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帖:华人在美为特朗普助选 是一种什么体验?

热帖:华人在美为特朗普助选 是一种什么体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9月7日星期三,离11月的大选只剩下61天。南加州的天空还是一样的湛蓝,海边的空气还是一样清新。衬衣、领带、西装、皮鞋 — 这些是我们的战衣。外面,从会议室,到大型会展中心、体育场,到网上的社交媒体,到美国的大街小巷,都是我们的战场。

  星期三这天,我们在洛杉矶(专题)以南的新港海滩,与共和党的副总统候选人、现任印第安纳州州长麦克·彭斯举行了一场小型座谈会,主要讨论美国华人关心的议题。我们是“华裔(专题)北美川普助选团”的成员。

  

热帖:华人在美为特朗普助选 是一种什么体验?

  座谈会现场,从左至右:本文作者、前教育部副部长张曼君、副总统候选人彭斯、加州橙郡郡长米雪儿·斯地欧(韩裔)、加州圣马力诺市副市长孙国泰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从很多个方面来说都是打破了常规的一届选举。

  共和党方面,最终赢得党内初选、获得总统提名的的唐纳德·川普(又译为特郎普),毫无疑问是一名局外人。在本届大选前,川普并没有参加竞选或者担任公职的经历,而且他在很多问题上的观点都与共和党内的“建制派”、大佬们格格不入。但是,他在党内初选中赢得了将近1400万张选票,是有史以来共和党党内初选得票最多的候选人。

  而民主党方面,伯尼·桑德斯虽然最后功亏一篑,败给了希拉里·克林顿,但是一直到党内初选的最后一个月,桑德斯都是希拉里强有力的竞争者。他在初选中一再强调、希望推进“社会主义改革”,这点同样与民主党高层的主流观点相左。

  虽然大部分美国的主流媒体把川普和桑德斯两人的崛起都归类为民粹主义,但毫无疑问的是:从2008年的次贷危机、大衰退开始,到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99%运动,到今年的选举;相当数量的美国人充分表现出他们不满占据高层的政治精英们开出的空头支票。

  在这样的一次不寻常的大选中,其中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就是:出生在大陆的美国华人们,首次开始有组织的高调参与美国政治,而且引起了包括美国和中国的主流媒体的关注。

  

热帖:华人在美为特朗普助选 是一种什么体验?

  

7月18日,助选团成员参加克利夫兰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

  美国的NBC、NPR、洛杉矶时报,中国的新华网、人民网、新浪、腾讯都曾采访、报道“华裔北美川普助选团”。而助选团本身,在积极支持川普的同时,也大胆的向川普团队提出了自己的诉求。这些,与传统上不积极参政、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显得有点儿怕事的美国华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助选团缘起

  这一切也许应该归功于助选团的起源。

  “华裔北美川普助选团”一开始就是由一群一直致力于维护华人权益的人组织而成的。助选团的很多核心成员都组织或参加过近年来的一系列华人维权行动。

  助选团的团长王湉(微信名:天天)是一位出生在北京的年青人。在成立助选团之前,他已经组织过三次轰动的华人维权事件。

  分别为:在2013年,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吉米·基梅尔秀说出“杀光中国人”之后,组织全美华人向ABC抗议。

  在2014年,加州即将通过将会大幅降低公立大学中华裔学生入学率的SCA 5法案时,向加州州政府抗议。以及在2016年初,在华裔警官梁彼得遭受司法不公时,发起全美华人的“挺梁行动”。

  笔者本人,也从2012年起一直跟进“谷歌吃婴门”事件。事件的起因在于从2009年底开始,在世界各地的很多的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专题)都发现:当在谷歌的搜索引擎上键入英文的“中国人”时,搜索引擎会自动弹出“中国人吃婴儿”这样的搜索建议。

  之后,笔者在2012年后一直通过多种渠道向谷歌交涉。终于在今年6月,谷歌回复了律师函,并移除了那个种族歧视的搜索建议。这些事例都说明:助选团的核心成员从一开始就是一群不怕事、敢于发声的人。

  助选团之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川普,而没有选民主党的希拉里或者共和党内的其他候选人,正是因为川普并不是一名职业政客,而他的很多理念都比民主党的政策对美国华人更为有利。

  

热帖:华人在美为特朗普助选 是一种什么体验?

  

6月3日,约40名助选团代表在加州比佛利山与川普见面

  不是一名职业政客,而他的很多理念都比民主党的政策对美国华人更为有利。不是职业政客,就不会与政界那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团有太多牵扯,更容易推出较为彻底的改革政策。

  具体政策方面,川普意图加强美国、墨西哥边境的管理,遣返非法移民(专题)。这点对于勤劳、守法的大部分华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就学、就业方面,民主党号称他们的政策对少数族裔有利,但是事实上,很多民主党政策里的“少数族裔”只包括黑人和拉丁裔(中南美洲裔),反而会伤害华人。

  例如前文提到的加州SCA 5法案,就是民主党人提出的,其后果就是有可能将加州公立大学内占40%左右的亚裔学生比例强行降低到与亚裔在加州15%的人口比例一致。

  也就是说,假如那条法案通过,以后有大约62.5%的亚裔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将被剥夺,他们的学位会给予成绩、素质都不如他们的黑人和拉丁裔。更有甚者,民主党有把这类做法扩大到就业上的倾向。

  例如今年6月,奥巴马白宫就敦促包括英特尔在内的30多家硅谷高科技公司承诺要多招聘黑人和拉丁裔。众所周知,华人和印度人是硅谷程序员的主力。这样的政策其实就是要抢华人的饭碗。

  在成立之初,助选团就很清楚一点:资本主义社会的游戏规则就是付出和回报是相应的,必须做出成绩才能向川普团队提出要求。

  对于任何一名候选人来说,需要的东西有三个方面:资金、支持者、政策。助选团在这三方面都做出了努力。

  同时,在决定为川普助选时,助选团便确立了两大目标:一、为美国华人及他们的后代谋福利,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二、努力让中美关系避免出现对抗,向合作为主、良性竞争为辅的方向发展。

  帮助募集资金

  笔者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听过比尔·克林顿总统的首席笔杆子乔治·斯蒂文纳波里斯(George Stephanopoulos)的一次演讲。他说过这么一句话: [In American politics,] money gives you access, which gives you power. (在美国政治里)金钱给你路子,从而给你权力。在还没到冲刺阶段的竞选活动前期和中期,这句话尤为正确。钱可以转化为知名度和支持度。有了钱,就可以猛砸广告,请更多的人帮你打电话,搞更多的造势活动,甚至通过经由本党的全国委员会转手竞选经费或者通过第三方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 PAC)的办法拉来其他本党重量级人物的支持以及攻击对手。

  所以说,竞选资金对于一个候选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近年美国的每一次大选都耗资数十亿美元(2012年为70亿);为什么说美国式民主是金权政治,在大方向上没错。

  资金方面,川普为了实现对选民的承诺,减少大公司以及各种利益集团对他的影响,在党内初选阶段完全是靠自有资金支撑。而到了大选阶段,对上了希拉里·克林顿的雄厚资金,也不得不开始接受外界捐款。

  助选团目前已经为川普组织了两次比较大型的募款活动。预计到大选结束,助选团为川普直接募集的资金将能达到数百万美元,捐款者将达到上千人次。

  支持者方面,助选团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川普的一大助力。因为美国的主流媒体大部分偏向民主党,所以从川普参选开始便一直断章取义的报道他针对非法移民的言论,并将其夸大为反移民,甚至反少数族裔。

  华裔助选团的出现以及在媒体上发声,至少提供了一个让中间选民思考川普是否真的反移民、反少数族裔的契机。

  从二月开始,助选团的成员便开始在微信上联络、组织、参加川普在美国各地的大型造势集会(rally),在四、五、六这三个月达到高峰,每次造势会都有十几名甚至几十名成员参加。

  

热帖:华人在美为特朗普助选 是一种什么体验?

  

6月3日,约40名助选团代表在加州比佛利山与川普见面

  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弗吉尼亚、到弗罗里达、到芝加哥(专题)、到德州、内华达州、加州,基本上每次造势会都能看到助选团醒目的白底红字T恤衫。川普的官方网站也多次使用造势会上助选团团员们的照片。

  另外,助选团的团员还组织并且参加了各地的选民登记、动员活动。通过电话、网上社交媒体以及俗称“扫街拜票”的面对面交谈方式,提醒选民投票,并回答选民关于己方候选人的问题,以此拉票。在微信上,目前助选团各群的成员合共6000人左右。

  政策谏言

  最后,就是政策方面。传统上,对于一直在政治圈的候选人来说,希望当选后推行的政策经常是候选人本人的观点与向其捐过款的大公司、利益集团妥协的产物。这也是一种政治包袱。

  而对于川普来说,缺乏政治经验反而可以是一个优点。对于助选团来说,这一点就更为可贵了。因为在政策上,川普并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身边也没有一支长期在行政圈浸泡、受到利益团体影响的幕僚团队,所以更有可能听进外界的政策建议。

  在9月7日与川普的竞选搭档彭斯的座谈会上,助选团与彭斯及其团队重点讨论了四个议题。除了第一个议题,比较希拉里与川普两人的优劣是与选战技巧相关的,之后三个都是政策方面的议题

  。首先是如何重振美国的高科技业、鼓励创新,并引导下一代青少年对科技类学科的兴趣;其次是教育,如何逐步取消对亚裔不公平、很多州和大学仍然在实施的种族配额入学制度。最后,也是花了最多时间讨论的,是中美关系。

  川普在党内初选时曾经因为缺乏外交、国防政策的经验而被攻击。当时的一次电视辩论里,因为他不知道军事术语里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nuclear triad)这个专有名词而被批评。

  但是,在7月得到共和党的正式提名之前,川普团队并不能拿到美国政府方面的官方外交、国防情报资料,所以这方面是一个天然短板。

  因此,助选团在7月前向川普团队提供过一些从公开渠道收集的国际形势资料精炼而成的简报,并提供了原创的研究、分析以及政策建议。

  因为在外交、军事政策上,川普本人倾向于战略收缩,也就是说,不再主动做出会被视为蚕食中俄战略空间的动作,所以助选团也提供了一些支持其论点的研究、分析,以及符合其观点、可行的政策建议。

  具体的一例是对华方面的南海(专题)政策。众所周知,希拉里是目前奥巴马内阁“重返亚太”政策的设计师。她假如当选,可以预见的是:美国政府的亚太政策将会延续奥巴马任内的走向,继续藉着像菲律宾越南这样的南海周边国家,从政治、军事上向中国施压。

  而且,因为希拉里毫无疑问是个对华鹰派,施压的力度有可能加大。这也使得两国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更大。

  而川普假如当选,对华政策在政治、军事上则很可能较为和缓。助选团给川普提供的南海政策建议从分析中国的反航母能力入手,首先详细阐明了假如美国与中国开战,代价将会极其高昂。而后,通过论述中国近二十年来在外交上心态的演变,说明美国外交界如果仍然以一种高高在上、教训的态度对待中国,对于解决南海争端并没有好处。

  最后,提出的建议为:改变奥巴马一直试图推行的、由所有与中国在南海有争端的东盟国家一起对中国的“多对一”谈判方式,而用一对一加一、闭门会议的方式。

  也就是说,用中国更为希望采取的、在具体海域问题上、由中国与具体国家进行谈判,美国代表可以列席,但以更接近观察员的身份,用更为平等的态度对待双方。这样的模式,更容易被各方所接受,也更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在9月7日的座谈会上,共和党的副总统候选人麦克•彭斯也承诺,将会用更为直接的对话方式,达成双方更好的沟通,避免误会、误判。

  传统上,共和党本身的对华政策以强硬著称,而且有不少已经不合时宜之处。在7月18日到21日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前,助选团也曾经努力过,试图修改本年度共和党执政纲领中关于对华政策的部分,使其用词更为和缓、更贴近现实。很可惜,功亏一篑。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影响力还不够。毕竟,来自大陆的美国华人参与美国政治是最近开始的事,而台湾(专题)出身的华人、越南裔、菲律宾裔已经在美国政治圈深耕多年。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假以时日,大陆出身的美国华人将在美国政治圈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为维持友好互惠的中美关系做出贡献。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