过三八线后开始的。人云亦云的跟着否定抗美援朝正义性和正当性的,都是不好好读书的。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表现称得上仁义之师,称得上王者之师。在朝鲜战场上,参战各方除了志愿军,无论北朝鲜,南朝鲜还是美军、“联合国军”,均有虐待战俘,杀害平民的恶行。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亦有体现。整个抗美援朝,产生过两位特级英雄,特等功臣,分别是黄继光和杨思跟;同时也产生过四位一级模范,特等功臣。其中一位叫做罗盛教。这位叫罗盛教的战士最初是按照溺水非战斗减员上报的。是朝鲜的老百姓跑去141师部,恳请把罗盛教的遗体按照朝鲜风俗在当地安葬,惊动了师领导,他在零下20度的冰窟窿里救人的事迹才为人所熟知的。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罗盛教烈士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的事迹发表之后,军党委要求全军干部战士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驻地实际开展爱民月活动。

  我们回顾一下志愿军的《入汉城纪律守则》。

  一、迅速肃清残敌,镇压反抗的反革命分子;二、维护城市治安,恢复革命秩序,严禁乱捕乱杀;三、保护工厂、商店、仓库等一切公共建筑;四、保护学校、医院、文化机关、名胜古迹等一切公共场所;五、对守法的教堂、寺院、宗教团体一律不加干涉;六、不干涉守法的外侨,不侵入外国使馆,为防止意外,外国使馆可以派军队进行保卫;七、向市民宣传胜利,宣传防空、防特、防火,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得随便进入民房;八。凡入城部队必须自带三至五天的粮食、蔬菜,严禁抢购物资,乱买东西;九、切实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注意军容风纪和清洁卫生。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志愿军战士没有因为在异国他乡,就为所欲为。在境外战场上,像中国军人这样能对异国百姓秋毫无犯,古往今来,不能说空前,也必是凤毛麟角。中国人民刚翻身做了主人,刚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己所不欲不施于人。魏巍有一篇文章《再见了,亲人》,入选了小学课本,那也是中朝军民鱼水情的写照。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以羞辱和伤害别人的情感为乐?这样的宣传片出来,正好给了想丑化抗美援朝正义性和丑化志愿军形象的人更多的口实和把柄。

  抗美援朝,不过是被某些人作为一个赚钱的热点而已。在已经流露出来的正片宣传片里,也说明了这一点。“人海战术”是以某些人诋毁中共军队刻意的丑化。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热兵器时代玩什么“人海战术”就是送人头。在机枪被发明以后,人海冲锋已经毫无意义。太极旗飘扬里漫山遍野的志愿军我能理解,但是打着颂扬志愿军伟迹旗号的片子搞这种人海场景,我不知道编导是无知还是故意的。我觉得这帮人真的是在发爱国财,靠表演爱国敛财。这个情况,是现在文艺界非常普遍的情形。很多人吐槽 说横店鬼子片横行,吐槽抗日神剧。借此就来污名化爱国主义,说仇恨教育。但是很多人不去想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造出了这些精神垃圾。我平时基本不看电视剧,但是偶尔瞄一眼,也能让我惊诧。有那么一个抗日片子,我就看到几个打扮花枝招展的大姑娘一人背老长一把弓就去杀鬼子了,鬼子一个个跟小鸡一样就被射死了。这种片子的编剧、导演、制片商,才是真正的爱国贼,真正的发爱国财,做爱国生意。这口黑锅甩不到普通观众身上。但凡对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有一些了解,但凡对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有一丝敬意,是不会写出这样的剧本,不会去拍这样的片子的。也正是这样的文人,在赚得盘满钵满之后,又会反过头来嘲笑中国的老百姓愚昧、被洗脑、充满仇恨。花枝招展的大姑娘,别说在交战区杀人,就是露个面就很可能被轮奸100遍,枪击100遍了。更别说被那么显眼又缺乏实用性的一把大弓。分明就是嫌死得不够快。不说这些脑残电视剧,就是很多所谓的电影大片,也都是五十步一百步。《痞子戏子厨子》这样的垃圾片子也是一个典型。我这是心疼那些演员。那么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在编剧眼里都跟玩杂耍似的。这都是在做爱国生意,这帮人看准了什么题材最赚钱,就去做什么题材。眼里只有一个钱,哪有对先烈的一丝敬意。《南京南京》的陆大导演,还想着致敬斯皮尔伯格,整一个黑白片。南京城血雨腥风人间地狱四十多天,陆大导演奇葩的关注点就在一个小鬼子的人性关怀上。名字还要取那么高大上,改成《一个日军的南京见闻》也就算了,还要叫叫《南京南京》。志大才疏,智小谋强。罚他再看10000遍《辛德勒名单》,他也拍不出那样史诗级的东西。人的境界格局锁定了。还是谢若林老师讲得好:“嘴上全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套用一下,做《我的战争》的这些人,嘴上都是爱国和英雄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