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煽动社会戾气牟利令人不齿 浙报评抹黑杭州网文
浙江日报 王玉宝
2016-09-19 08:09
今天的中国,党委政府、主流舆论和有识之士不断做着熔铸社会共识的努力,一些互联网营销平台却屡屡虚构热点事件,撕裂社会情感,值得警惕。
9月7日,市民、游客在凉爽的晚风中畅游夜西湖。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煌 摄
深圳多易得公司通过炮制网文诋毁杭州城市形象的行径,遭到主流媒体的批驳。就《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网文(原文)本身而言,其数据片面、结论不实、笔调煽情、以偏概全的操弄手法,已在舆论聚光灯下被拆穿。此事让公众进一步看清了众多点击量“10万+”网文背后的商业“套路”——为“吸粉”不惜撕裂社会共识、煽动社会对立。
其实这家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头条”一般是拿来卖钱的。只是恰好9月12日当天,他们的收费软文“断档”。于是,几个小编操弄了这个议题。然而,其目的究竟何在?“只要粉丝喜欢就可以”是他们的回答。一面做软文、卖“头条”,一面间歇性操弄社会热点敏感议题“吸粉”,然后再卖更高价的“头条”,依此反复,不断做大。这正是不少网络营销平台的“通用逻辑”。
然而,如此操弄社会议题危害巨大。一系列案例显示,近年来,被利益完全绑缚之后,很多网络营销平台对议题价值的判断、操弄,以“吸粉”最大化为目的,热衷发布不实、不良、不雅信息,极端挖掘“星腥性”内容,朝着下流方向行进。
公众或许还印象尤深,今年春节期间的“上海女江西逃饭”事件,就是一个网络营销平台炮制的虚假事件,其目的就是“吸粉”。上海一家营销性社区论坛,屡屡利用地域歧视大肆“吸粉”,竟被树为业内“典型”。而此前的优衣库换衣间事件、挖掘机事件、拐卖儿童犯罪死刑议题等,都难逃商业营销操弄之手。
这种现象令人心忧。今日中国,正处发展关键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利益多元。此时,社会最珍贵的资源就是凝聚共识、协力和谐。今天的中国,各级党委政府和主流舆论、有识之士,不断做着熔铸社会共识、协调阶层利益的努力,但有这么一批为数不少的商业营销平台,不断利用社会热点敏感事件,甚至虚构事件,来割裂社会阶层情感,制造对立。
比如,上述“逃饭女”事件,虽然纯属虚构,然而当时社会因此引发的地域和阶层情感对立却实实在在,这种伤害是多少钱都无法弥补的。
目前来看,很多营销平台并不把企业责任、社会效益当回事,不把社会珍视的共识放在眼里。事实也是,虽然也会有逾矩者受惩,但更多平台打着擦边球赚得盆满钵盈。对此,正面力量亟须出手,督促乃至使用强力促使他们回归公共利益的底线——
首先,是监管出手。一方面规范商业性平台的新闻信息发布行为,对一些热衷造谣、惯用色情伎俩“吸粉”的平台,坚决关停取缔;另一方面加强对其营销行为的监管,针对伤风败俗的营销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予以严惩。
其次,是主流舆论出手。有人放杂音,就要有人正视听。守护舆论的总体真实,是主流媒体的第一责任,对恶意操弄议题行为不能听之任之,要理直气壮战斗、交锋。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中,一些议题被操弄后容易病毒式传播,主流媒体就要像《钱江晚报》这样及时出手。
而对公众和企业而言,亦须建立共识、擦亮眼球,不为其所蛊惑。如果舆论形成共识,贬低此类营销平台的商业价值,就能挤压议题恶意操弄者的生存空间。
钱江晚报:爆款网文《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惹网友怒斥:刻意抹黑,居心何在!
9月12日,一篇名为《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原文)的文章在杭州人的朋友圈病毒式传播。因为内容涉及杭州的住房、交通、教育、物价等诸多民生领域,很快点击量便突破10万+。
对于深爱这座城市的杭州市民来说,面对这篇文章的情绪是复杂的。一些人觉得文章戳中了自己的痛点,但更多的人开始思考:文章发布者为了抹黑而抹黑,专门挑选普遍存在的城市病放到杭州身上,并无限放大。有网友评论说,这种用煽风放大发展中的问题,以煽情毒化社会情绪,尤其是在普遍盛赞杭州成功举办 G20之后,真不知道居心何在?
发布这篇文章的微信公众号的主体是深圳多易得公司,经搜索,记者发现这家公司在深圳、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都有分支机构,各地经营的微信公众号都以 “XX潮生活”命名。从今年七八月份开始,这些地区(包括但不限于)的“潮生活”均先后发布了名为《对不起,XX你已高攀不起》的文章,并在网上迅速蔓延,俨然成了一个“高攀不起”系列。
在《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一文中,甚至连“天气阴晴不定”也成了拿来抹黑杭州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
杭州还沉浸在G20的荣誉感里 这篇文章为何要在背后泼冷水
就像一场盛宴落幕,G20杭州峰会结束,杭州人都在为自己当了回东道主开心欢庆,自我点赞。这时,这篇《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却突然出现在朋友圈。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杭州,新一线城市。这里有机遇、时尚、美景、美食,还是全国第一个举办G20的城市,牛!杭州也成为了很多人选择定居的地方。
不过,随着内容的递进,画风转变:和北上广深相比,杭州的常住人口数虽然还少了点,但是小编想说的是,杭州,已经让人高攀不起了!
随后,文章列举了生活在杭州的13大痛点,包括住房、交通、教育、物价,甚至天气、婚嫁、语言等,以此诉说“杭漂族”在城市打拼的不易。虽然看似引用了许多官方数据,但实际上是为了抹黑而抹黑,居心叵测。
比如,文章以G20后杭州游客井喷的现象,推论出杭州是一个“动不动就旅游旺季的城市”。作为风景世界级的杭州,来旅游的人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普通杭州人来说,不但不是一种痛,反而会为此感到骄傲,因为旅游带来的城市红利,市民也会分享到。
比如,文章称“杭州房价涨得让人看不懂”。实际上,房价上涨是全国性现象。以杭州在全国城市中的排位,一半湖山一半城的宜居环境,过去几个月房价上涨的幅度,落后于国内许多二线城市,比如沈阳、长春、石家庄等等,更无法与深圳、上海的涨幅相比。文章说,当下来看房的“多数都是投资客”。数据呢?这种臆想让杭城那么多刚需的年轻人和改善居住的家庭,感觉很打脸。
再比如说到教育问题。文章宣称,在杭州,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190万元。一对月薪都在8000元的夫妻,要节衣缩食15年,才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更别指望生二胎了。文章甚至列举了杭州最贵的几所学校,一年学费动不动就十几万元,孩子上不起学……可是,这是普通家庭的教育吗?难道小编你不知道,在杭州的公办学校读书,几乎不用花钱?
文章说,杭州物价高,吃碗面都要20元;杭州的天气阴晴不定;展览演出多到无法想象,但是动辄几百元的门票,买不起;杭州来自各地的人太多,各种方言听不懂;杭州面积太大,不在一个区的情侣就算异地恋……
看到这里,杭州人恐怕恨不得想骂人了吧:这位小编是逗逼吗?说杭州“大”到要异地恋,小编你没去过北上广深吧?
因此,这条微信引发的反对声音也随之爆发了出来。
丁晴是一名G20志愿者,她说自己看完文章后感到愤怒:应当去调查一下,这篇文章是什么目的?有没有幕后金主?我是感觉到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身影,感觉这种文章就是为了助推房价啊。
另一位在朋友圈表达抗议的是杭州一家500强企业的HR,她写道:大BOSS参加了B20会议,他说他再不用介绍杭州时加上“在上海边上”这句了,然而这篇文章,真的很伤人情感,你有考虑过杭州企业、创业者、打拼者的感受么,这样抹黑我们杭州!
愤怒的感受还来自市民张先生,他说,文章中列举的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中城市都会出现的问题,放眼世界和中国,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积极态度、有效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这种以煽风放大发展中的问题,以煽情毒化社会情绪,尤其是在普遍盛赞杭州成功举办G20之后,以戾气抹黑杭州,真是不知道居心何在?
《高攀不起》为营销公众号策划 发布时只想吸引眼球
钱江晚报记者查证后发现:该文章于9月12日12点52分发布,点击量在几个小时后突破10万+,杭州的一些公众号也进行了转发,比如“杭州旅游”、“杭州租售情报”、“大江东房产网”。
9月13日下午1点左右,这篇文章突然删除。随后,钱江晚报记者来到拱墅区萍水街御峰大厦,“杭州潮生活”事业部就在这幢大厦其中的一间办公室。一共有20来名员工,将每天生产的内容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他们大多是90后,有些人看上去像应届生,这里鲜有80后。
总经理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说话爽快,自称在传统媒体的广告圈从业近20年。“我们是去年11月成立的,还不到一年。我今年5月刚接手,目前业务运营得还不错。”谈及《高攀不起》一文的出炉,他说,按惯例,公号上的头条都是有价格的,因为都有投放客户,通常款到发稿。但有几期的空缺,所以就炮制了这篇文章,“想借G20这个热点,扩大公众号影响力。”
他说,文章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但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的信息采用都是断章取义式的,主要围绕着他们假设的主题,基本和原文无关。“为什么要突然删除?是你们意识到这样误导群众不好吗?”
总经理说,有没有误导,他没想过,主要是他看到转载的几家公众号删掉了文章,所以他们也自行删除了。“如果不删会有什么后果呢?”记者问。总经理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在他的上任,公众号曾因故被封了7天。很显然,封了号,后面已经排好的广告软文就发不出了,不仅到手的广告费要退还客户,还有可能要赔偿客户损失,这对于一家商业营销号而言,损失是巨大的。
那你考虑过那些为G20杭州峰会付出无数心血、支持的杭州百姓的感受吗?你有考虑过对杭州形象的影响吗?记者的提问,没有得到答案。
本报探访该营销号深圳总部 赚钱是营销号的主要目的
9月13日下午,钱报记者赶赴深圳,探访营销号“杭州潮生活”的总部,藏着众多10万+爆款网文的幕后推手——深圳多易得公司。
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宝源路宝安互联网产业基地,聚集了大量的新媒体公司,多易得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运营微信公众号数年,今年7月已经在新三板挂牌,号称“国内城市生活新媒体第一股”。
多易得CEO江祥锋是个80后,他介绍说,“潮生活”系列目前有25个事业部,主要分布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仅靠经营微信公众号就能做到如此规模,实在令人大感意外。
在内容的生产上,他们有时会采用这种模式:如果某个城市某篇文章阅读量好,还可以复制,总部就会发给各地事业部,根据各地情况采集相应信息,形成模式化。
实际上,江祥锋也承认,“高攀不起”系列文章,并不是公司原创,“我们也是从别的公众号看到这个思路,就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我们发布后,也被很多别的公众号模仿转发。”
江祥锋不认可“杭州你已高攀不起”是在消费公众感情,更不是要有意炒高房价。
但不可否认的是,和所有的营销号一样,“潮生活”系列公众号具有很强的商业性,会经常发布广告软文,这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据江祥锋称,《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一文并没有商业性质,“只要粉丝喜欢就可以了。”
“自媒体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要不要考虑受众感受?赚钱是不是唯一考量?”面对记者提问,江祥锋表示,“我们把法律摆在第一位,如果我们的内容有悖于社会责任和道德的话,利益再大我们也不会去做。”
但很遗憾,从实际效果来看,显然并不是他说的这样。
所谓“高攀不起”,其实是在抹黑中国
如果您用心一点,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对不起,XX你已高攀不起”,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中国无数个城市、甚至到区、县,都被这样一篇文章一网打尽了。只是标题换了一个地名,网文的套路完全一致。哪里有痛,就戳中哪里。它表面上是想吸引关注,但本质上是让受众在平和的生活当中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窒息。
这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自媒体平台,面对媒体采访明确表示,“我们把法律摆在第一位”。其实透过这句托词,透过这家平台的操作手法,人们可以清晰地理出他们的背后思路——利用对法律的擦边,通过用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方式寻找切入口,达到迅速吸引眼球的目的,从而达到圈粉、挣大钱的最终效果。
这是抹黑中国的一种病毒性扩散。“你已高攀不起”连环式网文,貌似以数据说话,其实是有意为之的精心策划。他们选取的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意渲染痛点,制造受众易于“共鸣”的槽点,从而病毒式地蔓延成群体性社会情绪。这种以利益为指向的背后动作,其实掩藏着的是社会价值误导,是抹黑中国的一种病毒植入。
今天的一些自媒体,以日进斗金的利益驱动,在微信公众号里折腾得风声水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治监管的严重缺失。深圳多易得公司没有采编资质,没有一名专业的记者编辑,但他们有的是与法律碰瓷的胆大与心计。他们“只要粉丝喜欢就可以了”,却故意回避了粉丝为什么喜欢的自身有意误导责任。这种抹黑中国还假装无辜的说词,是蒙蔽法治的常用手段,它只能表明网络平台的生存空间,已经乱象丛生。
在一片唱衰传统媒体的网络狂欢声,与一些越滚越大的自媒体平台中,人们已经越来越看清这种冰与火、守律与无序之间的明显关联。换句话说,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与一些不负社会责任的自媒体爆红,不完全是各自传播平台的优劣问题,更主要的是社会责任、守法与否的法治问题。
G20峰会背景下的杭州,最能体会到自媒体抹黑中国的社会情绪变化。《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这篇网文,将本已置于世界舞台中央的杭州、将获得感满满的杭州人,推到了一个用程序设计好的染缸文章里,网文的目的就是让受众读后添堵、徒增戾气,然后怀疑成就、抱怨社会。所以网文背后的用心险恶,是一目了然的。
其实通过抹黑杭州而达到抹黑中国效果的网文,在G20前后从未停止过。前几天网上一篇署名“水木然”的爆款网文《G20:美国纽约时报竟这样评论中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是另一番有意为之的高级黑。这篇文章以移花接木的形式,将美国一名专栏作家早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文章,与另一位国内人士的文章,用复制+粘贴的方式移植,然后故意冠之G20杭州峰会的特定时间和背景,误导受众。这篇网文,表面上是借用美国专栏作家之口肯定中国,但实际上是故意以这种误导的方式,让一些海内外人士找到了恶心中国的口实,不仅为外界提供了中国受人攻击的靶子,而且严重误导了国内受众。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炮制这篇网文的,竟然还是杭州一名取保候审中的在案人员。由此可见,中国的自媒体管理已经失范到了何等地步。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推到了人心博弈的境地。中国许多老百姓,最终成为“老不信”,很大程度上拜这些通过误导人心来获取暴利的所谓大咖所赐。没有法治对于自媒体监管时那种“高攀不起”的亮剑,这些网络上将粉丝与收益赚得满满当当的自媒体,他们的胆子就会贼肥;他们不知会把中国、以及中国社会的人心,抹成怎样的一种黑。
专家解读
一切都是套路!业内人士、专家深度解析
野蛮生长的营销号 会对社会预期造成严重误导和破坏
今年3月,腾讯企鹅智酷发布《微信影响力报告》称,微信活跃用户为6.5亿,其中男性占67.5%,女性占32.5%。巨大的用户群体,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矿,引来众多淘金者。应运而生的营销公众号,为吸粉无所不用其极,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对于《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一文,资深业内人士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说,“戳中普通受众的痛点,消费他们对城市的感情,这是营销号惯常使用的套路。”
资深业内人士揭秘 痛点,是营销号惯用套路
“你已高攀不起”系列文章,在全国大大小小城市无限复制,也只有在北京和杭州成了朋友圈的“网红”。
此前, 就有人分析过营销号的主要吸粉手段,无非几种:其一,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即熟人圈这种关系,引发病毒式传播;其二,利用微信用户年纪偏轻爱玩的特点,植入互动小游戏增加粉丝活跃度;其三,利用节假日打温情牌;其四,蹭热点。还有一种,就是“戳痛点”,比如堵车、房价、教育等等,消费受众感情。
“营销号确实特别擅长这些套路,这条‘高攀不起’的推送,讲的是高房价、上学难等等,这是普遍城市都有的痛点。其实它根本不算文章,只是有选择地进行各种资料的编辑组合,把问题叠加,让你痛上加痛。这样的文章一发出去,肯定瞬间10万+。”
“这些营销号很少做原创,天天盯着网上,研究哪里做了个10万+‘爆款’,然后赶紧抄过来变成本地适用,比如北京做了,马上就改成杭州,很多问题都是共通的,只需找些本地数据支撑替换就成,操作起来很容易。”
面对草根营销号的野蛮生长 国家已出拳整治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移动互联网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新榜”指出,在他们监测的超过24万个微信公众号中,粉丝量级有百万之巨的微信账号,相当部分都是较早起家,通过野蛮生长的方式发家。
一杭州新媒体资深从业者告诉钱江晚报,一个微信公号,只要做到几万粉丝,广告商甚至风投就会自己找上门,就能实现营利。如果做到30万以上的粉丝,一年收入起码上百万元。如果你的粉丝质量好(都是活粉)、精准度高(目标人群明确),这个号就要值钱得多。
一般情况下,1万的粉量,对应的一条广告价格是300元。“那些粉丝量大的草根营销号,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2015年,微信的原创保护措施、抄袭处罚措施、违法及谣言整治措施等,使得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在内容之外,运营者的法律意识仍有不足,打擦边球、获得非正当利益的侥幸心理仍然存在。
去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网信办,出拳整顿微信公号,依法关闭了数十家违规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里,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本地营销类公众号,通常被冠以“某地生活通”“某地新鲜事”“某地大事必须知”等名字,被查封的原因包括多次传播涉黄涉暴信息、违规发布低俗类新闻信息、违规发布造谣信息等。河南网信办指出,某些公众号“严重扰乱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社会影响恶劣”。
有害信息对社会预期的 误导与破坏不可估量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省社科院公共政策所所长杨建华说,微信公众号在为人们的生活传播知识,推动进步的同时,良莠不齐的内容也掺杂其中。一些公众号热衷传播不雅、不良、不实的信息,给用户日常生活带来困扰,轻则造成认知困惑和混乱,更有甚者,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诈骗活动,使用户上当受骗,助长不良价值观传播。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说,移动互联网上确实存在不少不利的、有害的、甚至是违法信息,它们破坏了网络乃至线下的社会秩序。前不久,上海网信办处理了18个散布上海将出房产新政等谣言的公众号,胡钢以此举例说,“网上传的谣言,直接影响到很多消费者信以为真,去抢购甚至离婚,对于家庭这么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的破坏,是颠覆性的。”
在互联网时代,庞大的网民、庞杂的声音汇聚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舆论场,原有的网络生态彻底打破。网上一个不负责任的言论,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恐慌的爆点。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矛盾,往往成为网络议题设置的重点,譬如贫富分化、房价、资源分配不平衡、腐败问题等内容的点击率很高。网络言论制造者迎合转型期一些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利用网民心理弱点,编造散布极具蛊惑性和危害性的议题,对社会预期造成的误导和破坏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